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水循环———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导学【知识速递】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_________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_________,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_________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3)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砂田也谓_________,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体更新——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_________。(2)能量交换——对到达地表的_________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物质转移——_________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地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_________。(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_________”的作用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①缓坡 ②_________覆盖率高 ③降雨强度小(6)海绵城市(如图)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_________,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②_________,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2)消极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_________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5.河流补给类型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与【因素】 补给特点 凌汛 我国主要分布区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与降水相一致】 ①时间集中;②_________;③水量变化大 雨季 东部季风区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与气温相一致】 有时间性 春汛 _________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与气温相一致】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夏汛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塔里木河】湖泊水补给 全年【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无凌汛 普遍地下水补给 _________【与河水互补】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无凌汛 普遍【重难扩展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们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会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练1】2018至2021年,石景山区按照森林城市的标准提升绿化工程配置。将永引渠部分河段进行了生态护岸、河坡防护、慢行系统改造等,把原本比较干硬的河坡打破,建设成为自然活泼的河岸形态。图为改造后永引渠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水循环角度看,通过对永引渠改造可( )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下渗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植被蒸腾(2)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③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习题演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诵读古诗词,可以领悟地理知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可代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植被对水循环有重要影响,植树造林可以使( )A.①增多 B.②增多 C.⑤增多 D.⑥增多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下图为某城市的水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借鉴该水系统的是( )A.兰州 B.呼和浩特 C.拉萨 D.深圳4.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①公园增加了地下径流②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③公园减少了地表下渗④绿色屋顶减缓了雨水汇流速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19年6月上旬以来,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多条河流水位暴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洪涝灾害发生在图中(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6.江南、华南的水体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水量平衡,是指在特定区域的水循环过程中水体收入量和水体支出量大致相等的现象。我国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水循环各环节的水量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下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水量平衡的角度来看,当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地表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灌溉量增加③下渗量减少④植被生长耗水量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由原始生态林变为橡胶林,对当地地表径流产生的影响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弱 B.泥沙挟带量减少C.水质下降 D.流速变慢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该小组成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该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下图分别为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1)结合图文信息,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2)推测该中学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3)该中学学生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水循环相关原理加以说明。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速递】1.(1)水汽输送(2)大循环;塔里木河;(3)石田2.(1)平衡(2)太阳能起(3)水循环3.(1)光照;风速(2)凝结核(3)风。(4)削峰补枯;(5)植被4.(1)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2)围湖造田5.不连续;东北地区;全年【重难扩展练】【练1】(1)答案:B解析:改造永引渠,原本比较干硬的河坡改造为湿地,能够有效滞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建设湿地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蒸腾加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环境效益”,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调蓄径流,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同时,湿地公园可调节区域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③④正确,②错误;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也不属于环境效益(属于社会经济效益),①错误,D正确。故选D。【习题演练】1.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河流流向,涉及地表径流环节,因此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⑤、⑥分别表示海洋蒸发、水汽输送、植被蒸腾、海洋降水。植树造林可以使植被覆盖率上升,导致植被的蒸腾作用加强,即⑤增多,C符合题意;植树造林对海洋蒸发、海洋降水和水汽输送没有直接影响,A、B、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水系统适合降水多,易内涝的城市。呼和浩特、兰州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A、B错误;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较少,C错误;深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位于珠三角,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故而最适合建设该水系统,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公园的绿地面积较大,可以增加下渗量,①正确;开放水域能够增加雨季蓄水量,缓解城市积水,②正确;公园修建绿地,能够增加地表下渗,故③错误;绿色屋顶的作用是调节屋内温度,绿色屋顶有防水层,避免雨水渗入屋内,而且绿色屋顶的建设,使得原本直接落在地表,然后再下渗的雨水,现在要经过绿色屋顶过滤这一过程,减慢了雨水汇流和下渗的速度,④正确。故D正确;因此选择D。5.答案:D解析: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洪涝灾害是由于强降雨导致的河水水位暴涨泛滥的洪灾和径流排水不畅发生的涝灾,发生的环节为水循环的④地表径流环节,D正确,A、B、C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共三种类型。江南,华南地区属于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深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属于外流区,故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可知,当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降水量减少,①错误;没有灌溉,②错误;由水平衡原理,原始生态林下渗量=1534-(969+205)=360mm,改造成橡胶林后下渗量=1454-(1037+267)=150mm,下渗量减少,③正确;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植被的丰富度降低,植被生长耗水量减少,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8.答案:C解析:由原始生态林变为橡胶林,植被丰富度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A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泥沙挟带量增大,B错误;水质下降,C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粗糙度下降,地表径流的流速变快,D错误。故选C。9.答案:(1)路面硬化,制约雨水下渗;局部路面不平,低洼处排水不畅;部分道路趋于平坦,中央水流不畅;道路两侧排水口较少,影响雨水排放。(2)易渗水;多孔隙;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3)能。理由:原有的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并储存。不能。理由: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雨后汇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天气可能出现校园积水问题。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暴雨带来大量降水,校园路面硬化率高,下渗差,雨水难以下渗,多转化为地表径流;加之局部地区地势低洼平坦,地表大面积积水难以排泄,滞留在路面;道路两侧排水口少,排水缓慢,导致积水。(2)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易渗水,增加下渗量;多孔隙易于下渗;铺设路面应具备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地表径流来水速度快。(3)能够彻底解决主要从规划较为全面、材料透水性强角度分析,原有的不透水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来水减少,来水速度减慢,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不能彻底解决主要从降水强度、材料寿命角度分析,由于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地表径来水速度快,雨后来水快,而下凹式绿地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由于降水强度多大,仍然可能会出现校园积水问题。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