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各地模拟卷压轴题解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各省各地模拟卷压轴题解密

资源简介

各省各地模拟卷压轴题解密
1.(学海大联考三)已知函数f(x)=x·ax-1(a>0,x∈R) .
⑴当a>1时,求f(x)的单调区间和值域,并证明方程f(x)=0有唯一根;
⑵当02.(杭州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和.求:(1)求p的值;
(2)写出通项an的表达式;
(3)记求t的值;
(4)求和
3.(2005湖南师大附中)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试推断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对一切都
有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3)求证:
4.(黄冈中学)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当时,且对任意有
(1)求;
(2)求证:对任意
(3)解不等式;
(4)解方程
5.(学海大联考二)若F1、F2分别为双曲线 -=1下、上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的下支上,点M在上准线上,且满足:,(?>0)。
(1)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2)若此双曲线过N(,2),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3)若过N(,2)的双曲线的虚轴端点分别B1,B2(B2在x轴正半轴上),点A、B在双曲线上,且,求时,直线AB的方程。
6.(唐山市)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1=kSn+2,又a1=2,a2=1。
(1)求k的值;
(2)求Sn;
(3)是否存在正整数m,n,使 成立?若存在求出这样的正整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苏、锡、常、镇二)已知数集序列{1}, {3, 5}, {7, 9,11}, {13, 15, 17, 19},…,其中第个集合有个元素,每一个集合都由连续正奇数组成,并且每一个集合中的最大数与后一个集合中的最小数是连续奇数.
(Ⅰ)求数集序列第个集合中最大数的表达式;
(Ⅱ)设数集序列第个集合中各数之和为.
(i)求的表达式;
(ii)令= ,求证:2≤ .
8.(中学学科网一)对于函数,若存在 ,使成立,则称点为函数的不动点。(1)已知函数有不动点(1,1)和(-3,-3)求与的值;(2)若对于任意实数,函数总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的取值范围;(3)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存在(有限的) 个不动点,求证:必为奇数。
9.(中学学科网二))设点集L={,其中向量=(2,1),=(x,1)},点在L中,为L与y轴的交点,数列{}的前n项和.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计算。
(3)设函数,是否存在,使f(k+10)=3f(k),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中学学科网三)已知两个函数,.
(Ⅰ)解不等式;
(Ⅱ)若对任意[-3,3],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1.(北京丰台)四边形ABCD是梯形,·=0,与共线,A,B是两个定点,其坐标分别为(-1,0),(1,0),C、D是两个动点,且满足。
(Ⅰ)求动点C的轨迹E的方程;
(Ⅱ)设直线BC与动点C的轨迹E的另一交点为P,过点B且垂直于BC的直线交动点C的轨迹E于M,N两点,求四边形CMPN面积的最小值。
12.(北京石景山)已知函数对于任意(),都有式子成立(其中为常数).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利用函数构造一个数列,方法如下:
对于给定的定义域中的,令,,…,,…
在上述构造过程中,如果(=1,2,3,…)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继续下去;如果不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就停止.
(ⅰ)如果可以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都可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当时,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3.(北京市朝阳)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前n项和Sn满足。
(I)证明是等差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
(II)在XOY平面上,设点列Mn(xn,yn)满足,且点列Mn在直线C上,Mn中最高点为Mk,若称直线C与x轴、直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直线C在区间[a,b]上的面积,试求直线C在区间[x3,xk]上的面积;
(III)是否存在圆心在直线C上的圆,使得点列M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内部?若存在,求出符合题目条件的半径最小的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北京东城一)已知函数,( x>0).
(I)当01;
(II)是否存在实数a,b(a(III)若存在实数a,b(a(m≠0),求m的取值范围.
15.(北京东城二)已知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存在实数,使得对于任意实数总有恒成立.
