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水的净化(第1课时)1.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2.了解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3.学习并练习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方法。水样、明矾、烧杯若干个(每组)、滤纸、铁架台、铁圈、玻璃棒、漏斗等。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自然界的水的图片,提问:这样的天然水可以直接饮用吗?【学生活动】不可以,因为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教师活动】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呈浑浊状态,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还可能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是混合物。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内容。【设计意图】以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天然水与纯水的区别,为进一步讲解水的净化做铺垫。新知探究一、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教师活动】自然界的水如何净化成我们日常可以使用的水呢?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74页图4-14,了解自来水的净水过程主要含有哪些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教材74页图4-14,小组讨论并总结自来水净化的主要步骤。【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活动】在天然水中首先会加入明矾等絮凝剂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使悬浮物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然后在过滤池中过滤除去多数不溶性杂质,再将水通入活性炭吸附池,池中的活性炭不仅可以吸附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色素,除去臭味。最后进入清水池后投药消毒(氯气、二氧化氯等),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这一步是化学变化的过程。经过一系列处理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流入各家各户。【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对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的讲解,为接下来讲解实验室中的净水方法做铺垫。二、常见的净水方法(一)沉淀【教师活动】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在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我们首先一起学习下什么是沉淀。沉淀就是使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沉到水底。通常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两种方法。(1)静置沉淀:利用较大的不溶性杂质的重力大于浮力,使其自然沉降到水底。(2)吸附沉淀:加入絮凝剂(如明矾),其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悬浮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其聚集而沉降到水底。【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中1和2的内容。【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按组用烧杯(2个)从水样中取天然水。水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参照实验4-1的步骤完成实验。【学生活动】取2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1个烧杯中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另外2个烧杯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活动】静置一会儿后,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学习任务三”中3的表格里。【学生活动】观察到实验现象:加过明矾的水样比未加明矾的水样澄清。【教师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明矾具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二)过滤【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对加入明矾净化后的水再用过滤的方法作进一步净化处理,也就是过滤。过滤即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我们先一起学习下过滤器的制作。取一张圆形滤纸,如下图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Ⅰ Ⅱ Ⅲ Ⅳ【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1的内容,并根据实验步骤自制过滤器。【教师活动】演示讲解组装过滤装置,然后介绍过滤装置所用实验仪器。【学生活动】按小组进行仪器组装并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第3题(1)的内容。【教师活动】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未经处理的天然水较浑浊,加明矾处理后的水已经较为清澈了,过滤之后的水更加清澈。【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活动】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总结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斜靠在滤纸三层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过滤的注意事项,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教师活动】具体分析实验需要这么操作的原因。操作 操作内容 原因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防止滤纸与漏斗壁间留有气泡而使过滤速度减慢二低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的间隙流下三靠 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玻璃棒轻靠在滤纸三层一侧 防止滤纸破损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滤液溅出【学生活动】将“学习任务四”中第3题(2)的表格补充完整。【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1.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2.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该怎么办?3.过滤后液体是纯净水吗?【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将答案记录在“学习任务四”中4的空白处。【设计意图】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自主分析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加深对规范操作的理解,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活动】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学生活动】可以用棉花或者砂粒代替滤纸,用矿泉水瓶代替漏斗等。【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实验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三)吸附【教师活动】过滤后的液体中只是除去了不溶性的杂质,还有部分可溶性的杂质,例如颜色、异味等没有除去。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种对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吸附。吸附就是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物质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杂质和某些可溶性杂质(如色素和臭味)。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其结构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的内容。课堂小结本节课介绍了天然水和纯水的区别,以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水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过滤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板书设计课题2 水的净化(第1课时)一、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二、常见的净水方法(一)沉淀(二)过滤(三)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