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构成及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学习重难点】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预学案--教材研读(自主学习)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
(1)A:________、B:________和C:________三种液体合称细胞外液,又称________,占体液的比例约为_______。 (2)D:________,占体液的比例约为_______。 (3)体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作答)
(3)内环境的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转化
(1)组织液来源:主要由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一部分是细胞的________通过细胞膜。
(2)淋巴液的来源:由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3)血浆的来源:大部分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来自__________。
3.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连线)
细胞名称或类型 内环境
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组织细胞) 血浆
血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淋巴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如图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 和含量相近,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
(3)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
和 三个方面。
(1)渗透压:指溶液中 ,其大小取决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作为一个 系统,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 ,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 的参与。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 。
导学案-课堂探究(疑难点拨)
探究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__________
(1)膀胱中的尿液 (2)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3)口腔中的唾液
(4)心室中的血浆 (5)肺泡腔内的液体 (6)脑脊液
2.体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用箭头联系)
细胞外液=内环境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内液
3.说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红细胞:_____________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肌细胞:___________ (4)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
A.尿素 B.维生素D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E.血浆蛋白 F.蔗糖
G.呼吸酶 H.抗体 I.甘油 J.胃蛋白酶 K.脂肪酸 L.氨基酸
【归纳总结】
1、 巧用单箭头判断体液的成分
2、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壁、输精管、输卵管、子宫、膀胱等都属于外部环境。因而消化液、汗液、尿液、泪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注意:以下物质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1)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等)
(2)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
(3)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内的消化酶等。
(4)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例1: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B. 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C.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D.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例2:某同学穿了一双新鞋子,穿了一天后发现脚背上磨出一个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消失。关于这一现象做出了如下解释正确是( )(多选)
A.水泡主要是血浆和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C.水泡的消失与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有关
D.水泡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细胞外液
探究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即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
影响因素:血浆:蛋白质和无机盐浓度;淋巴液和组织液:无机盐浓度。
思考:
(1)如果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转化情况是如何变化?
(2)如果下肢中的毛细淋巴管阻塞导致下肢水肿,从内环境各组分的转化角度分析产生水肿的原因。
(3)尝试分析肾小球炎症(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水肿和接触花粉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水肿的原因。
2.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1)组织细胞有氧呼吸需要的葡萄糖和O2,是如何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
(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3)通过以上讨论,完成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答案(预学案)
一.1. 水 淋巴液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1/3 细胞内液 2/3 ABCD
(3)细胞外液
2.(1)血浆 毛细血管壁 代谢废物(2)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3)组织液 淋巴液
二、1.(2)成分 蛋白质 (3)盐溶液
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2) 7.35~7.45 HCO、H2CO3 (3) 37℃
三、1.开放 内环境 代谢产生的废物 2.各个系统 3.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导学案
探究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4)(6)2.略 3.(1)血浆 (2) 组织液、淋巴 (3)组织液 (4)血浆、组织液
4、ABCEHIKL 例1:B 例2:BC
探究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2.(1)营养物质:葡萄糖→消化系统→血浆→循环系统→组织液→组织细胞
O2经呼吸系统吸入,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再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3)
固学案-课后训练(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唾液淀粉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2021安徽高二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 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
C.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可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
B.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
5.(2020河南焦作)某同学对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及方式进行探究时,分析下图后得出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经过“④→血管”途径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
B.大部分水经过“消化系统→④→血管”途径到达全身,自由扩散
C.氧气经过“肺→②→血管→⑤”途径进入组织细胞,自由扩散
D.胰岛素经过“细胞→⑥→血管→细胞”途径进入肝细胞,胞吞
6.下列与血浆渗透压大小无关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的含量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
7.(2021山东威海)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B.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
C.淋巴管的管壁通透性变大便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8.下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A B.B C.C D.D
9.下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液和C液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液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C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B液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10.(2021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月考)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循环不畅,积累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水位于眼球内部,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利用药物抑制房水的生成是治疗青光眼的根本措施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1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ol/L)。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它们都属于①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2.(多选)(2021四川成都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
B.酒精既可在人体细胞内产生,也可出现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成分既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细胞
D.血浆和组织液成分的差别主要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
13.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B.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C.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当高等动物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的渗透压都会降低
14.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下降
1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乳酸转变成乳酸钠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葡萄糖合成糖原
16.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肠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血浆
C.流感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
17.下列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波动 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的pH暂时降低
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pH过高时,呼吸加快加强
18.如图,A、B、C表示人体内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1可能是淋巴细胞
B.细胞2可能是红细胞
C.细胞3可能是肝细胞
D.A、B、C三部分液体环境合起来称为体液
19.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在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
20.(不定项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变会妨碍肺泡通气,使CO2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酸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缺氧会使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减少,有利于减轻酸中毒
C.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
D.可通过检测血浆的pH来判断患者是否酸中毒
2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________,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__液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__液。
2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D各代表下面哪一类体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 。最后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等物质有关。
23.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
(5)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液体②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学案-课后训练(能力提升)答案
1-10 CADCD CCDCC 11-15 C AC D D A 16-20 B D A B CD
21.(1)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2)不会 B (3) 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 (4)A
22.(1)BD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HCO3- H2CO3
23.(1)②③
(2)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很少
(3)7.35~7.45 缓冲(HCO、H2CO3)
(4)③ 组织液 组织水肿
(5)增大
(6)小 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固学案-课后训练(能力提升)答案
1-10 CADCD CCDCC 11-15 C AC D D A 16-20 B D A B CD
21.(1)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2)不会 B (3) 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 (4)A
22.(1)BD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HCO3- H2CO3
23.(1)②③
(2)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很少
(3)7.35~7.45 缓冲(HCO、H2CO3)
(4)③ 组织液 组织水肿
(5)增大
(6)小 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