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13 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目标:1.通过选择字音,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抄写“履、疆”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 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3. 能背诵课文。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学习重点:目标2: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目标3: 能背诵课文。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学习难点:结合注释和作者当时生活的背景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并能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目标依据:《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9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关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1.学习内容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年代,人物,事件各异的爱国情怀的文章,表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安排了1篇古诗,2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意思,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任务。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为本单元后面几篇爱国情怀的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2.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在理解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想表达的感情。教学中,借助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约2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视频,看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 齐读课题。二、学习进程(约 60分钟)学程创设 学本评价第一学程:(约15分钟) 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1: 通过注音,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抄写“履、疆”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导学单: 标一标: 泻 鳞 惶 胎 履 哉记一记: 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填一填: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tǔ yí xiè qiān lǐ qiǎn yuān ( ) ( ) ( )龙腾( ) tāi huáng huáng 奇花初( ) 矞矞( )( ) 2.形近字组词。 胎( ) 皇( ) 僵( ) 抬( ) 惶( ) 疆( )学习任务: 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抄写“履、疆”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指导:采用“自学-展学”的组合方式。 第一步: 自学要求 结合导学单1,识记书53页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完成标一标、记一记、填一填。 第二步: 展学要求 个体在讲台上利用展示台进行展示:根据导学单,学生把答案进行展示,其余同学对照检查,提出意见。 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标注,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并识记。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掌握本课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预设答案: 导学单: 标一标: 记一记: 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填一填: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tǔ yí xiè qiān lǐ qián yuān (疆 土 )(一 泻 千 里) (潜 )龙腾(渊 ) tāi huáng huáng 奇花初( 胎 ) 矞矞(惶)(惶) 2.形近字组词。 胎(胎儿) 皇(皇上) 僵(僵硬) 抬(抬杠) 惶(惶恐) 疆(疆土)第二学程:(约20分钟) 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2: 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学习任务: 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主问题: .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学习指导: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组合方式。 第一步: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结合收集的资料,思考:梁启超为什么会认为建设中国的责任在少年身上?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结合注释,思考:作者描绘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盛景?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见解。 2.将文中描写的景象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选择。 景象象征意义红日初生()A. 少年中国发展前途源远流长 、无 可限量河出伏流()B. 少年中国的前程灿烂 ,如 初升朝阳潜龙腾渊()C. 奔腾而出 ,张 扬之状乳虎啸谷()D. 锋芒毕露 ,寒 光乍现鹰隼试翼()E. 美艳的状态奇花初胎()F. 冲天气焰 ,跃 跃欲试干将发硎()G. 初生之兽 ,猛 健咆哮3.结合第1和第2的思考,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 展学要求 1.小组上台展学:小组内按序汇报。 2.其余同学补充。 3.展学评价:对照标准,进行评价。 主问题设计意图: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勾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其象征义,理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主问题预设答案: 1.将文中描写的景象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选择。 景象象征意义红日初升(B)A. 少年中国发展前途源远流长 、无 可限量河出伏流(A)B. 少年中国的前程灿烂 ,如 初升朝阳潜龙腾渊(C)C. 奔腾而出 ,张 扬之状乳虎啸谷(G)D. 锋芒毕露 ,寒 光乍现鹰隼试翼(F)E. 美艳的状态奇花初胎(E)F. 冲天气焰 ,跃 跃欲试干将发硎(D)G. 初生之兽 ,猛 健咆哮2.结合第1和第2的思考,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所以“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第三学程:(约20分钟) 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3: 能背诵课文。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任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主问题: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学习指导: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组合方式。 第一步: 自学要求 朗读第1自然段。 2. 朗读第2自然段。 3.评一评 :同 学之间展开朗读,对 照评星要求,评星。 评价标准评星读好节奏 、重 音☆读好韵脚☆连贯有气势☆评星要求 第二步:互学要求 1.根据自学要求,组长主持,小组内按序号依次汇报。 2.小组内相互补充。 3.组长汇总意见,分配展学任务。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内按分配任务汇报。 2.班级其他成员提出意见对话交流。 3.汇报小组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正。 主问题设计意图: 本文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情怀,对读者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读来使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经典文章对于学生语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同估量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更能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主问题预设答案: 引导学生结合文意和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第1自然段,学生可借助“少年……则国……”这个句式读好句子的停顿和节奏,在读好断句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关键字词和短语要读得重一些,如“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朗读时语调可逐渐拔高,读出气势。2自然段四字为一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读出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3自然段,赞颂少年中国,又讴歌中国少年,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要读得高亢,充满力量。三、学习总结四、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和国家紧密相连 排比 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 四字韵文 比喻 少年创造未来 少年和国家的美好未来 对偶 典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