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章节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课 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课标解读 依据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核心 素养 目标 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重点 掌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导 学 过 程 学法指导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陶渊明《饮酒》来切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诗文,感受诗文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分析诗文所描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景象。提出问题: 1、欣赏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2、图景中蕴含着怎样的意境? 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 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二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运用陶渊明的饮酒诗来导入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
【课堂探究】
一、教师结合视频出示探究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指导,分析、启发,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探究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探究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探究三: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二、教师出示教材阅读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来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节选自《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学生阅读材料,体会材料反映的主题,教师出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探究四:人类对自然应持有的态度?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教师出示教材“伦敦雾杀人事件”提出问题: 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教师结合事件,出示探究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指导,分析、启发,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探究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探究六:生态文明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四、教师出示教材“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材料,过渡到第二目: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五、教师出示“习近平主席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上的讲话”视频。 教师结合视频出示探究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指导,分析、启发,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探究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探究三:怎样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六、教师出示探究与分享---------造纸厂前的对话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学生阅读材料,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案,教师给与指导、鼓励。然后,教师结合材料出示探究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指导,分析、启发,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探究四: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价值取向(目的)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②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探究五: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的方针、生产生活方式、理念? ①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②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③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探究六: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的制度建设以及作用? ①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②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③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作用: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探究七:什么是美丽中国?什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七、学以致用。教师出示:低碳微行动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结合诗句教师提出探究题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教师出示教材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自然是共同体 通过伦敦杀人雾事件让学生讨论造成灾难的原因感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并介绍伦敦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理念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的借鉴意义 利用习近平主席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上的讲话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公民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 通过教材小清家的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忽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利用低碳微行动引导学生结合低碳生活的事例进行思考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思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为绿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1.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的是( A )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建设生态文明 ③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颁布。下列做法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一致的是( D ) A .植树造林 B .开发清洁能源 C .低碳出行 D .加大煤炭、石油的开放 3.2021年1月18日晚上,中国一汽集团、德国奥迪公司宣布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位长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 A .小京坚持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B .小泽旅游时,随手将废电池扔进草丛里 C .小芬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 D .小鹏在食堂取餐过量,大半食物被倒掉 二、非选择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中写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筑牢东北生态安全屏障,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优化'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1)"三线一单"中的红线和底线是指什么? 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打造魅力吉林,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必须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吉林人民必须大力倡导怎样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怎样基本国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二)山东省长周乃翔说:“当前的山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亮丽底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新征程上,我省将加快美丽山东建设,与各方携手并肩、深化合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材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山东省将什么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你心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 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4)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通过选择题的训练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以后教学提供依据 利用材料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能把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