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5.2电流和电路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5.2电流和电路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短路及其危害。
三、教学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应予重视。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并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悟”。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导入新课
课程开始播放 2022年春节期间广饶夜景视频
师:为什么这些灯会发光?生:有电,有电流......
师:更为准确的说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这些灯。实际上要想这些灯都能发光还需要非常复杂的电路。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电路都离不开我们的简单电路
二:进行新授
师:从大家熟悉的验电器开始,教师演示。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导张角变化说明什么?电荷移动,从 A移动到 B表明具有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荷像这样定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师:继续回到这个实验,请同学们思考:金属铂夹角是持续变化的吗?电荷会不会持续定向移动?
生:(讨论后)不会,电荷也不会持续移动师:很遗憾,这里电荷的移动是瞬间完成的,只能形成瞬时电流。生活中用电器要想持续工作,只有瞬时电流是不行的,那如何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电流呢?
设计意图:通过验电器张角的变化直观的现象和第一节的知识,启发学生得出电荷发生了移动,从 A到 B说明移动具有方向性。
进一步,从张角变化的时间短暂,得出只能形成瞬时电流,引出持续电流又该如何获得的问题。
动动手,做一做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点亮小灯泡并让小灯泡持续发光
温馨提示: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到一起
生:连接电路,灯泡发光师:我看现在每个小组的等都亮了
师:有同学可能会问,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还是都可以?实际上是都可以。只不过在不同的材料中形成电流定向移动的电荷不同。教师介绍,正电荷、负电荷、正负电荷同时移动的情形,重点介绍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情况。以金属导线为例,用动画的形式介绍导线中电荷的组成和自由电子,展示了无电池情况下自由电子运动和接上电池后自由电子在电池推动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的模拟场景。
提出问题:如果将点亮灯泡的电路,电源的正负极交换,灯泡是否还会发光?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生:仍然发光,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灯泡导线内电流不具有方向性。展示发光二极管,学生好奇,少数同学知道是发光二极管............
师:能否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将二极管点亮?动动手尝试点亮二极管,教师巡视。
生:动手尝试,有的小组一次点亮了,有的小组首次没有点亮,二次尝试点亮了二极管。
师:请二次尝试点亮二极管的同学说一说,首次未点亮,做了怎样的调整把二极管点亮的。
总之电流不仅发生在输电线路中,比如心电图和脑电图中的心电和脑电都属于电流(生物电流)的范畴,电流应用如此广泛,所以,学好电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板书设计
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2通路、开路和短路
3电路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