(1)求x0的值.
(2)若,且对任意正整数n,有,记
,比较与Tn的
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
(3)若不等式对任意不小
于2的正整数n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16.(北京西城)设M是由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构成的集合:“①方程有实数根;②函数的导数满足.”
(I)判断函数是否是集合M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
(II)集合M中的元素具有下面的性质:若的定义域为D,则对于任意
[m,n]D,都存在[m,n],使得等式成立”,
试用这一性质证明: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
(III)设是方程的实数根,求证:对于定义域中任意的.
17.(豫南五市)设曲线在点x处的切线斜率为k(x),且k (-1)=0.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x≤k (x)≤恒成立(≠0).
(1) 求(1)的值;
(2) 求函数k (x)的表达式;
(3) 求证:>
18.(山东省实验)如图所示,曲线段OMB是函数f (x)=x2(0(1)试用t表示切线PQ的方程;
(2)试用t表示ΔQAP的面积g(t)在(m,n)上单调递减,试求出m的最小值.
(3)若
19.(陕西)已知点A1,A2,…,An,…依次在x轴上,A1(1,0),A2(5,0),=(n=2,3,…);点B1,B2,…,Bn…依次在射线y=x(x≥0)上,且B1(3,3),||+2(n=2,3,…).
(1)用n表示An与Bn的坐标;
(2) 设直线AnBn的斜率为kn,求
(3)若四边形AnAn+1Bn+1Bn的面积为S,求证:9<S≤12.
20.(上海)在等差数列中,,,其中是数列的前项之和,曲线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当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时,令,求的最小值;
(3)对于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上的点与点P距离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的距离与原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一条曲线与直线间“距离”的定义,并依照给出的定义,在中自行选定一个椭圆,求出该椭圆与直线的“距离”。
21.(石家庄市)设H是的外心,,O为坐标原点,动点G满足:,且
(1)求顶点C的轨迹E的方程;
(2)如图,从点发射出一个质点m沿抛物线C1:
向上飞行到点P时,立即得到变轨指令,
即开始沿着曲线E运动,两曲线C1和E在公共点P处的
切线相同,求抛物线C1的方程.
22.(保定市)已知函数f(x)=,其中向量
设g(x)=,(其中是f(x)的导数)
⑴试比较的大小
⑵设数列满足;是否存在最大的实数t,使函数,当≤t时,对于一切正整数,都有0.(其中e=2.71828……)
23.(江苏南京)过曲线上的点作曲线C的切线l1与曲线C交于,过点P2作曲线C的切线l2与曲线C交于点,依此类推,可得到点列:,
(1)求点P2、P3的坐标.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记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求证:.
24.(宜昌市)已知抛物线内一点的坐标为
(1)过点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点刚好为弦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
(2)若过线段上任一点(不含端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求证:.
(3)过作斜率分别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交抛物线于,,若,求的值.
参考答案
1.解:(理)⑴f ′(x)=ax+x·axlna=(1+xlna)ax(a>1)…………①
由f ′(x)>0得1+xlna>0,解得x>-;由f ′(x)<0得1+xlna<0,解得x<-
∴f(x)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2分
当x=-时,f(x)min=f(-)=-·a--1=-·-1=--1,
又f(x)=-1,f(x)=+∞,∴f(x)的值域为[--1,+∞)……………4分
又∵f(0)=-1<0,f(x)=+∞,又f(x)在[0,+∞)上递增,
∴方程f(x)=0在[0,+∞)上有唯一实根………………………………………………6分
而f(x)=-1<0,∴方程f(x)=0在(-∞,0)上无实根
∴方程f(x)=0有唯一实根,y=f(x)在(-∞,0)上函数值y均小于0………………7分
⑵∵函数f(|x|)为偶函数,故只需讨论x≥0时,方程f(|x|)=0亦可求f(x)=0的实根的个数。
Ⅰ.当a=1时,方程f(x)=0有唯一实根x=1;………………………………………8分
Ⅱ.当0又∵f(0)=-1<0,f(x)=-1,故有
当--1<0即0当--1=0即a=时,方程f(x)=0有唯一实根;
当--1>0即综上可知:
当0当a=或1时,方程f(|x|)=0有两个实根;
2. (1)n≥2时an=Sn-Sn-1=2n-1,
∵|an| 成G、P,且公比q==2,a1=2+p也应满足an=2n-1,
∴p=-1(2分)(文科4分)
(2)通项an=2n-1, (n∈N*). (4分)(文科8分)
(3)∵bn=n-1, 且Qn=a1b1+a2b2+…+anbn,
则Qn=0·1+1·2+2·22+3·23+…+(n-1)·2n-1
2Qn=1·22+2·23+…+(n-2)·2n-1+(n-1)·2n,
相减可得Qn=(n-2)·2n+2. 于是 (9分)
(4)n=2k时(k∈N*),
=-(b1+b2+…+b2k)=-[1+2+…+(2k-1)] =-2k2+k
n=2k-1时(k∈N*), Tn=
=-[1+2+…+(2k-3)] =-2k2-3k+1,

