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成都七中高2026届十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10月7日)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 具有细胞核结构C.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生于池塘淤泥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莲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B. 池塘中的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C. 池塘之中的淤泥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 莲和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3. 诺如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表面由衣壳蛋白覆盖。它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诺如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B. 诺如病毒可利用外界的营养物质在自身体内合成蛋白质C. 诺如病毒的遗传信息是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 诺如病毒表面的衣壳蛋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核酸 ②肌细胞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 ②③⑤⑥⑦⑩⑧C. ⑧⑩⑨⑥⑤③② D. ⑧⑩⑦⑥⑤③②5. 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C. 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D.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6. 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B. 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C. 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7. 如图所示为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图,对a、b、c所表示的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系统、b—器官、c—组织(动物)B. 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C.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 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8. 各种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是科研顺利开展的保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用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微细结构B.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可信的C.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的结构,使用了电子显微镜D. 常需要利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设进行修正和补充9.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B. 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胃蛋白酶所必需的元素C. 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 核酸和氨基酸中的N分别存在于碱基和R基中10. 有这样几则广告语:①这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②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1种必需氨基酸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请判断上述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在科学性上有明显的错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11.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如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核酸B. 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 医用的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Ⅳ和ⅤD. 焚烧秸秆剩余的灰烬中体现的物质主要是Ⅳ和Ⅱ1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A. 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 B.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C. 胆固醇和叶绿素 D. 核酸和核糖13. 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B.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 结合水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是细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D.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14.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甲表示“组成细胞结构”,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 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该部分水较少,丢失不会导致细胞死亡C. 图中②指的是自由水,细胞代谢旺盛时该部分水的含量会增多D. ①/②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性15.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B.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引起的C.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所以属于微量元素D. 哺乳动物体内Na+含量增加,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16. 苹果含有微量元素Zn,而Zn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 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7.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乳糖、蔗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麦芽糖D. 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麦芽糖18. 食物中的淀粉被人体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是人体内合成糖原的原料。下列有关淀粉、葡萄糖以及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二糖B. 糖原和淀粉均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 人体内的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D. 葡萄糖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1∶21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棉子糖是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三糖,推测其分子式为C18H32O16B. 肝糖原化学元素与组成脂肪酸化学元素种类不同C. 生物都不能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是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D. 在体内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的生物一定是植物,而不是动物2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举例不正确的是( )A.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调节血糖B.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组成人体的肌肉、头发等C. 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D. 进行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1. 关于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④约有21种B. 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来自②和③C. 若该氨基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则该氨基酸可能是丙氨酸D.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者羧基都要参与脱水缩合22. α- 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8种氨基酸B. 分子中含有7个肽键C. 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D. 与双缩脲试剂有紫色反应23. 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蛋白B. 某些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不用分解为氨基酸就可以被人体吸收C. 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这些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D. 高温使鸡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一般不破坏其中的肽键24.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促进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催产素和加压素的氨基酸数量不同B. 加压素彻底水解后可得到9种氨基酸C. 合成催产素和加压素时产生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D. 两种激素功能不同与形成肽链时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有关25. 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 构成细胞器膜 B. 调节生命活动C. 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26. 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 蛋白质和脂质 B. 脂质和蛋白质C. 蛋白质和胆固醇 D. 磷脂和蛋白质27. 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 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P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大多数脂肪因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28.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属于脂肪,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C、 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的种类有8种C.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同D. DNA属于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29.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中的核酸,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 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磷C.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 D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30. 下列有关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中B.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 核酸一般是由C、H、O、N、S元素构成D. 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而组成RNA的碱基有5种31.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组成DNA的核苷酸连成长链时,丰富的空间结构储存了大量遗传信息B. DNA和RNA都可能携带遗传信息C. 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5种碱基D. 神经细胞中有8种核苷酸32. DNA是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组成DNA的单体中不含糖类C. DNA特有的碱基是T,即尿嘧啶 D. 