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健康教育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春季流感多发,请注意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3、潜伏期和传染期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 一般为1~2天。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5、临床表现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啰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流感相似,但于发病1~2日内病情迅速加重。高热、衰竭、烦躁、剧咳、血性痰、气急、紫绀并有心衰。双肺听诊呼吸音低,满布湿鸣、哮鸣、但无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浊性结节状阴影,近肺门处较多,周围较少。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痰易分离出流感病毒。抗菌治疗无效。病人高热待续,病情日益加重,多于5~10日内死于呼吸与循环衰竭,临床称此为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亦称重型流感肺炎。另有部分病例症状较轻,剧咳不伴血性痰,呼吸困难不明显,体征很少,仅在X线照片检查时发现。病程1~2周后进入恢复期。临床称为轻型流感病毒肺炎,或轻型节段性流感病毒肺炎。预后较好。其他类型较少见。流感流行期间,病人除具流感的各种症状、体征外,伴有呕吐、腹泻者称胃肠型;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剌激征阳性者称脑炎型;原患心血管疾病又染流感者发生心律紊乱或循环衰竭,心电图显示为心肌炎,称心肌炎型;病人高热、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及DIC等,称为中毒型。此外,偶有报告流感病毒亦可致急性肌炎、出血性膀胱炎、肾炎和腮腺炎等。6、治疗和预后 一般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卫生。 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者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 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预防控制治疗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切断传播途径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疫苗预防 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8、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对流。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春季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注射流感疫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