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 年级 上 册教案备课序号:第 2 节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1.2 在社会中成长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 会的自觉性。2.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3.通过本框学习,引导认识社会化的含义;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 己的亲社会行为。教学重点 亲社会行为教学难点 社会化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故事导入】 ——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猜猜他是谁? 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 问:结合视频和本框教材内容,说说青年榜样习近平的经历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预设:社会化过程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 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成员。我们应该学会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积极融入到社会的大舞台。 过渡:社会化过程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 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原因。 2.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3.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 必备知识清单 1.怎么理解社会化? 2.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与表现(是什么)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意义)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感受社会生活 【教学故事一】 ——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在延安插队 走进习近平的成长故事(一)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 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 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 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 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 “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 ”那种疼痛感习近平一直记得: “一咬就是成片 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 ”吃的也不好, 同行的知青回忆: “肚子里总是感觉空空的。 ”还有数不清的农活。 “那时我们学犁 地,虽然看着简单,人家都是一个直线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一弄,就是歪七扭八。 ” 知青王燕生回忆,最初和我们一样,干农活也是很不熟练。” 在延安插队时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我对自己的首要 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 ”习近平同志常用这句话来自省修身,正己正人。梁家河大 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个主动跳下去抢着干。习近平同志 说,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 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小组合作】 ——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1):习近平从最初干农活“也是很不熟练”到“自找苦吃”、每次都是第一个 主动跳下去抢着干。你有什么感悟?与同学分享。 思考(2):说一说“自找苦吃” “主动跳下去抢着干”给习近平带来了什么影响?他 收获了什么? 3.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自找苦吃”、主动抢着干?如果有,谈谈 感悟;如果没有,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归纳总结: (1)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应该 学会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积极融入到社会的大舞台。 (2)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提高,价值观念日渐养成。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 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习近平曾自述:“7 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 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 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就拿出切 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习近平在梁家河的 7 年,靠自己的苦 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 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 思考(3) :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自述,谈谈为什么要接受社会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 途径接受社会化?与同学分享。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 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 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 1.怎么理解社会化? 含义: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途径: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意义: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 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提高,价值观念 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故事二】 ——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到四川学习办沼气 走进习近平的成长故事(二) :1974 年,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在办沼 气,觉得可以解决农村烧柴老大难问题。为此,他耐心说服许多思想保守的社员,和 大家一起探讨办沼气的好处。为了修好沼气池,他和其他大队代表亲自去四川学习沼 气技术。 这学习可不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发发朋友圈,几乎每个沼气池都要搭梯子下 去看看,这池子是怎么挖、灰浆怎么调、进料出料口怎么设计…… 四十几天的学习归 来,延川县在梁家河村等三个村子成立了沼气试点。没有沙子水泥,习近平就带着青 年到十几里外去挖沙子、运水泥;池子漏水跑气,他就和技术员一块跳下去,清洗和 修补沾满粪浆的池壁。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 三个村子的沼气池先后产气点火, 3 个月 时间就让家家都点上了沼气灯,震动了全县。延川县,也成为了全省办沼气的样板。 不光是修沼气,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干什么,而且是踏踏实实地干。 为了解 决吃水困难问题,亲自带领村民打井,经常光着两条腿踩在冰冷的泥水里挖土;大队 镰刀、锄头等劳动工具不足,就兴办铁业社,多打出来的铁具还能卖到供销社赚钱; 耕地不够,就带大家打坝地;陆续办起来的还有缝纫社、磨坊、代销店…… 【小组合作】 ——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 (1)习近平主席成长故事中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2)怎样认识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行为?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归纳总结: (1) 习近平喜欢看报纸,说明他主动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他耐心说服许多 思想保守的社员,和大家一起探讨办沼气的好处。几乎每个沼气池都要搭梯子下去看 看......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和认真负责。 (2)习近平主席的这种行为是亲社会行为,是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 社会。, 懂得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 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与表现(是什么)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 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教学故事三】 ——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写入团申请书 对于信仰的追求,习近平同样拿出了迎难而上的那股子韧劲。 为了加入中国共青团,他写过 8 份申请书;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写了 10 份申 请书。第一次写入团申请书,公社书记坚决不同意,还把帮习近平递申请书的大队支 部书记骂了回来。但习近平毫不气馁。“我是一个年轻人, 追求上进, 有什么不对? ” 过几天,他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上去,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 习近平后来回忆,当时心中已“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无疑,支 持他的是心中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和面对困难越挫越勇的宝贵品质。 思考 3:结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系列故事, 谈谈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 要性+意义)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 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 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有利于我们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我们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故事四】 ——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习近平在正定县的故事 两年多前,习近平放弃了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先后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 记。 刚来的时候,正定头戴粮食高产县的帽子,却连温饱都没解决。“亩产过千斤可农民 还吃不饱,偷着到外县换红薯干吃。这些事,你了解不? ”上任没多久,从三角村调 研回来的习近平这样向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程宝怀发问。 “我了解。 ”程宝怀回答。习近平点点头,继续分析:“我觉得正定当前的现状是, 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交的粮食越多,群众收入越低,咱们实际是 个‘高产穷县’! ”“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减少一部分征购。 ”习近平郑 重地说。不久之后,好消息传来,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 2800 万斤! 谦逊随和的习近平,在改革问题上始终果断干脆、态度坚决。 “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 力创造条件。 ”这是习近平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也是他自己的真实青春写照。“习 副市长敢负责有担当!” 思考 4:结合习近平主席的七年知青岁月故事和在正定县的故事, 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 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 之急。 【知识梳理】 ——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课堂训练】 ——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只有通过社会化,我们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我们要( D ) A.对社会漠不关心,不需要了解社会 B.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来往 C.与人交往,关注自己的发展 D.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我们要学习做个积极的社会成员, 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 养 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 ) ①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3 年我市不少学校都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志愿者服务 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市区草坪捡拾垃圾。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奉献意识和文明素养,更能够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风。 请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什么中养成?青少年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3)列举出我们可以参加的三项亲社会行为。 答案:(1)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