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04.4光的折射2(学历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04.4光的折射2(学历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04-4 光的折射学历案
【导读】
光的折射是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基础上,对于光学基本现象的又一研究,基于折射与反射实验的很多相似点,可以利用对比法进行展开,并且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实验并且总结实验规律。
【课题与课时】04-4 光的折射 共 1课时 第 1课时
【课标要求】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学会偏折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通过实验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评价任务】
完成任务一:【做一做】T1、2、3--DO1(检测学习目标 1)
完成任务二:【做一做】T1--DO2(检测学习目标 2)
完成任务三:【做一做】T1、2--DO3(检测学习目标 3)
学习过程
[漫画] 如图所示,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而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命。
【设疑】小明之所以差点被淹死就是因为眼睛受骗的缘故。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预习检测】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光射到两种介质的表面时,一部分光发生 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另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3.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很容易混淆,在记忆时,可简化为“在空气中的某角
或在空气中的光线更 法线。
探究活动一:光的折射的概念
[观察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画一画]根据实验情景在白纸上试着画出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光路图(如图)。
[归纳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线必须是斜射时,传播方向才会发生改变。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
[实验验证]在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课件展示]类比光的反射认识光的折射家族成员: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做一做】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__
2.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 而 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而形成的像。
3.如图4.4-1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长这主要是由于光___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 (选填“深”或“浅")一些。
4.图4.4-2中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
【评价标准】理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并类比光的反射。
探究活动二:光的折射的规律
[温故知新]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提出问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中,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
光的反射定律描述了三线两角的关系。同理,我们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仍从三线关系与两角关系两个角度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让一束光从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玻璃砖中的径迹。
实验一:使一束光贴着刻度盘沿某一角度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O点,经玻璃砖折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将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次数 入射角∠i 折射角∠r
1
2
3

实验二:刻度盘是用两块半圆形板连接起来的。把其中的一个半圆形板向后折,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
实验三: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玻璃砖中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归纳总结]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 和 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 。
(3)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传播方向不改变。
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角大;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评价标准】通过各种实验,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实验三:光路的可逆性
[探究实验]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观察实验]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从哪里射出?并观察该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有何关系?
【评价标准】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并用他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活动四:光的折射的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就来做几个小实验,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实验一]将筷子放入快餐杯中,观察此时的筷子,再将水注入杯中,水注入足够后,再观察此时的筷子。
[实验二]鱼在水中的位置模拟实验。在水中放一个小鱼的模型,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转动观察管,使观察管刚好位于瞄准的方向,然后保持观察管的方向不动,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看能否扎到鱼,再往水槽中注满水,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此时从观察管中插入的直铁丝能否扎到鱼?
[现象解释]
(1)水中的物体为什么变浅:
(2)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3)水中的鱼看到岸上人位置变高还是变低呢?
【小试身手】完成助学中的“知识点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备注:--A级评价指标(4-5分)--B级评价指标(3分)--C级评价指标(1-2分)--D级评价指标(0-1分)
【检测与作业】---分层检测
温馨提示:必做题--A组和B组 选做题--C组
A组:夯实基础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DO1)
2、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DO1)
B组:巩固技能题
3.如图已给出了折射光线,请你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大致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DO2)
4.站在清澈的湖边常常可以看到水中鱼儿在白云里穿梭的景象。人看到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而形成的像,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DO3)
C组:拓展创新题
5.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O3)
6.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纸笔性评价标准】:能正确完成必做题,能独立对各题进行解释。
分层评价:每组①②号:能正确完成所有必答题,并能流利的解释,评价等级为A;结果正确达到4/5个以上,评价等级为B;结果正确3/5个及以上评价等级为C。每组③④号:能正确完成4/5,评价等级为A;结果正确达到3/5个以上,评价等级为B。
总体评价 本节课过程性评价等级中共获得 个 A级, 个 B级。 本节课结果评价为 级。 根据表现选择一下,给自己:
【学后反思】
1.完善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
2.梳理本节课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3.小结在学习中需要求助的困惑与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