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课程标准】以黄河为例,分析流域内协调发展的措施以及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了解流域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2.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3.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无锡境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44.4%,太湖水质也显著改善。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制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板书)【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水系及流域?流域内水资源有哪些功能?1、水系和流域(板书)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流域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流域水资源的功能(板书)思考:人类通常会利用河流进行哪些社会经济活动?【案例探究】①用不同的图例标出所在的位置,说明理由。②说明河流对此处人类活动有什么作用,人类活动对河流可能会有什么影响。③以上这些利用方式之间是否会有矛盾?会有哪些矛盾?①在图上标注②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③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导致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上游养殖或工业发展会污染下游居民用水等。水资源协作开发(板书)【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流域跨越不同的行政区,需分别行使管理权【问题】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一般有哪些?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下游地区: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全流域: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流域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4、黄河的调沙减淤(板书)【案例探究】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思考】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二、黄河的调沙减淤【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黄河的含沙量大?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1.概况(板书)为什么黄河的含沙量大?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因此下游的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拓展】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河道变迁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给华北平原人民带来过多次灾害性的洪涝灾害。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板书)【合作探究】 ①分别讨论黄河的“侵蚀区”、“堆积区”的治理重点。②举例说明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治理施。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人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主要措施。展示工程措施图片,描述主要的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包含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主要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包括沿等高线工作,刘查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和水平句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读图4.6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了解不同的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作用。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板书)读图,通过综合治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3.利用水库调水调沙(板书)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思考】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案例】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小流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 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南小河沟现在已经是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一般暴雨时水不下塬,泥不出沟,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如今,这里的林大草覆盖率已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合作探究1】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答案】1.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2.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3.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老师】黄河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径流量较少,因此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下游断流。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板书)1、调配背景(板书)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面积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1.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终导致黄河流域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问题:人水矛盾突出。原因:黄河流域径流量小,但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后果: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2.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②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2、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板书)【问题】黄河断流以后会产生什么影响?概括总结:对主河道的影响: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对河流沿岸的影响: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3.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分配(板书)概括总结: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200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此外,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也就是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活动】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和林木渔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其中,兰州到头道拐、 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如图所示。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阅读材料,思考上面的问题。小组讨论探究概括总结:1.与全流域的相比: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2.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 ;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