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苷酸33.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组合是2、3C. 若玻片右移,则甲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34.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玻片和更换物镜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目镜上面B. 视野中一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是因为组织切片厚薄不均C. 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实际流动方向逆时针方向D. 在10倍物镜下,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倍物镜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应该是4个35.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36.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某些化学成分或结构的存在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即出现砖红色沉淀B.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C. 花生子叶细胞经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颗粒D. 在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需经水浴加热才有蓝色反应37.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常用苹果汁和西瓜汁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不需要加热C. 斐林试剂检验葡萄糖时需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D. 脂肪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酒精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38. 刚摘的玉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甜度越来越低。利用新摘后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玉米粒,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在a、c试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比较颜色,实验结果是( )A.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B.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C.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D.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39. 生物学研究兴趣小组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下列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麦种子加水浸泡→用小刀纵切→在切面滴加碘液→依据被染成蓝色检测淀粉B. 甜玉米籽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C. 花生种子切片→苏丹III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 鸡蛋清加水加搅拌→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40.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等量的0.05g/mL的CuSO4溶液和0.1g/mL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C. 配制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二、非选择题(共5题,总分40分)41.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问题。(1)最可能表示病毒的是图C,它的繁殖必须依赖_________完成。(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含有_________两种色素。(4)由D图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如_________。42. 下图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些化合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单糖,则A中作为细胞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_。(2)若B是多糖,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_________和能形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_________。(3)物质C在动植物中都有,则C是_________,与B相比,C在元素含量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4)葡萄糖和蔗糖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物质,但是医生在为低血糖患者补充能量时往往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而非蔗糖溶液,试从细胞吸收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43. 抗体是由2条相同的H链和2条相同的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免疫球蛋白。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C)和可变区(V)两部分(如图1所示),在同一物种中,不同机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1)构成抗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氨基酸通过______反应合成肽链进而形成了该抗体;若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5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4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合成过程中产生了______分子水,所产生水中的氢元素来自氨基酸的______。(2)抗体与脑啡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不同,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3)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44.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由一条肽链盘(图乙)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图甲)形成,肽链含153个氨基酸,且肽链和血红素辅基之间不发生脱水缩合。(1)由图推知,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_________。(2)由图推知,肌红蛋白至少含有__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3)若组成肌红蛋白的肽链含有5个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分别位于第26、71、72、99、153位(见图乙)。现用有关的酶水解丙氨酸左右两端的肽键,则得到的产物中肽链有_________种,肽键数量减少_________。(4)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成为人体的肌红蛋白的,简要描述有关过程_________。45. 下图1为某种核苷酸的示意图,图2为某概念模型,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图1,分析回答:该物质是_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该物质在生物体内共有4种,区分依据是_________。请指出图1中哪一位置上的氧去掉后便可成为合成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原料:_________(填序号)。(2)图2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概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成都七中高2026届十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10月7日)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 具有细胞核结构C.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具有细胞核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A错误;B、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具有细胞核结构,B错误;C、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中,C正确;D、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2.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生于池塘淤泥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莲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B. 池塘中的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C. 池塘之中的淤泥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 莲和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有例外,如植物无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病毒没有结构层次,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详解】A、莲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因此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错误;B、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池塘之中的淤泥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成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D、莲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者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D。3. 诺如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表面由衣壳蛋白覆盖。它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诺如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B. 诺如病毒可利用外界的营养物质在自身体内合成蛋白质C. 诺如病毒的遗传信息是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 诺如病毒表面的衣壳蛋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微生物。【详解】A、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A错误;B、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结构来合成蛋白质,B错误;C、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遗传信息是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D、构成蛋白质中肽链的氨基酸间是通过肽键连接的,肽键的结构式是-CO-NH-,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错误。故选C。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核酸 ②肌细胞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 ②③⑤⑥⑦⑩⑧C. ⑧⑩⑨⑥⑤③② D. ⑧⑩⑦⑥⑤③②【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成。【详解】①核酸是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其不属于生命系统;②肌细胞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③呼吸道上皮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④病毒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⑤皮肤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⑥野猪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于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层次;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群落层次。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②③⑤⑥⑦⑩⑧。即B正确。故选B。5. 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C. 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D.