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学习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要素。2. 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3.了解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4.了解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二、预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① 圈、水圈、岩石圈、② 圈。2.主要环境能量:③ 和太阳能。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④ 、⑤ 和⑥ 等。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⑦ 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⑧ 性。(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⑨ 、相互⑩ 和相互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 要素或部分甚至 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 性效应。(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 性和功能的 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 ,重新建立起新的 ,产生新的 ,形成新的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利用 、修复 和改善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 ,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3、在资源开发的过程,要有综合的考虑和 ,正确处理 与 的保护的关系。三、合作探究 深度学习学习目标一 自然环境的组成和其整体性的表现1.阅读教材111页,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完成教材115页活动题第2题。(填答题卡第13题区域)2.阅读教材111-112页,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完成113页活动题。(填答题卡第14题区域)学习目标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简要说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2.完成教材115页活动题第1题。(填答题卡第15题区域)学习目标三 自学检测(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部分后,再完成下列各题)2022年长江流域降水稀少,7月至今的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比往年同期偏少4-5成,今年长江流域又出现反常高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5℃,受高温影响,洞庭湖甚至瘦或了闪电,导致原本应该是湖区的地方成为了“草原”,洞庭湖水位的改变,也对动植物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彩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洞庭湖区环境的变化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洞庭湖区第二年容易产生鼠患。②“草原”通养水源,使得洞庭潮区当年的地下水位上升③“草原”的形成有利于洞庭湖地区第二年发展畜牧业④洞庭湖区瘦身可能会影响候鸟的迁徙。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③围湖造田,涵养水源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澳大利亚2019年9月开始爆发山火,这轮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山林大火历时四个多月,已经导致多人死亡,1000多栋房屋被烧毁,过火面积510多万公顷、合5.1万多平方公里,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引发澳大利亚这场跨年大火的自然因素是( )A.多山的地形 B.持续的干旱 C.稀少的河流 D.广布的草原4.澳大利亚大火着火点多、过火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人为原因有( )A.救火人员不足 B.着火点为无人区C.经济落后、政府投入少 D.没有专业救火人员5.澳大利亚大火的污染物已经飘落到新西兰南岛的冰川之上,最明显的影响是( )A.污染了新西兰的水源 B.影响了新西兰的旅游业C.加速新西兰冰川融化速度 D.带来丰沛的降雪促进冰川的形成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多年冻土退化,热融湖群发育(如图(a)所示)。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扩张迅速(如图(b)所示),强烈影响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导致存储在地下冰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符合青藏高原热融湖形成过程的是( )A.人类采矿—破坏地表物质—形成裸露矿坑—雨水、地下水在矿坑汇集B.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冰川运动—侵蚀地表形成“U”形谷—冰川融化积水成湖C.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侵蚀地表形成“V”形谷—水在谷地汇集D.气候变暖—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在洼地汇集7.青藏高原热融湖面积扩张,可能会( )A.导致多年冻土层增厚 B.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C.威胁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 D.增加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位于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吉拉沟是一条绵延200多公里,宽近20公里,深近200米的巨大“槽形洼地”。其北侧是一条望不到边际的彩色崖壁,南壁则已被波浪状起伏的沙丘覆盖,形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北部茫茫戈壁的自然分界。沟内没有常年性水流,但有一些地下水出露,是北疆阿勒泰牧民转场的“冬窝子”。