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题目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标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重点难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难点:几个结论.考纲要求 1级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 几个结论: 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②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③当并联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小;(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④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时,,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时,; ⑤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必然增大;反之亦然; ⑥无论电路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消耗电功率P总等于各电阻(用电器)消耗电功率之和; ⑦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或者是混联电路,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必增大(或减小)。 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①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 ②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练习:课后题1 《学导》随堂3 《配检》1.2.5 集体研讨记录课堂检测(检) 随堂基础巩固123 《配检》1.2.5课堂记录及课下安排(用)教学反思授课题目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二)教学目标 会根据题目条件简化电路,画出等效电路。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简化电路的方法考纲要求 1级一、电路简化的原则: (1)无电流的支路去除; (2)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 (3)理想导线可长短任意; (4)理想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的电阻为无穷大; (5)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二、基本方法: (1)判断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沿电流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2)电路元件的处理技巧: ①若电阻上没有电流流过时,该电阻相当于导线。 ②理想电流表的内阻可看成零,理想电压表的内阻可看成无穷大.故电流表可先用导线替代,电压表可先看成断路。 (3)复杂电路先根据以上技巧画出等效电路图,再进行分析计算。 ★特别注意:与电压表串联的任何用电器,都相当于导线;与稳定电容器串联的任何用电器也只相当于导线。 练习: 例一:例1、如图所示,R1∶R2∶R3=1∶2∶3.当AB两端加上某一电压后,则流过三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为I1:I2:I3等于多少 变式1:如图所示,R1∶R2∶R3=1∶2∶3.当AB两端加上某一电压后,则流过三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为I1:I2:I3等于多少 等效: 例二、《学导》例一 例三、如图所示电路,当ab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cd两端为20V,当cd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ab两端电压为50V,则R1:R2:R3为多少? 变式训练2:《学导》跟踪演练1 集体研讨记录课堂检测(检)课堂记录及课下安排(用)教学反思授课题目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三)教学目标 了解电流表的两种接法内接和外接. 掌握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重点难点 重点:对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分析及选择电路的判断方法 难点: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考纲要求 1级比较内接法外接法 电路结构 误差来源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适用范围适合测量大电阻适合测量小电阻 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法一:(比较法)()法一:(比较法)()法二:(临界值法)(大内偏大)理解:大电阻用内接法测量,测量结果偏大。法二:(临界值法) (小外偏小)理解:小电阻用外接法测量, 测量结果偏小。法三:试触法 如果不知道Rx的大概值,可将电路按下图连接。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然后将该 接头分别与a、b两处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①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显著,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大,即Rx是一个大电阻,此时 应该选用电流表的内接法; ②如果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显著,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较大,即Rx是一个小电阻,此时 应该选用电流表的外接法。特别注意①当时,两种接法都可以; ②无论用哪种接法,实验结果必然存在误差,这种误差不可避免,也不可消除。[例1]用内阻为3000Ω的电压表和内阻为10Ω的电流表测电阻,在图甲、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都是60V,电流表的示数都是0.2A,则R1的测量值为 () Ω,真实值是() Ω,R2的测量值为 () Ω,真实值是 ()Ω。 例2:如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图,因为不知道待测电阻RX的大概值,所以不能确定线路的接法。为了减小误差,可在电路接好后将电压表的一个接线端K分别与M、N接触,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计数哪一个有明显的变化。下列关于观察到的现象及应选用的接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电流表读数有明显的变化,则K应接在M点 B、若电流表读数有明显的变化,则K应接在N点 C、若电压表读数有明显的变化,则K应接在M点 D、若电压表读数有明显的变化,则K应接在N点 例3.如图所示,在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x时,有两种电路连接方法如图中a、b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Rx<课堂检测(检)P49,典3. P50,例3. P115,4课堂记录及课下安排(用)教学反思授课题目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四)教学目标 认识滑动变阻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 会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并能正确的连接实物图。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 难点:分压限流选择原则.考纲要求 1级限流式接法分压式接法 电路 结构电路作用通过改变电阻,以控制电路的电流通过改变电阻,以调节电路的电压电压调节电流调节电路特点接法简单(一上一下),低消耗接法复杂(一上两下),高消耗 选择原则①两种接法都可以用时,优先考虑限流式; ②变阻器的阻值接近或大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时(一般是R≥Rx) ③没有很高的精确度要求时,采用限流式; ④考虑安装简单和节能等因素时,采用限流式。①要求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续变化时; ②要求多测量几组数据时(一般7组以上为 多); ③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 或串联的其他电阻的阻值时一般是R<10Rx ④要求电压或电流调节的范围较大时。闭合S前滑片P在b端,让限流电阻最大,保护电路。滑片P在a端,让分压电阻为零,以便调节。集体研讨记录[例1]如图所示,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连线电阻不计,当它的滑片P从左端向右端移动时,A、B间的电阻变化情况是( ) A.减小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例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是200 Ω,定值电阻R2=R3=300 Ω,A、B两端电压UAB=8 V. (1)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开关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 例3.小明通过实验研究一个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下表是他在实验时获得的通过灯泡的电流I和灯泡两端电压U的一系列数据。 I/A00.140.230.360.420.460.49U/V00.691.152.153.054.155.15(1)请你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帮他描绘出这个小灯泡的I-U图线______。 (2)请你比较电压为1.0V与3.0V时小灯泡的电阻大小,并说明其大小不同的原因_______。 (3)要尽量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他选用了0~30Ω的滑动变阻器,你认为电压表要选用______(填字母代号),电流表要选用(填字母代号)______。 A.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B.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C.电流表(0~0.6A,内阻约0.1Ω)D.电流表(0~3A,内阻约0.01Ω) (4)你认为小明应选用下列所示的______电路图进行实验为好。 A.B.C.D.课堂记录及课下安排(用)教学反思授课题目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习题课)教学目标 认识滑动变阻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 了解电流表的两种接法内接和外接。 复习电表的改装。 复杂电路的化简。重点难点 重点:对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分析及选择电路的判断方法。 难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考纲要求 1级1.用相同的灵敏电流计作表头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分别将其串联和并联在一起,然后接入电路中。通电后关于指针的偏角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B.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C.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D.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集体研讨记录课堂记录及课下安排(用)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