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A错误;B、变形虫是动物,不具有细胞壁,B错误;C、变成虫是真核生物,不具有拟核,C错误;D、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正确。故选D。6. 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B. 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C. 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1、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2、题图分析: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属于原核细胞。【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因此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A正确;B、由图可知,支原体有细胞结构,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B错误;C、分析题图,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较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但其它原核细胞如细菌,它们的DNA集中分布在细胞内的特定区域,C正确;D、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以抑制细胞壁合成为主要的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D正确。故选B。7. 如图所示为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图,对a、b、c所表示的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系统、b—器官、c—组织(动物)B. 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C.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 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答案】D【解析】【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A正确;B、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其中乳酸菌是细菌的一种,B正确;C、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由许多个种群构成,C正确;D、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D。8. 各种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是科研顺利开展的保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用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微细结构B.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可信的C.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的结构,使用了电子显微镜D. 常需要利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设进行修正和补充【答案】B【解析】【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1)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分子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2)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动植物细胞的微细结构,A正确;B、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B错误;C、研究大肠杆菌(微生物)的结构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C正确;D、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常需要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对已建立的假设进行修正和补充,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B. 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胃蛋白酶所必需的元素C. 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 核酸和氨基酸中的N分别存在于碱基和R基中【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中的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残基中,肽链一端的氨基含有N,R基中也可能含有N。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不同生物的细胞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详解】A、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A正确;B、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C、H、O、N是组成生物体胃蛋白酶所必需的元素,B正确;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C原子上还含有一个H和一个R基,故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正确;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氨基酸中的N元素存在于氨基中,R基中也可能会含有N元素,D错误。故选D。10. 有这样几则广告语:①这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②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1种必需氨基酸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请判断上述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在科学性上有明显的错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3、无机盐的功能有:(1)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4) 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详解】①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大量食用,①错误;②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错误;③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并非21种全是必需氨基酸,③错误;④钙不是微量元素,是大量元素,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全部错误,共4项,D正确。故选D。11.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如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核酸B. 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 医用的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Ⅳ和ⅤD. 焚烧秸秆剩余的灰烬中体现的物质主要是Ⅳ和Ⅱ【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如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Ⅳ为无机盐,Ⅴ为蛋白质。【详解】A、细胞中无机物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含量最多,有机物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脂质。根据题图可知,Ⅰ和Ⅱ分别代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若Ⅴ代表蛋白质,Ⅵ代表脂质,则Ⅶ应代表核酸和糖类,A错误;B、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Ⅴ),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Ⅲ),B正确;C、医用的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NaCl和葡萄糖,它们分别属于Ⅳ(无机盐)、Ⅵ或Ⅶ(糖类),而Ⅴ代表蛋白质,C错误;D、焚烧秸秆剩余的灰烬中体现的物质主要是Ⅰ无机物中的Ⅳ无机盐,D错误。故选B。1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A. 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 B.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C. 胆固醇和叶绿素 D. 核酸和核糖【答案】B【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等;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的化学本质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C、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等,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中还含有Mg;D、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组成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为B。故选B。13. 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B.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 结合水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是细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D.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详解】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A正确;B、每个水分子可以与周围水分子靠氢键相互作用在一起,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B正确;C、自由水是细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C错误;D、每个水分子可以与周围水分子靠氢键相互作用在一起,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D正确;故选C。14.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甲表示“组成细胞结构”,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 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该部分水较少,丢失不会导致细胞死亡C. 图中②指的是自由水,细胞代谢旺盛时该部分水的含量会增多D. ①/②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性【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详解】A、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功能,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B错误;C、自由水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C正确;D、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减弱,但抗逆性增强,D正确。故选B。15.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B.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引起的C.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所以属于微量元素D. 哺乳动物体内Na+含量增加,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根据含量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不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起不同作用,有些无机盐可以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有些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等。【详解】A、人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A错误;B、铁元素是血红素的组成部分,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导致缺铁性贫血,B正确;C、无机盐中也包含大量元素,如N、P、Mg等,C错误;D、哺乳动物体内Na+缺乏,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故选B。16. 苹果含有微量元素Zn,而Zn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 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无机盐可以维持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和碳酸可以维持血细胞酸碱平衡;无机盐可以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可以维持细胞形态,并且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详解】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17.