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操控性技能手运球与游戏《找朋友》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能说出手运球过程中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等动作要领,能在“找朋友”的主题游戏中做到用力按压球手运球移动寻找同伴做出对应的动作并使球不掉落,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手操控物体的能力及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2.健康行为:积极参与游戏,能主动通过手运球的方式结交更多的朋友,游戏中能取好安全距离,抬头观察,注重安全意识培养,能对是否结交朋友成功做出简单的评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3.体育品德: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挑战,与同伴协作完成找朋友游戏要求,根据自己的水平挑战有难度的动作方法。重难点重点:用力按压球使球不掉难点:左右手、上下肢协调配合本课结构成数抱团适型运球抱团游戏看数抱团造型计数抱团适型准备部分专项拉伸运球击草打招呼朋友相遇游戏非惯用手打招呼运球找朋友,敬礼、握手、再见手运球与游戏—找朋友找朋友游戏非惯用手挑战基本部分朋友对抗”斗牛”游戏。边运球边护球边抢球小免子跳跳跳体能综合挑战游戏支撑换换换放松拉伸结束部分小结本课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2.评价持球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二、准备部分1.运球抱团游戏(喊数抱团、看数抱团、计数抱团)2.专项拉伸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三、基本部分1.朋友相遇游戏2.游戏找朋友3.朋友d对抗“斗牛”游戏4.体能综合挑战游戏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四、结束部分1.放松拉伸2.小结本课家庭作业内容:1.自己练习一手边运球另一手边做敬礼、握手、再见的动作,并换手尝试。2.与爸爸妈妈或同伴玩运球找朋友游戏。注意:1,运动前选择合适、安全的场地锻炼。2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3.运动中注意循序渐进,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运动后及时补水和增添衣物!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谢谢观看小学体育《手运球与游戏》单元教学计划(3课时)水平一 二年级课次 教学内容 教 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 手运球游戏1、根据儿歌“找朋友”挑战手运球做歌词相应动作。“双手并用”游戏一手运球,一手拿丝巾写字母、名字、画圆等。“抓尾巴”游戏挑战体能 重点: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用力按压球,球控制在身体周围难点:运球时双手协调并用 1、全体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唱着儿歌边手运球,另一只手与同伴完成敬礼、握手、再见的动作而且球不掉,60%的学生能在“双手并用”游戏中做到一手运球一手拿丝巾写出字母、名字、画圆且球不掉,知道手运球时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球像黏在手上一样等动作要领。2、通过参与游戏,发展学生左右手协调能力和手掌控物体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和速度等体能。3、学生能在游戏中注意、找到安全行进合适的活动空间,积极地参与挑战,在“找朋友”、“双手并用”、“抓尾巴”游戏中根据生活的情境和安全小知识创设游戏,主动找同伴挑战,积极思考,形成合作、交往意识,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做到在规则范围内抓尾巴,文明地归还同伴的尾巴。 1、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学习,自我体验形成初步技能。2、以讲解与示范法同游戏过程与结果评价法相结合。3、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展示、小结,促进目标达成。2 运球“抓尾巴”运球“签到”游戏 重点:五指张开、掌心空出,随变化控制住球难点:动作连贯、反应迅速 1、100%的学生能够做到在抓尾巴游戏中,一手运球一手尝试去抓对方的尾巴,且球不掉,80%学生在运球签到游戏中,能做动手运球的方式躲避拦截变换方向运球,学生知道游戏名称。2、发展学生的手控制物体的能力,身体协调性。3、游戏中能确保安全,找准自己合适的运动位置,游戏中认真思考,主动挑战,与同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不因输赢而发脾气。 1、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学习,通过自我体验和教师讲解帮助形成技能。学生学、练、评相结合,促进目标达成。3 “斗牛”对抗赛 重点:熟练运用手运球,躲避和超越障碍难点:手运球动作快速、连贯 1、全部学生能运用手运球动作完成“斗牛”挑战赛,80%学生能在斗牛对抗赛中通过手运球越过防守最终得分,学生知道游戏的名称并能对比赛胜负进行正确的判断。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3、在练习中学生能有序的练习,同伴间能相互评价并对同伴的动作进行指导,在练习的时候能积极的思考,知道做好动作的关键所在。 教师示范、指导、评价相结合。由小组自主学习为方式。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遵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将动作技能创编入运动游戏中,结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中强调运动强度、密度和动作技能结构化。本课通过层次递进、贴近生活的手运球挑战游戏场景,将技能知识及其他学科和生活小知识融合,把手运球从原地——移动——两手并用——灵活运用的动作技能学习融入真实场景中,通过情境游戏的规则、交往、目标达成,培养学生知识、行为并行的安全意识,促成由易到难的结构化技能掌握,积极主动、文明有礼的交往合作意识。教材分析及重难点KDL课程是由中国“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领衔开发的课程,本课程以《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坚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遵循人类动作发展规律,打破了按传统的运动项目分类,而是按移动式技能、非移动式技能、操控式技能进行分类;手运球是培养学生用上肢操控器械的操控式技能,要提高手操控器械的能力,也即是发展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基本的动作技能既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做到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球像黏在手掌上一样。