(14分)(文科14分)
3.(1)由已知…………………………(2分)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又
……………………………………………………(4分)
(2)……………………(6分)
若恒成立.
,故存在常数A、B、C满足条件…………(9分)
(3)…(11分)


4.(1)
(2).
假设存在某个,
则对任何与已知矛盾,
均为满足
(3)任取
时,为单调递增函数
∴不等式的解集为
(4)
方程
即(舍),由(1)得x=0.
故原方程的解为x=0.
5.: (1) ,∴PF1OM为平行四边形,
又知M在∠PF1O的角平分线上,
∴四边形PF1OM为菱形,且边长为=c…………………………………2分
∴=2a+=2a+c,由第二定义=e即=e,∴+1=e且e>1
∴e=2…………………………………………………………………………………4分
 (2)由e=2,∴c=2a即b2=3a2,双曲线方程为 -=1
又N(,2)在双曲线上,∴-=1,∴a2=3∴双曲线的方程为-=1…7分
 (3)由知AB过点B2,若AB⊥x轴,即AB的方程为x=3,此时AB1与BB1不垂直;设AB的方程为y=k(x-3)代入-=1得
(3k2-1)x2-18k2x+27k2-9=0………………………………………………9分
由题知3k2-1≠0且△>0即k2> 且k2≠,
设交点A(x1,y1),B(x2,y2),=(x1+3,y1),=(x2+3,y2),
∵,∴=0即x1x2+3(x1+x2)+9+y1y2=0………………11分
此时x1+x2=,x1·x2=9,
y1y2=k2(x1-3) (x2-3)=k2[x1x2-3(x1+x2)+9]= k2[18-]=-
∴9+3+9-=0,∴5 k2=1,∴k=±
∴AB的方程为y=±(x-3) .………………………………………………14分
6.(I)∵S2=kS1+2
∴a1+a2=ka1+2
又a1=2,a2=1,2+1=2k+2

∴ …………………………………………………………………………2分
(Ⅱ)由(Ⅰ)知


当n≥2时,

①-②,得

(n≥2)..……………………………………………………………………4分

于是{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所以
…………………………………………………………6分
(Ⅲ)

整理得2<2n(4-m)<6………………………………………………………………………8分
假设存在正整数m,n使得上面的不等式成立,由于2n为偶数,4-m为整数,则只能是
2n(4-m)=4
…………………………………………………10分

因此,存在正整数m=2,n=1;或
7.(Ⅰ)∵第n个集合有n个奇数,∴在前n个集合中共有奇数的个数为
.…………………………………… 2分
则第n个集合中最大的奇数=.………………4分
(Ⅱ)(i)由(Ⅰ)得 ,
从而得.……………………………………6分
(ii)由(i)得 , ∴ .…7分
(1)当时,,显然2≤.……………………………………8分
(2)当≥2 时, ………9分
> ,……………………………………………10分
≤.………………………………………………12分

