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起跑与游戏教学课时计划课时单元·第1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练习和比赛,孩子能够学会正确的起跑 动作,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重心。2、健康行为: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孩子能根据口令做出 正确的反应。3、体育品德:孩子在练习比赛过程中,能够做到和同伴互 相帮助、互相鼓励。二、课时学习内容:1.游戏一:谁是擂主。2.游戏二:抓住小尾巴。3.游戏三:争分夺秒。三、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心前移,起跑时两脚同时蹬地。难点:听口令及时作出反应。四、课时教学课的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开 始 准 备 部 分 8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教学内容。 进行准备活动 专项准备活动。 1.组织学生集合整队,体育委员汇报情况。 2.师生问好,评价集合,安排见习生。 3. 安排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1.按快,静,齐的要求进行集合。 2.认真听老师的评价。 3.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活动,避免受伤。 1.集合是否快、静、齐。 2.着装是否符合要求。 3.做专项准备活动时是否认真。基 本 部 分 29 1.游戏一:谁是擂主。 方法:学生先分别站于四个标志桶后,选一名同学当“擂主”(同时也是裁判),听到口令同时出发,看谁最先碰到标志桶,裁判判定第一名为“擂主”,同时与裁判交换位置。规则:脚不超线,“擂主”免做附加项目,其余同学需做附加项目:高抬腿20次。本环节游戏总共做8次。 2.游戏二:抓住小尾巴。 方法:与第一环节方法不同的是学生需手扶标志桶进行,出发时,推倒自己的标志桶,看谁最先扶起标志桶。规则:与第一环节相同,不同的是附加项目换为:立卧跳5次。本环节游戏共做8次。第二个游戏:抓住小尾巴。方法: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区间放置标志桶,两人一组,前面一人将丝巾置于背后,听到口令后,同时出发,后面的同学需在规定区间内,尝试抓住“小尾巴”,抓住就算挑战成功,没抓住则挑战失败,成功与否都要交换位置。规则:脚步超线、不抢跑,挑战失败需做附加项目:高抬腿20次,挑战成功则对方做附加项目。本轮游戏共做10次。 3.游戏三:争分夺秒。 方法:学生分别在四个标志桶后做好准备,场地中间放置若干标志桶,学生听到口令后,用四肢爬行的方式进行抢夺标志桶的游戏,规定时间内看谁抢夺的标志桶多。规则:出发时只能用四肢爬行的方式进行,回来时用跑步的方式进行,每次只能拿一个标志桶。如有犯规,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组织学生有序进行练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5、组织优差生展示练习。 1、认真看与听。 2、认真参与练习。 3、听哨音练习。 4、同学间相互鼓励, 按照教师指引的路线进行练习。 5、认真参与比赛中。观察。 6、敢于挑战。 1、听课的态度; 2、是否认真完成老师的要求。 小组的合作和创新。 4.积极练习。结束部分 3 1.放松运动。 2.小结本课。 3.宣布下课。 1.总结本次课学生的表现。 2..师生再见。 1.认真听老师小结。 2.师生再见。 1.是否在认真听老师评价和小结。场地器材: 标志桶若干 本课预计运动负荷: 1.平均心率:130—150 次 /分钟 2.运动密度:50%—60% 3.练习密度:40%课后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