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 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基础卷)一、选择题(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示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在野外观察图示地貌景观时,宜选择( )A.深山密林里 B.深谷洼地处C.视野开阔的地方 D.视野狭小的地方5.(2023高一上·永吉期末)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下列不属于地貌观察内容的是( )A.长度 B.坡度 C.坡向 D.高度(2022高一上·宁南月考)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A.A B.B C.C D.D7.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C.某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海拔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8.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A.山地—山岭—陡崖 B.陡崖—山地—山岭C.山岭—陡崖—山地 D.山地—陡崖—山岭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9.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10.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1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14.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15.观察图中的地貌,最适宜选择的地点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的三种地貌景观图。(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处地貌分别为甲 ;乙 ;丙 (填图中的相应序号)。(2)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成员在长江流域某处观察地貌的示意图,一般地貌观察的内容有高度、坡度、 、 、 、 等。17.(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和 。(2)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 字形,壁岸 ,河床底部 。(3)图中P处地貌是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 ,由于水流速度 ,泥沙 而形成18.(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 (高/低),理由是 。(2)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形态示意图:其他特征: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2.观察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1.根据题意,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且视野开阔无遮挡,故应为最佳观察地点,故B项正确。2.图中虽有河流(延河)流经,但观察图片可知,河流只存在于狭窄的河谷之中,并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故A选项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而冰川地貌主要存在于高山或两极地区,二者均不在图示区域内,故B、D项错误;由题可知当地位于延安地区,而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该地区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答案】3.A4.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解析】【点评】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的可溶性岩石地区。3.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冰川广布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为青藏高原地貌特点,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型特征,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平原地貌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4.地貌观察时,深山密林里会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深谷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貌的高度、坡度、坡向等,不包括长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地貌观察的顺序可先宏观后微观,即先观察整体的面,再观察局部的点。例如可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顶、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如河岸、陡崖等。观察地貌的形态要素主要包括高度、坡度、坡向等。高度可分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可分为坡度和不同的坡向,例如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此外还可观察不同地貌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答案】6.B7.D【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6.观察地貌最适合的地方是海拔相对较高,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这种地方才能够观察到区域地貌的全貌,根据图中信息,B点海拔最高,视野开阔,最适合观察图中的地貌,B正确。A、C、D三个点的海拔比较低,容易受到地形阻挡,A、C、D错误。故答案为:B。7.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错误;观察者描述地貌时,一般是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展开,B错误;海拔是某地距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差,C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说明其坡度陡,D正确。故答案为:D。8.【答案】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地貌的观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故正确的观察顺序为山地—山岭—陡崖。故答案为:A。【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答案】9.C10.D【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9.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10.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11.B12.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11.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B正确。故答案为:B。12.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C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13.A14.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13.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答案为:A。14.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15.【答案】B【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图中乙点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故答案为:B。【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16.【答案】(1)②;①;③(2)坡向;地貌的形状;地貌的面积;地貌的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1)甲为河流发源地,海拔高,冰川侵蚀显著,为冰川地貌,对应②。乙为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对应①。丙位于长江口,其地貌为三角洲,对应③。(2)地貌观察的内容除了高度、坡度外,还应观察坡向、地貌形状、面积、地形的空间分布、地面的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17.【答案】(1)坡度;高度(2)V;陡峭;起伏不平(3)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慢;淤积【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包括坡度、坡向,有时候也需要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等。(2)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的下蚀能力强,壁岸陡峭,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剖面形态多呈V字形。(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处地貌应为牛轭湖,其形成原因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较强,河道弯曲,曲流发育,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原先河道废弃,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M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点评】一、地貌观察的内容1 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2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反映地面起伏状况3坡度(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4、洪积-冲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5、河漫滩: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6、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18.【答案】(1)低;河流自南向北流(2)形态示意图: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逐渐变低【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材料信息“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可知,乙地地势比甲地低。(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贺兰山东麓,由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示意图见下图;由于出山口后,少了山脉的束缚,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所以自冲积扇扇顶至扇缘,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随着沉积物越来越少,地势由高变低。冲积扇形形态示意图如下:【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 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基础卷)一、选择题(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答案】1.B2.