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会计基础—会计认知》(机工版·2022)3.1制作会计科目卡片 同步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 《会计基础—会计认知》(机工版·2022)3.1制作会计科目卡片 同步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授课题目 3.1制作会计科目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会计科目的含义2.记忆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3.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判断涉及会计科目
情感目标 培养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分类难点: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教学策略及方法 讲练结合、游戏教学、互助式教学
教学资源 多媒体、PPT课件、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课堂起点(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比如一辆汽车是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属于企业的资产,又比如存在银行的存款也属于企业的资产,那这些资产之间有什么不同,会计又是怎么来区分呢?(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上一节课所学的与新课有关联的内容,作一简略回顾,再借助一定的媒介如图片、视频等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过度,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学生观看PPT,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会计中如何区分不同类别的资产,又是怎样记录的?
思——自学深思(10分钟) 1.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认真通读教材文本。2.下发导学任务书,引导学生查找提纲内容。3.巡视,通过肢体语言督促学生紧张高效自学,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神情状态,并据此思考是否需要调整已有的课堂教学设计。4.鼓励学生提问,并记录。5.思考,调整已有课堂设计。 一般顺序为:读教材→看任务→找答案→提疑惑。通读教材中模块三会计科目的基础知识内容;看导学提纲,并在课本中划出提纲中任务一夯实基础里问题的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勇于提问(学习通中进行记录)
议——合作学习(10分钟) 1.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解决疑惑。2.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疑点、误点和盲点,做好下一个环节“展”中解决的准备。要求与提示:1. “议”环节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之内。2.前后桌成员要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有序组织,人人主动发言。讨论过程中控制好时间。 1.首先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导学提纲中任务二深入思考里的问题)。2.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在“思”环节发现的疑惑,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争辩讨论过程中撞击出来的新问题。3.讨论的小组或同桌确定一人为代表准备下一环节的展示内容:深入思考的问题及争辩过程中的新问题
展——激情展示(10分钟)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诱导、激赏、肯定,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挑战、补充、完善,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要求与提示:1. 为使这一环节的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备“展”上做足文章,以免被“挂”在课堂上。2. 学生展示规范用语:”我提问”、“我回答”、“我表述”、“我质疑”、“我补充”。3. 教师要勇于示弱,善于守拙,管住自己的嘴巴,延迟评价,不打断学生发言,不抢学生风头,让学生在反复的交流碰撞中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先展示“议”仍然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在展示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2.再展示教师预先设定的典型性问题。展示过程中规范用语:”我提问”、“我回答”、“我表述”、“我质疑”、“我补充”
评——点评精讲(10分钟) “评”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走向讲台进行点评精讲了。会计科目的含义:观看难点微课3分钟(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企业是如何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如果在议和展环节没有问题或为个别问题则可以不讲)会计科目的分类:知识结构图梳理讲解(针对学生在议和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点评精讲) 观看难点微课,重点地方记笔记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路梳理知识内容
检——检测反馈(45分钟) 这个环节是要检验当堂课学生学习目标落实的怎样。既是构建,也是巩固,也是提升。引导学生整理学案本;(15分钟)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点名提问;(15分钟)什么是会计科目?说一说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企业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什么原则?原材料属于哪一类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会计科目按照详细程度可以分为哪几类?你能举例吗?下发便利贴,引导学生写出本次课的收获、感悟、不足或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榜样(3分钟)指导学生制作会计科目卡片(12分钟) 整理学案本内容,梳理补充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认真听老师的问题以及同学的回答,可以举手补充或改正;结合自己补充的学案内容和老师的提问回顾自己本次课学习到的知识、收获或存在问题的地方,利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会计科目卡片
练——迁移运用 “练”环节在课下进行。是学生完成一节课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主要形式是让学生进行习题巩固训练。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以达巩固强化、迁移运用之目的。要求与提示:1. 为保证练的效果,教师组精心选编题目确保习题质量。所编习题需匹配当天所学、形式题型多样、自创改编为主、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有利于巩固所学,有利于能力培养。2. 对学生所练习题教师需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 完成课后练习,改错
教学反思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