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知识速递】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2.特点(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 ,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3.主要作用(1)影响自然环境: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①提供 资源。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 等价值。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 和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1)河流与湖泊①河流中下游的湖泊——调节河流径流。②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源头。③内流区的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高山永久积雪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现春汛。【重难扩展练】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的主要分布 径流量季节变化雨水补给 主要在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不连续但集中 降水量 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补给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变化小 气温和积雪量 东北地区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较稳定 气温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全年 水量较稳定,对河流有调节作用 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地下水补给 全年 水量较稳定,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 地下水与河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练一】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疏勒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C.下游流量大于上游流量 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2.对甲地河道多分汊,影响最小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 B.河流含沙量较大 C.山前地形平坦 D.沙漠面积广大3.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水资源紧缺②泉水水量变大③减缓水土流失④增加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习题演练】月河发源于秦岭南麓凤凰山主峰铁瓦殿,河长112.6km,为长江支流汉江北岸的一级支流。月河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川道、丘陵区,南部为巴山区,中部地势最低。图1示意月河流域,图2示意1960~2020年月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月河流域( )A.河网稀疏 B.水能丰富 C.地势和缓 D.四季如春2.月河的水源主要来源于( )A.积雪融水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水3.2000~2020年月河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变化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被覆盖率增加 B.气候变暖使得补给增多C.城镇化进程加快 D.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内流区指地表径流不能注入海洋的地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道稀少,水量贫乏,河流多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外流区为地表径流经外流河汇入海洋的地区。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植物蒸腾 B.湖泊蒸发 C.地下径流 D.大气降水5.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 )A.降水量大 B.水资源更新慢 C.蒸腾量大 D.地下径流量大加拿大有关部门在中部地区某废弃矿坑填充了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来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因季节性积水而形成)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该地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会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是因为( )A.融雪量大 B.降水量大 C.冻土阻隔 D.灌溉引水量大7.雨季前期,尽管有一定的降水,但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这反映出该区域( )①表土干燥②河砂层下渗量大③降水量较均匀④降水分布集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②④ D.①③④8.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演替恢复,洼地( )A.年平均水位上升 B.土壤盐渍化减轻C.地下水补给减少 D.实际蒸发量增大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趵突泉位于我国山东省济南市。《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史上趵突泉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1971年以来喷涌水量衰减,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1993年2月-2001年9月,趵突泉最长断流时间达926天之久。近年来,保泉、护泉工作的开展为实现泉群的常年喷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为该泉周边地质剖面图。(1)简述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2)简析历史上趵突泉流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3)推测1971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情况加重的主要原因。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速递】一、2.(1)3.47%;3.(2)淡水;生态服务二、1.交换;转化2.纽带【重难扩展练】【练1】1.答案:D解析: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受祁连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A、B选项错误,疏勒河为内流河,其上游受冰川融水补给,流量较大,下游进入沙漠深处,受蒸发、下渗影响,其流量变小,最终消失,故其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D。2.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山前冲积腐地带,由于该河主要补给方式来自冰川融水,其流域的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夏季冰川融水更多,流量更大,而祁连山山前地带地形相对平缓,造成河流出山后流速减慢,易使河道分叉;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河流出祁连山后进入沙漠,河流携带泥沙较多,含沙量大,使得河道易被阻塞,也易出现分叉;沙漠面积广大,并非甲地河道分叉的直接原因,对其影响最小,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3.答案:C解析:疏彩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可为下游地区提供更多的水源,由于西北地区水源相对紧张,水源增多,可缓解水资源的紧张面,①正确,沙漠边缘多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泉水来自地下水,疏勒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多可增加地下水补给,使泉水水量变大,②正确。上游径流量增加,使得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③错误。水资源增多,使得水生、岸生植物及动物大量繁殖.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C。【习题演练】1.答案:B解析:月河发源于秦岭南麓凤凰山主峰铁瓦殿,且月河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川道、丘陵区,南部为巴山区,中部地势最低,故可知月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B正确,C错误;该流域位于秦岭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河网较为稠密,故A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属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月河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C正确;该地区冬季温和,积雪融水较少,A错误;地下水、湖泊水一般水量较少,B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流域年径流量总体趋向于稳定,故可知,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增加了调节河流径流量的能力,D正确;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A错误;图中并未显示补给明显增多,B错误;城镇化进程加快会造成水土流失,径流量趋向于不稳定,C错误。故选D。4.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植物蒸腾、湖泊蒸发是陆地水体水量支出的过程,对地表径流没有直接的补给作用,A、B两项排除。地下径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地表径流有补给作用,但补给水量较小,C项排除。大气降水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水分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所以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D项正确。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A项错误。由于内流区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水循环不活跃,所以水资源更新慢,B项正确。由于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植被较稀疏,所以蒸腾量小,C项错误。地下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内流区降水较少,所以地下径流量不大,D项错误。6.答案:C解析:该地位于加拿大中部地区,纬度高,气候较为寒冷,冬季降雪量较大。随着春季气温的不断升高,大量的积雪开始融化,但由于纬度较高,气温回升慢,其融雪量有限,A项排除。由于该地受季节性冻土的影响,其积雪融水下渗量有限,在山丘的坡面作用下,积水开始汇流,形成较强的坡面径流,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夏季为雨季,春季降水量小,B项错误。坡面径流强度大,与灌溉引水并无关联,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可知,该地表土干燥,表层为回填河砂层,降水大量下渗,所以并未形成明显的径流,①②正确。该地雨季前期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表明此处降水季节分布较均匀,同时伴随着土壤下渗的不断饱和,该地坡面产生的径流有限,也表明该区降水量较均匀,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项。8.答案:B解析: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演替恢复,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多,坡面截流效果增强,洼地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年平均水位降低,A项错误。坡面截流效果增强,会大大减少洼地的集水量,使得地下盐分向上输送至地表的可能性降低,土壤盐渍化减轻,B项正确。由于植被增多,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增加,C项错误。实际蒸发量与该地的气温和水汽含量有关,坡面植被的恢复对该地气温和水汽含量的影响并不大,D项错误。9.答案:(1)甲补给区的地下水在页岩层内流入甲、乙补给区交界处的断层,在断层处上涌进入到乙补给区的石灰岩层中。(2)趵突泉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乙补给区透水的页岩和石灰岩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水量,为趵突泉提供稳定的补给水源;甲补给区的地下水长期进入乙补给区,增加了乙补给区的水量,使乙补给区能够充足、稳定地为趵突泉提供水源。(3)济南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夏季,城市用水以地下水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济南市生产与生活用水不断增长,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趵突泉补给水源不足;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水下渗减少,趵突泉补给水源减少。解析:第(1)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补给区地下岩层由南向北向下倾斜,所以甲补给区的地下水会在该区域透水岩层——页岩层内由南向北流,到达甲、乙补给区之间的断层处,在断层处沿着裂隙上涌,进入乙补给区的透水岩层。第(2)问,原因主要从甲、乙两补给区水量充足、稳定角度分析。第(3)问,从自然与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