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课第一节 夯实法治基础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23.10.12 课时安排 1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梳理我国的法治历史发展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从搜集整理的资料中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学重点 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较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对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只顾贪玩和享乐,不重视学习成绩,有厌学和打算读中专学校的现象。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的不活,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科学的复习策略等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本单元主要从民主法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道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推进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教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PPT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P44运用你的经验部分,对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法治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1: 法治的内涵及其作用是什么 导学问题归纳: 内涵: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作用: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知识点2: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案例提示: 有了法治,我们的权利才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2.导学问题归纳: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点3: 我国的法治之路经历了哪些进程 导学问题归纳: (1)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2)新中国成立,走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3)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4)党的十五大,确定和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制新蓝图。 知识点4: 实行法治的意义是什么 导学问题归纳: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5: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什么 1.案例提示: 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更加公正;公民法律意识提高。 2.导学问题归纳: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课堂延伸 拓展空间 点拨: 1.个人所得税法、会计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对外贸易法等。 2.略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精练”对应课时的选择题部分。板书设计 4.1 夯实法治基石 1.法治的内涵及作用 2.法治的要求 3. 我国法治的进程 4.实行法治的意义 5.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