< …………………………………13分
.……………………………………………………………………14分
即.……………………………………………………………………15分
综上所述,2≤ . ……………………………………………………16分
8。(1)由不动点的定义:,
∴,代入知,又由及知。
∴,。
(2)对任意实数,总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即是对任意的实数,方程总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中,
即恒成立。故,∴。
故当时,对任意的实数,方程总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
(3)是R上的奇函数,则,∴(0,0)是函数的不动点。若有异于(0,0)的不动点,则。
又,∴是函数的不动点。
∴有限个不动点除原点外,都是成对出现的,有个(),加上原点,共有个。
9.(1)L中=2x+1,点在L中, ∴,……3’
又{}的前n项和,利用
∴……5’
(2)
∴……8’
∴……文科10’
∴=……理科10’
(3)设存在,使f(k+10)=3f(k),
当k为奇数时,
由-k-10=-3k得k=5
当k为偶数时,
由3k+28=3(3k-2)得k=
故存在k=5,使f(k+10)=3f(k)……14’
10.(Ⅰ)设函数的图象上任一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 即, 故. (3分)
由,可得 .
当时,,此时不等式无解.
当时,,.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7分)
(Ⅱ)依题意.

11.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且CD⊥DA,又,
所以动点C的轨迹为以B为焦点,DA为准线,对称轴为x轴的抛物线。设动点C的轨迹E的方程,则p==2
所以动点C的轨迹E的方程是 …………3分
(另解:设依题意

(Ⅱ)设直线BC斜率为k,由题意知,k存在且,直线BC的方程y=k(x-1)
依题意

直线MN垂直于直线BC,以-替代上式中的k,得 ……7分
所以

四边形CMPN面积的最小值等于32 …………12分
12.(Ⅰ)令(),则,而,
故=,
∴ =(). ………………………………3分
(Ⅱ)(ⅰ)根据题意,只需当时,方程有解, ………………4分
亦即方程 有不等于的解.
将代入方程左边,左边为1,与右边不相等.故方程不可能有解.
………………5分
由 △=,得 或,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7分
(ⅱ)假设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x1,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那么根据题意可知,=在R中无解,
……………8分
亦即当时,方程无实数解.
由于不是方程的解,
所以对于任意x∈R,方程无实数解,
因此解得.
∴ 即为所求的值. ……………………………………11分
(ⅲ)当时,,所以,.
两边取倒数,得,即.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所以,,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4分
13.:(1)由已知得 ①
故 ②
②-①得
结合,得
是等差数列 ……2分
又时,,解得或
……3分
又,故 ……4分
……5分
(II)
即得点
设,消去n,得
即直线C的方程为 ……7分
又是n的减函数
∴M1为Mn中的最高点,且M1(1,1)
又M3的坐标为(,)
∴C与x轴、直线围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
从而直线C在[,1]上的面积为 ……10分
(III)由于直线C:上的点列Mn依次为
M1(1,1),M2(,),M3(,),……,Mn(),……

因此,点列Mn沿直线C无限接近于极限点M(,) ……12分

M1M的中点为(,)
∴满足条件的圆存在
事实上,圆心为(,),半径的圆,就能使得M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的内部,其中半径最小的圆为 ……14分
14.:(I) ∵x>0,∴
∴f(x)在(0,1)上为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由0可得 0即.
∴2ab=a+b>.……………………………………3分
故,即ab>1.……………………………………4分
(II)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a,b.
若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a,b,使得函数y=的定义域、值域都是
[a,b],则a>0.

