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 学案+练习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 学案+练习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 学案
【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
【思想图谱】
【综合试题训练】
1.21世纪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如图甲所示是牵引力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20 s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500 kg,若测试平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由分析可得( )
A.由图甲可得汽车所受阻力为1000 N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26 m/s
C.由图乙可得20 s后汽车才开始匀速运动
D.前20 s内汽车的位移为426 m
2.教室竖直白板上吸有一块磁性板擦,如图所示,现加一平行于白板的水平恒力F让板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则下列图示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煤块以初速度从A端冲上传送带,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块冲上传送带后经1.5 s与传送带速度相同
B.煤块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为12 m
C.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
D.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所用的时间为6 s
4.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 )
A.从20.0 s到30.0 s B.从30.0 s到40.0 s C.从40.0 s到50.0 s D.从50.0 s到60.0 s
5.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运行了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质量为m的氢能源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启动,汽车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为
B.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
C.汽车车速为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D.汽车车速从增大到的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为
6.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长沙某景区挂出32个灯笼(相邻两个灯笼间由轻绳连接),依次贴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从高到低依次标为1、2、3、…、32。在无风状态下,32个灯笼处于静止状态,简化图如图所示,与灯笼“斗”右侧相连的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每一个灯笼的质量,重力加速度,悬挂灯笼的轻绳最大承受力,最左端连接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θ最大为53°
B.当θ最大时,最右端轻绳的拉力为
C.当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D.当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7.一质量为0.8 kg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AB杆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机上,现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如图所示,已知绳的拉力大小为6 N,g取,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6 N
B.若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8 N
C.若升降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加速度大小为,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D.若升降机处于减速上升状态,加速度大小为,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8.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的物体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A与B不粘连,现对物体A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使一起上升,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在图乙中段表示拉力F逐渐增大
B.在图乙中段表示B物体减速上升
C.位移为时,之间弹力为
D.位移为时,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9.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的长木板A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 kg的物块B静止在木板上,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物块B与长木板A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长木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B受到A的摩擦力为1.6 N,方向水平向右
B.时,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
C.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
D.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
10.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的滑块B静止在木板的左端,对B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一段时间后B从A右端滑出,A继续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此过程中A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 B.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F的大小可能为9N D.F的大小与板长L有关
11.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滑轮的质量可以忽略。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砂和砂桶的加速度。
(4)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轴,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的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则小车的质量_________kg。(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做如下探究:
(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两小车放在水平板上,前端通过钩码牵引,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板擦把两条细线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抬起板擦,小车同时运动,一段时间后按下板擦,小车同时停下。对比两小车的位移,可知加速度与质量大致成反比。关于实验条件,下列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质量相同,钩码质量不同
B.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相同
C.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不同
(2)某同学为了定量验证(1)中得到的初步关系,设计实验并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7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描好了6组数据点,请将余下的一组数据描在坐标纸上,并作出图像。
次数 1 2 3 4 5 6 7
0.62 0.56 0.48 0.40 0.32 0.24 0.15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测“力”。请在图3中画出小车受力的示意图。为了简化“力”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小车沿倾角合适的斜面运动,小车受力可等效为只受绳的拉力
B.若斜面倾角过大,小车所受合力将小于绳的拉力
C无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等于绳的拉力
D.让小车的运动趋近于匀速运动,砂和桶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绳的拉力
13.某学校举办校运动会时,在铅球比赛场地上放置了一个铅球回收架,以便于回收选手投出的铅球。图甲所示是铅球回收架的最后一段轨道,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ABCDE轨道,其中轨道均为直轨道且平滑连接,长度分别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一质量的铅球,从A点以某一速度冲上AB轨道,运动到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经过BC轨道冲上CD轨道。若铅球在轨道运动时所受的轨道阻力恒为,在BC轨道运动时所受的轨道阻力恒为,不计其他阻力,铅球大小可忽略。(取,,,),求铅球:
(1)冲上AB轨道时的初速度大小;
(2)运动到轨道C点时的速度大小;
(3)从轨道A点到在CD轨道上速度第一次减为零时所用的总时间。
14.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倾斜传送带的模型,其与水平面夹角为,传送带AB足够长,且以大小为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的初速度从A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已知,,求:
(1)货物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的最远距离;
(2)货物从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端所用的时间。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倾角为的斜面,质量为的滑块C(可视为质点)从距长木板上表面高处由静止滑下,水平地面上长木板A的上表面与斜面末端平滑对接,A左端与斜面间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A右端与B左端紧靠在一起同样不粘连,的上表面涂有不同材质的涂料,下表面光滑,长度均为,质量均为,原先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C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C与木板A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C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忽略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求:
(1)滑块C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C在A上表面滑行时,间的弹力大小;
(3)经多长时间滑块C运动到A的右端以及此时滑块C的速度大小;