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乳糖、蔗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麦芽糖D. 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麦芽糖【答案】B【解析】【分析】大多数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详解】A、葡萄糖、乳糖都是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元素组成都是C、H、O,A错误;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大分子物质,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C、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D、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麦芽糖属于二糖,D错误。故选B。18. 食物中的淀粉被人体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是人体内合成糖原的原料。下列有关淀粉、葡萄糖以及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二糖B. 糖原和淀粉均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 人体内的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D. 葡萄糖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1∶2【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式是C H O 。淀粉和糖原均属于多糖,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详解】A、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多糖,A错误;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错误;C、人体内的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前者为肝糖原,后者为肌糖原,C正确;D、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 H O ,其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1,D错误。故选C。1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棉子糖是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三糖,推测其分子式为C18H32O16B. 肝糖原化学元素与组成脂肪酸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C. 生物都不能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是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D. 在体内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的生物一定是植物,而不是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详解】A、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脱去两分水,可以推测其分子式为C18H32O16,A正确;B、肝糖原的组成元素为C、H、O,脂肪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C、H、O,因此肝糖原化学元素与组成脂肪酸的化学元素相同,B错误;C、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但有些生物如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C错误;D、在动物消化道内也可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D错误。故选A。2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举例不正确的是( )A.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调节血糖B.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组成人体的肌肉、头发等C. 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D. 进行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有些蛋白质类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A正确;B、有些蛋白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组成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组成人体的肌肉、头发等,B正确;C、某些蛋白质类酶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C正确;D、有些蛋白质能进行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参与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运输,D错误。故选D。21. 关于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④约有21种B. 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来自②和③C. 若该氨基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则该氨基酸可能是丙氨酸D.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者羧基都要参与脱水缩合【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是氨基,②是氢,③是羧基,④是R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1种。【详解】A、在人体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的不同取决于结构④R基,约有21种,A正确;B、脱水缩合发生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形成的水中的H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①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③,B错误;C、若该氨基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则该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需要从外界获取,而丙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自身合成,C错误;D、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D错误。故选A。22. α- 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8种氨基酸B. 分子中含有7个肽键C. 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D. 与双缩脲试剂有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2、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4)环状多肽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详解】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含有8个氨基酸,可能存在相同的氨基酸,该分子中不一定含有8种氨基酸,A错误;B、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错误;C、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不一定含有游离的氨基,C错误;D、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其中含有8个肽键,因此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D。23. 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蛋白B. 某些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不用分解为氨基酸就可以被人体吸收C. 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这些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D.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一般不破坏其中的肽键【答案】D【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详解】A、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功能蛋白,A错误;B、某些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需要分解为氨基酸就才可以被人体吸收,B错误;C、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C错误;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暴露更多的肽键,使其更易被蛋白酶水解,但一般不破坏其中的肽键,D正确。故选D。24.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促进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催产素和加压素的氨基酸数量不同B. 加压素彻底水解后可得到9种氨基酸C. 合成催产素和加压素时产生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D. 两种激素功能不同与形成肽链时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加压素和催产素结构上比较相似,均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9个氨基酸的种类略有不同导致两者的功能上存在差异。【详解】A、组成催产素的氨基酸和组成加压素的氨基酸的数量均为9个,两者相同,只是组成氨基酸的种类略有不同,A错误;B、加压素彻底水解产生为Cys(2个)、Tyr(1个)、phe(1个)、Gln(1个)、Asn(1个)、Pro(1个)、Arg(1个)、Gly(1个),一共8种氨基酸,B错误;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错误;D、结构决定功能,加压素和催产素均由9个氨基酸组成,两者的不同在构成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因此两种激素功能不同与形成肽链时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有关,D正确。故选D。25. 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 构成细胞器膜 B. 调节生命活动C. 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正确;B、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B正确;C、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C正确;D、核酸携带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26. 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 蛋白质和脂质 B. 脂质和蛋白质C. 蛋白质和胆固醇 D. 磷脂和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是由动物性腺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A正确。故选A。27. 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 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P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大多数脂肪因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答案】A【解析】【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1)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2)磷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①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③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2、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脂的运输,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错误;B、组成脂质的主要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如磷脂,B正确;C、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和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故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D、大多数动物脂肪中含有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因此,室温下成固态,D正确。故选A。28.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属于脂肪,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C、 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的种类有8种C.