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阿勒泰地区开启了位于阿尔泰山麓的牧民定居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吉拉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断层构造 B.褶皱构造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9.吉拉沟南侧沙丘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其物质来源是( )A.铁元素被氧化的沙粒 B.当地红色岩层的风化物C.大量繁殖的红色藻类 D.北部红色岩层的风化物10.近十几年吉拉沟野生动物与家畜争夺草场现象越发严重,原因是( )A.放牧的家畜逐渐增多 B.气候变暖导致地下水减少C.生态好转野生动物增多 D.生态恶化野生动物集聚焚凤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经常出现焚风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石家庄的焚风现象一般出现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石家庄出现焚风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农作物早熟 ②多年冻土消融 ③森林火灾多发 ④取暖耗能增多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学习目标四 拓展提升阅读教材112页“阿根廷的蜂蜜生产”,简要分析蜂蜜生产整体性强和区域差异显著的表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5 ADBAC 6-10 DCADC 11-12DA1.A 2.D【解析】1.洞庭湖水位下降,湖床裸露,植物生长茂盛,容易产生鼠患,①正确;湖水水位下降,补给给地下水的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②错误;2022年降水异常,第二年降水量的大小不知,发展畜牧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③错误;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变小,南下的候鸟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影响候鸟的迁徙,④正确;故选A。2.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不会减少水汽蒸发,①错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③错误;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可增加湖水的水量;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可减少对湖水的引用量,都有利于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②④正确,故选 D 。3.B 4.A 5.C【解析】3.多山的地形,山区不一定多火灾,A错;引发澳大利亚这场跨年大火的自然因素是持续干旱造成的,气候干燥,植被易燃烧,B正确;澳大利亚稀少的河流,草原广布,不是引发大火的主要因素,CD错;故选B。4.澳大利亚大火着火点多、过火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少,救火人员不足,发现时间晚,救援力量不足,A对;着火点人口稀少,但并不是无人区,B错;澳大利亚 经济较发达,政府投入多,C错; 澳大利亚有专业救火人员,只是数量少,D错。故选A。5.大火的污染物已经飘落到冰川上,降低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会加速冰川融化速度,对水源污染影响较小,A错;与旅游业关系不大,影响不到新西兰的旅游业,B错;此时为夏季不会带来丰沛的降雪,D错。澳大利亚大火的污染物已经飘落到新西兰南岛的冰川之上,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加速新西兰冰川融化速度,C对;故选C。6.D 7.C【解析】6.据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多年冻土退化,热融湖群发育,说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冻土层的地下冰融化,地下冰融化水向地面排水,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塌陷形成洼地,水在洼地汇集,形成热融湖,故选D。7.热融湖会导致多年冻土层融化,多年冻土层变薄。A错;随着冻土区道路、输油管线等线性工程的大量修建,热融湖作为一种工程地质灾害,会显著影响工程基础的热稳定性,诱发冻土地带路基沉陷、变形等,威胁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C对;加剧冻土融化,释导致存储在地下冰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B错;热融湖形成,导致湖塘增多,水域面积扩大,温差变小,空气湿度提高,D错。故选C。8.A 9.D 10.C【解析】8.由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吉拉沟正下方有多条断裂构造,由此推断吉拉沟是由断层构造形成的,不是由褶皱形成,B错误,A正确;沟内没有常年性水流,所以,吉拉沟不可能由流水侵蚀形成,D错误;吉拉沟在断层构造形成槽形低地后,风力才进行了进一步的侵蚀,所以,风力侵蚀不是形成吉拉沟的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A。9.由“吉拉沟南侧已被波浪状起伏的沙丘覆盖,北侧是一条望不到边际的彩色崖壁”可知,吉拉沟南侧的红色物质来源应该是北部红色岩层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受风力作用,被搬到南侧沙丘,D正确;当地没有红色岩层,也就不可能有红色风化物,B错误;当地岩层中有没有铁元素,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无法判断,A错误;红色藻类一般生活在水中,这里没有常年性水流,不可能有红色藻类,C错误。故选D。10.由“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阿勒泰地区开启了位于阿尔泰山麓的牧民定居工程”可知,牧民定居,可以在定居点附近种草,减少对吉拉沟草原的利用,有利于吉拉沟草原生长,吉拉沟生态环境好转;“近几十年吉拉沟野生动物与家畜争夺草场现象越发严重”,说明野生动物数量增加,由此推测,D错误,C正确;牧民定居后,放牧的家畜会减少,A错误;气候变暖,不一定导致地下水减少,也没有相关信息,无法判断,B错误。故选C。11.D 12.A【解析】11.石家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并且位于太行山东麓,冬季盛行西北风,此时石家庄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焚风是由于空气在背风坡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因此会促进华北地区的冬作物提早成熟,①正确;造成树叶焦枯,森林火灾多发,③正确;石家庄无多年冻土分布,②错误;气温升高,取暖耗能减少,④错误。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