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5.2 生活中的透镜学历案【导读】生活中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凸透镜的应用。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我们首先要了解凸透镜在这三种情况下的出现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特点;借助针孔相机的原理初步认知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通过光屏是否能承接的,来初步认识虚实像的问题。在学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再通过作图理解虚实像的成像原理。要拓展认识近视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凹透镜。【课题与课时】05.2 生活中的透镜学历案共1课时第1课时编写:张兴伟【课标要求】研究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道照相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通过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理解成像原理。2. 通过自主实验及小组合作,能得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 通过自学及实验探究,知道虚实像的区别。【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做一做】T1、2--DO1(检测学习目标1)2.完成任务二:【做一做】T1、2--DO2(检测学习目标1)3.完成任务三:【做一做】T1、2、3、4--DO3(检测学习目标2)3.完成任务四:【做一做】T1、2、3、4、5--DO3(检测学习目标3)【资源与建议】1.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2.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是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学习 过程】新课导入以上三幅图分别是日常生活中用的哪些器材?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三种器材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任务1:探究 照相机---PO1(指向目标1)【探讨一下】1. 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先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 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照相机成像的特点①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像距小于物距③像与物体在凸透镜两侧注意: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表述性评价标准】:能根据生活经验描述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照相机的结构如何?(1)主要构造①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胶片:相当于光屏。③调节控制系统。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强调取景框上的像不是底片上的像)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快门:控制曝光时间。【表述性评价标准】:通过观察照相机的结构能根据生活经验描述照相机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为理解成像原理做准备。(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 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表述性评价标准】:在理解通过观察照相机的结构的基础上,借助针孔相机的原理初步认知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做一做】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的像.2.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任务2:探究投影仪---PO1(指向目标1) 同学们现在观察它的结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作用?(1)投影仪的结构①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屏幕:相当于光屏。 ③小灯泡:让光线充足,使像更明亮。④平面镜:改变光路不影响像的性质。【表述性评价标准】:通过观察照相机的结构能根据生活经验描述照相机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为理解成像原理做准备。(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表述性评价标准】:在理解通过观察照相机的结构的基础上,借助针孔相机的原理初步认知投影仪的成像原理(3)投影仪成像的特点①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②像距大于物距。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探讨:①若想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胶片到镜头(凸透镜)的距离缩短(把镜头往下调),同时增大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②若想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要把胶片倒着放。【表述性评价标准】:能根据生活经验描述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理解像的倒正和大小变化。【做一做】1.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像.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 图中 任务3:探究放大镜---PO2(指向目标2)(1)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由一个凸透镜构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2)若想让放大镜成的像变大,应增大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最大不能超过一定的距离(放大镜的焦点)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3)生活中的放大镜①手表中分针和时针做成放大镜,可以看清较小的刻度。②水滴滴在书本上,由于张力作用,形成半圆形,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字比实际的大。③鱼在左侧,右侧部分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鱼比实际的大。④体温计的直管做得很细,而且水银是银白色的,很难看清楚液柱的高度。把玻璃外壁做成三棱柱的样子,从侧面看过去,相当于凸透镜,起到放大的作用。【表述性评价标准】:能根据实验现象描述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理解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做一做】1.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3.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4.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任务4:探究实像和虚像---PO3(指向目标3)通过实际动手实验,能否用光屏承接来认识虚像和实像,通过观察认识物和像的位置 关系。(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做一做】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只能成实像. B.只能成虚像. C.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D.不能成像.3.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________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4.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C、在海边看海市蜃楼 D、看电影5.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课后测:达标检测】1-6题为必答题,7-15为选做题1.中考)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A BC D2.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 __(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 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 __(填“实”或“虚”)像.知识点2 投影仪3.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 __透镜,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倒__立放大的__ __(填“实”或“虚”)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 __(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知识点3 放大镜4.(郴州中考)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5.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 __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 __(填“实像”或“虚像”).知识点4 实像和虚像6.实像与虚像的对比:实像 虚像成因 由__实际__光线汇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反向延长线__相交而成效果 光屏__能__呈现、底片可感光、人眼能看到 光屏__不能__呈现、底片不可感光、人眼能看到正倒 __倒__立 __正__立位置 折射成像时,物、像处于透镜__异__侧 反射成像时,物、像处于镜面__异__侧;折射成像时,物、像处于透镜__同__侧举例 __小孔成像__、照相机、幻灯机成像 __平面镜成像__、放大镜成像【纸笔性评价标准】:能正确完成必做题,能独立对各题进行解释。等级积分:每组①②号:能正确完成所有必答题,并能流利的解释,评价等级为A;结果正确达到4个以上,评价等级为B;结果正确3个及以上评价等级为C。每组③④号:能正确完成,评价等级为A;结果正确达到3个以上,评价等级为B。03 中档题)7.如图所示,是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在胶片上的图样,若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天花板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为( )8.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汽车的后视镜9.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10.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11.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2.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 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 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 __(填“虚”或“实”)像,此时水面相当于__ __镜.13.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 __、__ 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____度.14.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04 拓展题)15.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总体评价 本节课过程性评价等级中共获得个A级,个B级。 本节课结果评价为级。 根据表现选择一下,给自己:【学后反思】1.完善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2.梳理本节课的物理思想和方法:3.小结在学习中需要求助的困惑与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