考虑手运球能力会与以后的篮球或手球等项目衔接,更多的应该在手运球的练习中考虑技能的结构化运用能力,如:手运球过程中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手运球,另一手做其他相应的动作,手运球躲闪等练习不仅大大提升手运球能力,同时两手并用、体脑共促对学生神经系统控制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手段,真正做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四个游戏,第一个游戏以手运球的方式,喊数报团的形式活动开身体的同时,熟悉动作,观察上课场地,建立规则;第二个游戏,以“找朋友”为情境,一手运球,另一个手与同伴做敬礼、握手、再见的动作,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同时,强化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用力按压球的动作技能;第三个游戏,“双手并用”游戏,要求学生在手运球的同时,另一手拿小丝巾做画圆、写字母等动作,通过110、120、119生活安全小知识的渗透,加快运球速度提升动作难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动作技能掌握,建立安全意识;第四个游戏以“抓尾巴”为情境,挑战体能,注重技能结构化,手控制好自己球的同时,积极主动去抢夺别人的“尾巴”,情境游戏中运用动作技能,为多变的环境下灵活运用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 重点:手运球时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用力按压球,球控制在身体周围难点:手运球时双手协调并用学生情况: 1、本班学生是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0人共40人。 2、据与贵校体育教师提前沟通得知,本班学生在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上学习过原地手运球的动作,部分孩子掌握较好,对于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球像黏在手上一样的理解不深刻,且动作掌握也不是很好,特别是一手运球,一手做其他的动作,前面的学习中从来未接触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于全班在一片场地内同时运动的安全意识还不足。 3、学生在以前的体育课堂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往能力,如两人互相评价、互相观察,运球对抗能力较弱。 4、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遵守游戏规则。教材目标 1、全体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唱着儿歌边手运球,另一只手与同伴完成敬礼、握手、再见的动作而且球不掉,60%的学生能在“双手并用”游戏中做到一手运球一手拿丝巾写出字母、名字、画圆且球不掉,知道手运球时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球像黏在手上一样等动作要领。2、通过参与游戏,发展学生左右手协调能力和手掌控物体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和速度等体能。3、学生能在游戏中注意、找到安全行进合适的活动空间,积极地参与挑战,在“找朋友”、“双手并用”、“抓尾巴”游戏中根据生活的情境和安全小知识创设游戏,主动找同伴挑战,积极思考,形成合作、交往意识,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做到在规则范围内抓尾巴,文明地归还同伴的尾巴。教学内容 手运球游戏:1、“找朋友”游戏2、“双手并用”游戏手运球组合3、“手运球抓尾巴”游戏与体能组合 单元课次 1教学重点 手运球时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用力按压球,球控制在身体周围 教学难点 手运球时双手协调并用教学结构 教学内容 时间 练习次数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评价要点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报告老师。(八路纵队集合)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 2 11 1、评价学生集合情况。2、 宣布本课内容和三条学习要求。 1、听口令集合2、认真听老师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 1、快、静、齐的程度。2、认真听讲的表现。准备部分 喊数造型游戏喊数手势加减法 5 6 学生在场地内随意、散点、安全的手运球。老师吹哨并喊数如“1或2…..”3、同样的要求,增加难度抱团各组选择不同造型。 1、听清方法和要求并执行。2、根据哨音做出正确的动作。3、根据协商作出造型。 1、有序运球2、听哨音相应动作的正确性。3、人数、造型的统一性。基本部分 一、“找朋友”游戏对照儿歌“找朋友”手运球的同时,另一只手找同伴完成,“敬礼、握手、再见”等动作并做到手运球球不掉。二、朋友对抗“斗牛”游戏学生挑战一手运球,另一手持拍打对方的球,将球打掉为得分。 体能游戏小兔子跳跳跳支撑换换换 101010 15│20次15│20次5--6次 1、教师讲解与同学示范“找朋友”游戏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并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做到球不掉。过程评价游戏成功同学的关键,并强调游戏成功的要点。4、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并反馈游戏成功同学的情况。5、过程问答和集体讲评相结合总结手运球的技能要点。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和方法强调成功的关键。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巡回参与并评价。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 4、学生学练思考动作做到游戏成功的关键 5、集体展示并讲评反馈游戏成功的情况1、教师讲解示并请小组示范游戏方法和规则 2、组织各小组进行小组行进练习,巡回指导和评价。3、组织小组进行定时的比赛。 1、明确游戏做法和具体动作及如何算成功。2、保证安全、散点积极的寻找同伴完成相应动作并交更多的朋友3、明白成功关键并积极的参与展示。4、主动、积极的寻找更多的同伴完成“找朋友”游戏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1、认真看示范,知道游戏的方法和成功关键。2.按示范进行游戏。3.积极主动的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换更多次礼物。4、认真思考,并总结要点5、认真参与展示和真实反馈情况。1.明确游戏规则和方法。2.小组积极的进行游戏。3.真实准确的汇报自己小组的成绩。 1、看、听、思的表现。2、针对重点进行评价3、一手运球一手交朋友成功性4、成功游戏的程度。5、发言的积极程度。看、听、思的表现。2、有序安全的游戏3、双手并用协调能力4、总结的积极程度和正确性5、反馈情况的真实性。1.规则和方法的明确性。2.游戏的有序性。3.成绩的真实性。结束部分 一、放松练习1、手臂波浪练习;拉伸练习。2、教师评价二、小结本课三、下课 3 8×8拍 带领全班做放松练习。评价学生放松练习的情况以提问的方式巩固本课游戏名称。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学习情况。1、同学们再见!2、组织回收器材。 1、跟着老师一起认真的做放松练习。积极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知道游戏的名称和规则及动作的要领1、老师再见!2、参与器材回收。 1、充分放松身心的程度。两个游戏名称。2、两个游戏的收获 ;体能的发展;安全、行为、协作和拼搏。劳动和服务习惯。场地器材 丝巾40块5号篮球40个标志桶8个音箱1个 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 140--160次/分钟运动密度 70%左右练习密度 50%课后反思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手运球——找朋友 教案.doc 操控技能—《手运球与游戏—找朋友》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