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同D. DNA属于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磷脂和脂肪都属于脂质,A错误;B、由A、G、C、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的种类有3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即共有7种,B错误;C、脂肪和糖原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而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所以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脂肪多于糖原,C错误;D、DNA属于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9.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中的核酸,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 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磷C.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 D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详解】AC、原核生物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A错误,C正确;B、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D、D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30. 下列有关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中B.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 核酸一般是由C、H、O、N、S元素构成D. 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而组成RNA的碱基有5种【答案】B【解析】【分析】1、DNA(脱氧核糖核酸):(1)元素组成:C、H、O、N、P。(2)四种单体: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分布:①真核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数DNA。②原核细胞:细胞质。2、RNA(核糖核酸):(1)元素组成:C、H、O、N、P。(2)四种单体: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分布:主要分布细胞质。【详解】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A错误;B、核酸中储存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B正确;C、核酸一般是由C、H、O、N、P元素构成,C错误;D、组成DNA的碱基为A、T、G、C;组成RNA的碱基为A、U、G、C;故组成DNA和RNA的碱基都有4种,D错误。故选B。31.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组成DNA的核苷酸连成长链时,丰富的空间结构储存了大量遗传信息B. DNA和RNA都可能携带遗传信息C. 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5种碱基D. 神经细胞中有8种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病毒中含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DNA核苷酸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储存了大量遗传信息,A错误;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DNA和RNA都是遗传信息携带者,B正确;C、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的碱基是A、G、C、T、U,共5种,C正确;D、神经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所以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D正确。故选A。32. DNA是细胞中重要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组成DNA的单体中不含糖类C. DNA特有的碱基是T,即尿嘧啶 D. 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详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B错误;C、DNA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C错误;D、DNA的中文名称的脱氧核糖核酸,D错误。故选A。33.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组合是2、3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细胞体积越小;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视野越亮;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甲图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视野,乙图为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详解】A、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故在甲低倍镜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高倍镜中不可能都被观察到,A错误;B、图中1、2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是2,3、4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是3,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组合是2、3,B正确;C、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故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D、若在甲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故选B。34.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玻片和更换物镜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目镜上面B. 视野中一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是因为组织切片厚薄不均C. 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D. 在10倍物镜下,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倍物镜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应该是4个【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详解】A、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移动玻片和更换物镜发现污点依然存在,则污点在目镜上面,A正确;B、若视野中一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组织切片厚薄不均,B正确;C、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C错误;D、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在10倍物镜下,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倍物镜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应该是64÷42=4个,D正确。故选C。35.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至物像清晰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详解】A、藓类叶片大,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D、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B。36.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某些化学成分或结构的存在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即出现砖红色沉淀B.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C. 花生子叶细胞经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颗粒D. 在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需经水浴加热才有蓝色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B、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不会变成紫色,蛋白质或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B错误;C、花生子叶细胞中富含脂肪,加入苏丹III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颗粒,C正确;D、在小麦种子匀浆中富含淀粉,滴加碘液有蓝色反应,不需经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C。37.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常用苹果汁和西瓜汁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不需要加热C. 斐林试剂检验葡萄糖时需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D. 脂肪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酒精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答案】B【解析】【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详解】A、西瓜汁呈红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常用作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A错误;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不需要加热,B正确;C、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步骤是: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加入待测溶液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C错误;D、脂肪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D错误。故选B。38. 刚摘的玉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甜度越来越低。利用新摘后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玉米粒,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在a、c试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比较颜色,实验结果是( )A.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B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C.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D.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刚摘的玉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甜度越来越低,淀粉的含量逐渐升高,而还原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试管a、c中含淀粉的量少,还原性糖含量高,试管b、d中淀粉含量多,还原性糖含量少,即a试管淀粉含量少于b试管,c试管还原性糖含量高于d试管。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a、b呈蓝色,a颜色较浅,c、d呈砖红色,d颜色较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9. 生物学研究兴趣小组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下列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麦种子加水浸泡→用小刀纵切→在切面滴加碘液→依据被染成蓝色检测淀粉B. 甜玉米籽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C. 花生种子切片→苏丹III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 鸡蛋清加水加搅拌→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小麦种子含有较多的淀粉,故可用小麦种子加水浸泡→用小刀纵切→在切面滴加碘液→依据被染成蓝色检测淀粉,A正确;B、甜玉米籽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糖,加水研磨后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通过水浴加热后方可观察砖红色沉淀的有无,进而可检测还原糖的存在,B错误;C、花生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取花生种子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可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D、鸡蛋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将鸡蛋清加水搅拌→加双缩脲试剂A液,即NaOH溶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即CuSO4溶液→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的存在,D正确。