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难点: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三、教学准备“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人教版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加深理解电压概念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巩固电压表使用技能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需要。本节的学习是将来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铺垫。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但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所以本节教学可在复习、熟悉七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几个环节,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要点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①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3)实验设计: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六只小灯泡(其中第二次实验用的两只相同),1只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①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B两点,B、C两点,A、C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如图所示:(4)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7)评估与交流:回顾以上操作,看看是否存在不妥的地方:读数时是否实事求是 更换灯泡时是否换用了不同规格的 如果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各小组把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要点诠释:1、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应从电源正极(或负极)起按电路图将元件逐个连接起来;(3)连接好电路后,要先用开关试触,观察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4)读数时,要客观、精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断开开关,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5)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得过小,会使指针偏转过大,损坏电表;选择得过大,会使指针偏转过小,测量不准确;一般来说,选择的量程,应使指针偏转到刻度盘的 之间。2、几个常见电路元件的特殊处理我们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往往是针对用电器而言的,其它元件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这些“拦路虎”,对我们分析比较复杂的电路来说负面影响很大,如果既可将有些元件从电路图中拆掉,又能保证那些元件拆掉后不影响用电器的原连接情况的的话,原电路图就可以得到简化,以便揭开“庐山真面目”。为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所拆元件的特性进行简化,其方法是:①开关:若是开关闭合,就在原开关处画一导线连通,若是开关断开,就将此路完全去掉不要。②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因此可把连电压表处当成开路,只须把电压表拆掉即可。③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可把连电流表处当成短路,电流表拆下处要用导线连通。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的简化图表示出的用电器连接情况即为原电路中用电器连接情况。最好在草稿纸上处理,用铅笔先画出原电路图后,从电源正极开始,逐一依序增删,直到电源负极为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