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2.观察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1.根据题意,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且视野开阔无遮挡,故应为最佳观察地点,故B项正确。2.图中虽有河流(延河)流经,但观察图片可知,河流只存在于狭窄的河谷之中,并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故A选项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而冰川地貌主要存在于高山或两极地区,二者均不在图示区域内,故B、D项错误;由题可知当地位于延安地区,而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该地区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示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在野外观察图示地貌景观时,宜选择( )A.深山密林里 B.深谷洼地处C.视野开阔的地方 D.视野狭小的地方【答案】3.A4.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解析】【点评】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的可溶性岩石地区。3.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冰川广布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为青藏高原地貌特点,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型特征,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平原地貌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4.地貌观察时,深山密林里会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深谷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5.(2023高一上·永吉期末)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下列不属于地貌观察内容的是( )A.长度 B.坡度 C.坡向 D.高度【答案】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貌的高度、坡度、坡向等,不包括长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地貌观察的顺序可先宏观后微观,即先观察整体的面,再观察局部的点。例如可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顶、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如河岸、陡崖等。观察地貌的形态要素主要包括高度、坡度、坡向等。高度可分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可分为坡度和不同的坡向,例如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此外还可观察不同地貌高度和坡度的组合。(2022高一上·宁南月考)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A.A B.B C.C D.D7.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C.某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海拔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答案】6.B7.D【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6.观察地貌最适合的地方是海拔相对较高,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这种地方才能够观察到区域地貌的全貌,根据图中信息,B点海拔最高,视野开阔,最适合观察图中的地貌,B正确。A、C、D三个点的海拔比较低,容易受到地形阻挡,A、C、D错误。故答案为:B。7.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错误;观察者描述地貌时,一般是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展开,B错误;海拔是某地距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差,C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说明其坡度陡,D正确。故答案为:D。8.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A.山地—山岭—陡崖 B.陡崖—山地—山岭C.山岭—陡崖—山地 D.山地—陡崖—山岭【答案】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地貌的观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故正确的观察顺序为山地—山岭—陡崖。故答案为:A。【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9.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10.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答案】9.C10.D【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9.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10.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1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答案】11.B12.C【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11.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B正确。故答案为:B。12.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C正确。故答案为:C。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14.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答案】13.A14.A【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13.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答案为:A。14.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15.观察图中的地貌,最适宜选择的地点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答案】B【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图中乙点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故答案为:B。【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的三种地貌景观图。(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处地貌分别为甲 ;乙 ;丙 (填图中的相应序号)。(2)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成员在长江流域某处观察地貌的示意图,一般地貌观察的内容有高度、坡度、 、 、 、 等。【答案】(1)②;①;③(2)坡向;地貌的形状;地貌的面积;地貌的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解析】【分析】(1)甲为河流发源地,海拔高,冰川侵蚀显著,为冰川地貌,对应②。乙为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对应①。丙位于长江口,其地貌为三角洲,对应③。(2)地貌观察的内容除了高度、坡度外,还应观察坡向、地貌形状、面积、地形的空间分布、地面的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17.(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和 。(2)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 字形,壁岸 ,河床底部 。(3)图中P处地貌是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 ,由于水流速度 ,泥沙 而形成【答案】(1)坡度;高度(2)V;陡峭;起伏不平(3)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慢;淤积【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包括坡度、坡向,有时候也需要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等。(2)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的下蚀能力强,壁岸陡峭,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剖面形态多呈V字形。(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处地貌应为牛轭湖,其形成原因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较强,河道弯曲,曲流发育,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原先河道废弃,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M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点评】一、地貌观察的内容1 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2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反映地面起伏状况3坡度(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4、洪积-冲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5、河漫滩: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6、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18.(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 (高/低),理由是 。(2)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形态示意图:其他特征:【答案】(1)低;河流自南向北流(2)形态示意图: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逐渐变低【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材料信息“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可知,乙地地势比甲地低。(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贺兰山东麓,由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示意图见下图;由于出山口后,少了山脉的束缚,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所以自冲积扇扇顶至扇缘,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随着沉积物越来越少,地势由高变低。冲积扇形形态示意图如下:【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 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基础卷)(学生版).docx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 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基础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