故选B。40.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等量的0.05g/mL的CuSO4溶液和0.1g/mL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C. 配制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详解】A、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A正确;B、斐林试剂是由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与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配置而成,B正确;C、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C错误;D、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组成,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题,总分40分)41.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问题。(1)最可能表示病毒的是图C,它的繁殖必须依赖_________完成。(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含有_________两种色素。(4)由D图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如_________。【答案】(1)活细胞 (2) ①. A、B ②.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 ①. B ②. 叶绿素和藻蓝素(4)动物、植物、真菌【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细菌细胞);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D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小问1详解】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小问2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差异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细胞含拟核,属于原核细胞。【小问3详解】图中B为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小问4详解】D图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常见的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42. 下图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些化合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单糖,则A中作为细胞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_。(2)若B是多糖,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_________和能形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_________。(3)物质C在动植物中都有,则C是_________,与B相比,C在元素含量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4)葡萄糖和蔗糖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物质,但是医生在为低血糖患者补充能量时往往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而非蔗糖溶液,试从细胞吸收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答案】(1)葡萄糖 (2) ①. 淀粉 ②. 纤维素(3) ①. 脂肪 ②. 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高(4)蔗糖是二糖,必须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而葡萄糖是单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图中B的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判断B为糖类,则对应的A为单糖;根据图中C的功能——储能物质及元素组成为C、H、O,判断C为脂肪、淀粉或糖原,则对应的A为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或葡萄糖;【小问1详解】若A是单糖,则单糖中作为细胞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的是葡萄糖。【小问2详解】马铃薯块茎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小问3详解】物质C是动植物中都有的储能物质,则C是脂肪。B是糖类,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在化学元素组成上的不同点是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高。【小问4详解】由于蔗糖是二糖,必须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而葡萄糖是单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所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而非蔗糖溶液。43. 抗体是由2条相同的H链和2条相同的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免疫球蛋白。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C)和可变区(V)两部分(如图1所示),在同一物种中,不同机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1)构成抗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氨基酸通过______反应合成肽链进而形成了该抗体;若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5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4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合成过程中产生了______分子水,所产生水中的氢元素来自氨基酸的______。(2)抗体与脑啡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不同,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3)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答案】(1) ①. ②. 脱水缩合 ③. 1580 ④. 氨基和羧基(2)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3)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更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的分子量=na-18(n-m),其中n表示氨基酸数目,a表示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m表示肽链数。【小问1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550+550+242+242-4=1580。【小问2详解】抗体和脑啡肽是不同的蛋白质,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小问3详解】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更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因此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点睛】通过抗体的结构图,考查脱水缩合过程、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44.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由一条肽链盘(图乙)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图甲)形成,肽链含153个氨基酸,且肽链和血红素辅基之间不发生脱水缩合。(1)由图推知,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_________。(2)由图推知,肌红蛋白至少含有__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3)若组成肌红蛋白的肽链含有5个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分别位于第26、71、72、99、153位(见图乙)。现用有关的酶水解丙氨酸左右两端的肽键,则得到的产物中肽链有_________种,肽键数量减少_________。(4)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成为人体的肌红蛋白的,简要描述有关过程_________。【答案】(1)C、H、O、N、Fe(2) ①. 152 ②. 3(3) ①. 4 ②. 8(4)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被细胞吸收,再合成人体中的蛋白质【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是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2、题图分析:图甲是血红素辅基,由图可知它所含元素是C、H、O、N、Fe;图乙是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肌红蛋白由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由图可知,血红素辅基所含元素是C、H、O、N、Fe,肽链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C、H、O、N、Fe。【小问2详解】肌红蛋白的肽链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可知一个肌红蛋白中至少含有的肽键数是:153-1=152个;血红素辅基的结构中不含肽键,但有2个羧基,一条肽链的一端至少有1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肌红蛋白中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是:1+2=3个。【小问3详解】肌红蛋白的肽链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5个丙氨酸分别位于第26、71、72、99、153位,用有关的酶水解掉丙氨酸,则产物有1个二十五肽、一个二十六肽、一个四十四肽、一个五十三肽及5个丙氨酸,所以得到的肽链共有4种;由乙图可知,该多肽水解后缺少氨基酸的位置是26、71、72、99、153位,水解26、99位氨基酸需要打断4个肽键,水解71、72位共需要打断3个肽键,水解第153位氨基酸需要打断1个肽键,所以该过程需要水解8个肽键,因此肽链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8个。【小问4详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被细胞吸收,再由人体细胞合成人体的蛋白质45. 下图1为某种核苷酸的示意图,图2为某概念模型,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图1,分析回答:该物质是_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该物质在生物体内共有4种,区分依据是_________。请指出图1中哪一位置上的氧去掉后便可成为合成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原料:_________(填序号)。(2)图2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概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3)在生物体细胞中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种。核酸的功能是_________。【答案】(1) ①. 核糖核酸/RNA ②. 碱基的不同 ③. ③(2)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磷酸(3) ①. 8 ②.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l是某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根据③部位的羟基可知其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图2是DNA和RNA组成示意图,阴影部分含有的组分是磷酸、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小问1详解】图1中的物质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的碱基组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RNA的碱基有4中,可根据碱基区分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根据图1中③判断,该核苷酸的五碳糖是核糖,去掉③的氧即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细菌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原料。【小问2详解】组成DNA的物质有磷酸、脱氧核糖、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组成RNA的物质有磷酸、核糖、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尿嘧啶,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磷酸。【小问3详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