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 责任与角色同在6.2 做负责任的人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增强担当责任的主观意愿;培养崇尚奉献、不计得失地承担责任的意识和情;对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心杯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人。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分析能力;提高反思能力;在面临责任选择时作出正确的评估,提高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3.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懂得不论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都要担当起应负的责任;明白担当责任不仅仅是单纯地理性分析代价与回报,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国家的需求【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重点:责任的代价和回报。2.突破策略:通过设置丰富的生活化、情境化且具有思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初步从理性判断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也会获得回报。在帮助学生厘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通过设置“情境体验类”“故事续写”等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不论是自愿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我们都应该承担好相应的责任。增强学生担当责任的主观意愿二、教学难点1.难点:努力向承担责任却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人学习。2.突破策略:通过“自我反思”“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班级辩论”等形式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两难冲突和复杂的责任选择情境之下叩问内心,尊重、敬佩生活中那些履行责任却不言得失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增强担当责任的能力,真正将承担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 你会怎样做以教材第69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情境再现,思考问题。1.思考:在这些情境中,你会怎样做?2.思考:有人说这些都是“小事”,人们在这些“小事”上的选择不会影响面临大事时的责任感。你对这种认识有何看法?教师总结:同学们,面对老师的表扬,你们下定决心以后多为班级建设尽力,面对店主多找的零钱,你们会及时退回,看到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你们会打电话报警等,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让我们继续对“责任”这一话题进行深人的探究。(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以人为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自己真实的担责情况,以导人“责任选择”的课题。通过探究和反思三个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具体生活情境(面对荣誉、利益、良知的考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这些考验责任的情境进行思考,在考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初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面对责任考验时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新课讲授(一)环节一:不言代价与回报活动活动一 小龙竞选班委阅读教材第70-7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思考:你觉得小龙竞选班委成功后,要承担什么责任?2.思考: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龙可能付出什么?3.思考: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对小龙有什么帮助?4.思考:如果你是小龙,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 5.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选择本身就意味着对其他机会和可能的放弃,有舍才有得。反过来,要有回报,必然需要付出,没有付出只要回报是不现实的,不劳而获的思想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承担责任是有回报和代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很复杂的责任选择,我们可以在辩证、理性地分析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担当。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一旦作出选择,我们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对“小龙竞选班干部”的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通过对“是否还愿意选择竞选班干部”的审慎思考,培养学生辩证、冷静地看待责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作出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评估问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慎重选择,量力而行,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活动二 感悟雷锋名言观看《中华先锋人物系列 雷锋》思考问题。1.思考:结合雷锋名言和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说说承担责任的美好感受。2.思考:你还知道有关雷锋的哪些典型故事 请与同学分享。教师总结:学习雷锋精神不是简单地重复他做过的事情,而是学习雷锋身上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以及对人民和国家的大爱胸怀。引导学生从做好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人手,从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入手,在承担责任中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快乐和幸福。(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要把弘扬、践行雷锋精神看成自己的责任。通过名言和典型故事感悟雷锋精神,引导学生坚定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奉献意识的决心。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能简单地把学雷锋当成做好事。)(二)环节二 我承担 我无悔活动 樊锦诗的人生选择阅读教材第72页“阅读感悟”的材料,进行丰富和扩充,思考问题。材料一 《敦煌原始图片与数字图片对比》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痛心疾首地悲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材料二 敦煌,这个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古城,是亚非欧四大文明体系的唯一交汇点也是世界文明的交流融通之地。而这些精美的数字壁画就出自于他们这些守护人之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面壁者”。昏暗的壁洞中,他们点燃文明交流互鉴的星火之光。材料三 播放关于樊锦诗的视频《2019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的精彩片段。1.思考:在樊锦诗的自述中,去敦煌的选择是她自愿的吗?2.思考:她为什么选择了服从,你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精神品质?3.思考:樊锦诗能对莫高窟做出如此巨大贡献,除了需要不计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还需要什么?教师总结:在敦煌研究院几十年事业发展的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属于莫高窟人独有的精神特质这就是“莫高精神”。 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壁者”,有许许多多默默地在为社会、国家献出个人力量的无名英雄,对于他们,我们也应心怀感恩和敬佩,并努力向他们学习,当然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对樊锦诗事例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感悟到坚守本职工作、履行职责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面壁者”的点赞,引导学生对那些敢于担当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计回报与代价的人心怀敬佩和感恩之心,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责任精神。学生对于不计得失去担当责任的人存在不理解,觉得不值得,理论知识在这种困惑面前会显得格外苍白,而榜样力量的示范和引领却可以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三、课堂总结梁启超先生曾说:“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之人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通过学习本框,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和来源;知道了承担责任是有代价和回报的;明白了面对自愿选择的责任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做到“我选择,我付出”;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仍应该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到“我承担,我无悔”。比理性分析代价与回报后再进行责任选择,更需要我们学习的是不计代价与回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责任的勇气和情怀。希望同学们能树立起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