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貌的观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导学【知识速递】1.地貌观察的顺序(1)原则: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_________的地方,按照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2)步骤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_________地貌;最后描述河岸、_________等更小的地貌特征。2.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①类型:包括绝对高度和_________。②请把不同高度类型及其作用连起来:(2)观察坡表示 影响坡度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比值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坡向坡度角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迎风坡和背风坡(3)高度和坡度组合:反映地貌的_________特征。(4)其他形态要素:形状、_________、空间分布状况。【重难扩展练】地貌观察的内容内容 应用高度 绝对高度 划分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 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坡度 描述方法 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主要影响 划分坡度的重要标准,影响生产和生活坡向 阴坡和阳坡 光照、热量条件差别大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和气温条件差别大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练1】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我国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绘制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观察该区域地貌全景时,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地点组合相对高度最大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习题演练】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A.A B.B C.C D.D2.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某中学暑假组织高一学生进行地貌考察研学旅行,从广东丹霞山出发,途经新疆“魔鬼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最后到达广东南澳岛。图为各类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3.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依次能考察到的地貌是( )A.a→b→c→d→e B.c→d→a→b→eC.e→d→c→b→a D.d→c→a→e→b4.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植物景观是( )A.胡杨林 B.天然橡胶林 C.枣椰林 D.檀木林观察地貌应选择最佳地点,并按一定次序观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最佳的地貌观察地点是( )A.大桥 B.山顶 C.楼顶 D.河岸6.若如图所示的山谷地区发生泥石流,应该( )A.沿着山谷向上跑向山顶占据制高点 B.顺沟谷下游方向快速跑到地势最低处C.垂直于沟谷方向往地势较高处逃离 D.原地不动,紧抱山谷附近的乔木树干在贵州兴义市,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了蔚为壮观的万峰林。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万峰林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万峰林属于( )A.冰川地貌 B.海岸地貌 C.风成地貌 D.喀斯特地貌8.要拍摄该景观图,拍摄点应选择在( )①山间低洼处②地势较高处③视野开阔处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____和____。(2)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____字形,壁岸____,河床底部____。(3)图中P处地貌是____,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____。M处地貌是____,由于水流速度____,泥沙____而形成。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速递】1.(1)开阔;宏观 ;微观(2)次一级;陡崖2.(1)相对高度(2)垂直距离;水平距离(3)形态(4)面积【重难扩展练】【练1】(1)答案:B解析:观察区域地貌全景时,宜选择在海拔较高、视野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全景。观察图示区域地貌时,乙地为最高地点,故选择该地为观察地点能看到整个区域,B正确;甲地在鞍部,两侧有山顶阻挡视线,丙丁两地地势太低,都不能观察到整个区域的地貌,A、C、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势最高的地点为乙,图示区域地势最低的地点为丙,对比可知,乙和丙相对高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习题演练】1.答案:B解析:观察地貌时,最适宜选在高处且视野广阔的地方。图中B处最高且视野辽阔,B正确;A处位置较低,A错误;C处低洼的山谷处,不易观察,C错误;D处位于平原,最不适宜观察地貌,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观察地貌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错误;观察地貌得按照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B错误;绝对高度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比如相对于海平面以下的地方,相对高度更大,C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为冰蚀地貌“U”形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分布有冰蚀地貌;b为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广东南澳岛分布有海蚀地貌;c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魔鬼城”分布有风蚀地貌;d为流水侵蚀丹霞地貌,丹霞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故从广东丹霞山出发,途经新“魔鬼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最后到达广东南澳岛,依次看到的景观排序是d一c→a一e→b,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枣椰树为热带沙漠植物,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在我国较少分布,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最不可能看到枣椰林,C正确;胡杨为温带荒漠植物,学生可能在新疆看到胡杨林;天然橡胶树和檀木都为热带植物,学生有可能在广东看到天然橡胶林和檀木林,A、B、D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此处为一个河流侵蚀地貌,有山有水,是一个山水组合景观,欣赏时需站在高处远眺,所以,山顶位置最合适,B正确;其它位置只能看到局部,A、C、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山谷地区如果发生泥石流,需要垂直于沟谷方向往地势较高处逃离,以避开泥石流的冲击范围,C正确;沿着山谷向上跑向山顶,正对着泥石流的方向,会被泥石流冲走,A错误;顺沟谷下游方向快速跑,速度肯定没有泥石流的速度快,B错误;原地不动,紧抱山谷附近的乔木树干,泥石流过大也会冲走树干,比较危险,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分析,该地貌峰峦叠峰,由近两万座奇峰组成了万峰林,且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兴义,应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D正确;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U形谷等,不符合图片描述,A错误;贵州是内陆省份不临海,B错误;风成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风蚀地貌主要有风蚀蘑菇、雅丹等,风积地貌主要是沙丘等,不符合题中图片描述,C错误。故选D。8.答案:C解析:若想拍摄万峰林整体图,应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才能将整个景象拍摄全面,②、③正确;山间低洼处视线受阻,不利于拍摄,①错误;河流交汇处一般海拔较低,无法将万峰林拍摄完整,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答案:(1)坡度;高度(2)V;陡峭;起伏不平(3)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慢;淤积解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包括坡度、坡向,有时候也需要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等。(2)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的下蚀能力强,壁岸陡峭,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剖面形态多呈V字形。(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处地貌应为牛轭湖,其形成原因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较强,河道弯曲,曲流发育,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原先河道废弃,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M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