(4)最终稳定时,滑块C是否脱离木板B?若未脱离,滑块C相对B静止的位置距离B右端多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在20 s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题图甲可知,汽车所受阻力,A错误;在0~6 s内,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为,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第6 s末汽车的速度,在6~18 s内,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为,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第18 s末汽车的速度,由题图甲知18 s后汽车所受汼引力等于阻力,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B正确,C错误;汽车在0~6 s内的位移,汽车在6~18 s内的位移,汽车在18~20 s内的位移,汽车在前20 s内的位移,D错误。
2.答案:B
解析:磁性板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竖直平面内受重力、水平恒力、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画出磁性板擦在竖直平面内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新所示,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可知B可能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于煤块初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煤块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煤块开始向上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煤块冲上传送带后至传送带速度相同经历的时间,A错误;煤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摩擦力方向反向,沿传送带向上,由于,故煤块向上继续做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煤块继续向上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煤块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为,B错误;煤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前,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煤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到达最高点经历时间,此过程中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煤块从最高点返回底端过程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解得,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该过程中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的总相对位移为,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C正确;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所用的时间,D错误。
4.答案:A
解析:电梯上升
5.答案:C
解析: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做匀速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则有,A错误;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牵引力最大且保持不变,但功率达到最大功率时有,由题图甲可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解得,B错误;汽车车速为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C正确;汽车车速从增大到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可知汽车车速从增大到的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大于,D错误。
6.答案:D
解析:当最左端连接的轻绳的拉力大小为时,θ最大,此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解得,最右端轻绳的拉力,A、B错误;当时,灯笼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最右端轻绳的拉力,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相似,由平衡条件得,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C错误;当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最右端轻绳的拉力,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相似,由平衡条件得,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D正确。
7.答案:C
解析:若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则球也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故A、B错误;若升降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对球,在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在水平方向,由平衡条件得,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故C正确;若升降机处于减速上升状态,对球,在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在水平方向,由平衡条件得,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故D错误.
8.答案:AC
解析:开始时,物体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弹簧弹力向上,大小为,随着物体向上运动,弹簧弹力减小,而题图乙中段加速度大小与方向都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减小,F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在题图乙中段,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没变,仍为正,所以物体仍做加速运动,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B错误;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当上升了后,弹簧弹力,以B为研究对象,则有,解得,选项C正确;段对应的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可有段对应的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均匀减小,则有,联立解得,选项D错误。
9.答案:AD
解析:若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当时,保持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方向水平向右,A正确;当时,恰好保持相对静止,B错误;当时,发生相对运动,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B的加速度大小为,C错误;当时,间发生相对运动,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D正确。
10.答案:BD
解析:AB.由图像可知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为,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从木板上滑出时木板的加速度为,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联立解得,,故A错误,B正确;
C.对木块B,,其中,则,则F的大小不可能为9N,故C错误;
D.根据式中,联立解得,即F的大小与板长L有关,故D正确。
故选BD。
11.答案:(1)BC
(2)1.23;6.03
(3)小于
(4)0.20
解析:(1)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可由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故不需要使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A、D错误;实验时需将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B正确;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C正确。
(2)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即;根据得,小车的加速度。
(3)根据题图甲知小车与砂和砂桶通过动滑轮连接,滑轮的质量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速度关系为,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所以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小于砂和砂桶的加速度。
(4)滑轮的质量可以忽略,根据牛顿二定律得,解得图象的斜率,由图象知,
解得小车的质量。
12、
(1)答案:B
解析: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必须控制小车所受的力相同,小车质量不同,故钩码质量要保证相同,B对。
(2)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将数据描点,再连线。
(3)答案:如图所示;AD
解析:设小车质量为M,砂和桶质量为m,使小车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调整倾角θ大小,当,即时,小车所受合力可等效为绳的拉力,A对;若倾角θ过大,所受合力,B错;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当时,有①,以砂和桶为研究对象,有②,联立①②得,故,C错;由②式知,当时,,D正确。
13.答案:(1)4 m/s
(2)0.8 m/s
(3)4.6 s
解析:(1)铅球在AB段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
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2)铅球在BC段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
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3)铅球在CD段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
铅球在CD轨道上速度第一次减为零时所用的时间为,
铅球在BC轨道上的时间为,
铅球在AB轨道上的时间为
从轨道A点到在CD轨道上速度第一次减为零时所用的总时间。
14.答案:(1)7.2 m
(2)
解析:(1)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货物速度从减至零所用时间,
位移大小。
(2)货物到达最高点再次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所以刚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仍为,设下滑时间为,,
位移大小,
此后摩擦力反向,
因为,
故此后加速度为,
设此后下滑时间为,有,
解得,
货物从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端用时。
15、
(1)答案:2 m/s
解析:滑块C在斜面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2)答案:2 N
解析:C在A上表面滑行时,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受到C给的向右的摩擦力,则有,
解得,
对B进行受力分析,A对B的弹力大小为.
(3)答案:;1.5 m/s
解析:C在A上表面滑行时,C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设经过时间运动到A的右端,有,
代入数据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此时的速度大小为,
C的速度大小为.
(4)答案:滑块C未脱离木板B;27.5 m
解析:此后,C在B上表面继续做减速运动,设C的加速度大小为的加速度大小为,则
假设C未脱离B,经过时间速度相同,即,
解得,故.
此时C在B上表面发生的相对位移为.
所以滑块C未脱离木板B.
此时滑块C距离B右端的距离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