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4.2水的净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4.2水的净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2 水的净化(第2课时)
1.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学习并练习蒸馏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蒸馏的净水方法。
蒸馏的净水方法。
水样(自来水、蒸馏水)、试管、肥皂水、蒸馏烧瓶、普通烧瓶、铁架台、锥形瓶、牛角管、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升降台、导管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水方法,经过上述处理的水澄清透明,它是不是纯净物?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不是纯净物。
【教师活动】为什么?
【学生活动】因为经过这样处理的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加深学生对沉淀、过滤和吸附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硬水和软水以及蒸馏方法做铺垫。
新知探究
一、硬水和软水
(一)概念
【教师活动】通过活性炭去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他的一些可溶物。课前我们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家里烧自来水的热水壶比烧经过净化器净化的水的热水壶中水垢多,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可以回答:因为自来水中比经过净化器净化的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多,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教师活动】这种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硬水。
【教师活动】那什么是软水呢?
【学生活动】在教材中找到软水的概念: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完成“学习任务一”中1的内容。
(二)区分
【教师活动】那么如何区分软水和硬水呢?一起来看下实验4-3。
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软水中产生较多泡沫,硬水中产生较多浮渣,完成“学习任务一”中2的内容。
【教师活动】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搅拌,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很少或不起泡沫、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硬水和软水的认识。
(三)硬水的危害
【教师活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危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相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一”中3的内容。
【学生活动】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教师活动】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会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四)硬水的软化
【教师活动】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则会用到蒸馏法。工业上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等。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4的内容。
二、蒸馏
【教师活动】烧开水时,打开水壶盖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活动】水滴。
【教师活动】水滴是怎么来的?
【学生活动】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教师活动】蒸馏是将液态的自来水加热变为水蒸气,使水与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分离,再将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的过程。这样就除去了水中溶解的物质,使硬水变为软水。蒸馏也是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是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蒸馏可以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或除去溶于液体的杂质。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完成“学习任务二”中1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对比讲解蒸馏的原理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蒸馏的理解。
【教师活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原理和锅盖上水滴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蒸馏装置。在认识蒸馏装置前我们需要学习下蒸馏烧瓶的使用。
蒸馏烧瓶有支管,普通烧瓶没有支管;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蒸馏烧瓶内液体体积占烧瓶容积的~。
【学生活动】认识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尤其注意烧瓶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
【教师活动】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
蒸馏操作时需要注意:(1)加入的液体(硬水)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烧瓶中的液体通过导管进入蒸馏水中;(2)温度计水银球与支管口下沿相平,测蒸气温度;(3)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出现暴沸;(4)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增强冷凝效果。
蒸馏的简易装置如图:
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和冷凝的双重作用。
【学生活动】记忆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和简易蒸馏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并完成“学习任务二”中3的内容。
【设计意图】介绍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和简易蒸馏装置,在学习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介绍蒸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动手进行实验4-4:在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硬水,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 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同学们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并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蒸馏前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蒸馏后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而浮渣少,为软水。完成“学习任务二”中4的内容。
【教师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学习了四种净水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对这四种净水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作用 净化后物质类型
沉淀 沉降较大的不溶性物质
过滤 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色素和臭味
蒸馏 除去可溶性杂质获得纯水
强调在水的净化方法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总结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的作用,以及净化后物质类型的分析。
【教师活动】同学们课下可以尝试自制一个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等,就得到一个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化效果。
【学生活动】课后尝试自己制作净水器并比比看谁做的净水器净化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首先由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水方法处理过后的水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再借硬水软化方法引出含可溶性杂质水净化的方法——蒸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了解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第2课时)
一、硬水和软水
(一)概念
(二)区分:加肥皂水
(三)硬水的危害
(四)硬水的软化: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二、蒸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