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两种电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两种电荷

资源简介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连接电路,会规范的画出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及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电学的第一课,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对电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多做一些小的实验,多找一些与电有关的故事,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虽然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所以需要利用实验、模型等入手认识。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通过学生小组展示摩擦起电现象,小组分析的方式展开教学。电荷在金属中定向移动学生理解起来也较抽象,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动画展示展开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趣味入题
1、 魔术表演:摩擦过的气球在手掌下吸附不下落,并随手掌移动;
2、 塑料袋在黑板面上摩擦后紧贴在黑板上不下落。
师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激发学生思考,展开新课)
活动2【活动】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学生桌面上提供有:气球、尺子、塑料丝毽子、笔杆、棉布、纸巾等,请你利用手边的器材,在头发或衣服上快速摩擦,看看能否带电?如何检验它们是否带电?(感性体验摩擦起电,广泛实验,映射电荷的种类)
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2.两种电荷
师问: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吗?如何设计实验?(电荷看不见,学生沉思)再问:用一块毛皮同时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吗?
生答:相同(没有理由不同)实验:把其中一根悬吊起来,拿另一根靠近,观察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换用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用同一块丝绸摩擦,重复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板书)
实验: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生(分析):不再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追问:只有这两种电荷吗?又该如何设计实验?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一块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四、分析本质,突破难点
3.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结构师生共同回顾化学中学过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的分层排列,分析得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类比理解:国家间的竞争,国力贫穷落后就要受侵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增强才智,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类比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双向互动,完善知识
4.导体、绝缘体(视频播放)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