当时,在(0,1)上为减函数.
故 即
解得 a=b.
故此时不存在适合条件的实数a,b.………………………………6分
当时,在上是增函数.
故 即
此时a,b是方程的根,此方程无实根.
故此时不存在适合条件的实数a,b.………………………………8分
当,时,
由于,而,
故此时不存在适合条件的实数a,b.
综上可知,不存在适合条件的实数a,b.………………………………10分
(III)若存在实数a,b(a 则a>0,m>0.
当时,由于f(x)在(0,1)上是减函数,故.此时刻得a,b异号,不符合题意,所以a,b不存在.
当或时,由(II)知0在值域内,值域不可能是[ma,mb],所以a,b不存在.
故只有.
∵在上是增函数,
∴ 即
b是方程的两个根.
即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大于1的实根.……………………12分
设这两个根为,.
则+=,·=.
∴ 即
解得 .
故m的取值范围是.…………………………………………14分
15(1)令,得 ①
令,得 ②
由①,②得 为单调函数,…………3分
(2)由(1)得,
………………4分

又,
………………5分
……………………6分

…………………………7分

………………9分
(3)令,
则……10分
∴当时,

解得或……………………14分
16.(1)因为,…………2分
所以满足条件………………3分
又因为当时,,所以方程有实数根0.
所以函数是集合M中的元素.…………4分
(2)假设方程存在两个实数根),
则,………5分 不妨设,根据题意存在数
使得等式成立,……………………7分
因为,所以,
与已知矛盾,所以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9分
(3)不妨设,因为所以为增函数,所以,
又因为,所以函数为减函数,………………10分
所以,…………11分
所以,即…………12分
所以
…………………………13分
17.(1)由,所以
(2),由,得

又恒成立,则由恒成立得
,同理由恒成立也可得
综上,,所以
(3)
要证原不等式式,即证
因为
所以
=
所以
本小问也可用数学归纳法求证。证明如下:

当时,左边=1,右边=,左边>右边,所以,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当时,左边=

所以
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得
18.(1)切线斜率k=2t,则切线方程为y = t 2 = 2 t ( x - t ),即切线PQ方程为y=2tx-t2(0(2)令y=0得
19.(1)设An(an,0),Bn(bn,bn),a1=5,b1=3.

∴{an-an-1}=(a2-a1)·()n-2=4·()n-2,

∴an=1+4×=1+8[1-(
又由|
∴{bn}是以b1=3为首项,以d=2为公式的等差数列.
(2)由斜率计算公式可得kn=
(3)如图易知,S=S△An+1Bn+1-S△OAnBn
=
=9+(8n-4)(
 因n=2,3,…,(8n-4)(
当n≥2时可用数学归纳法或二项式定理证明(8n-4)(
故9<S≤12.
20.(1)∵,∴,又∵,∴,
∵,∴,,∴。
(2),由题意,知,即,
∴或,即或,即或时,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时,的最小值为。
(3)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曲线与直线间“距离”是: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时,,即,即,∴,
∵时,曲线为圆,∴时,曲线为椭圆。
选,椭圆方程为,设椭圆上任一点,它到直线的距离

∴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 (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
21.(1)令, , 则.由
得, ∴.
又, ∴, ∴ ………………(3分)
∵H是的外心,∴,∴
整理得,顶点C的轨迹E的方程为:. ………(6分)
(2)设 ∵,,则抛物线C1在P处的切线斜率为.
对于椭圆,当时,,
则椭圆E在处的切线斜率为. 
两曲线C1和E在公共点P处的切线相同 ∴=. ………(10分)
当时,.
又因点及点在抛物线上,

∴抛物线C1的方程为. ………………………(12分)
当时, 因点在抛物线上,则;
又点在抛物线上,
∴抛物线C1的方程为 ………………………(14分)
22.⑴f(x) ==,f(x)=,所以g(x)=,因为g(x)==0得x=e可以得出(0,e)是递增区间;(e, 是递减区间,因为,而4,


由⑴g(x)=在(0,e)是递增区间;(e, 是递减区间;
的最大值为,
解不等式得x或x
最大的实数t
23.(1) …………………………………………4分
(2)曲线C上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故得到的方程为 ……………………………………6分
联立方程消去y得:
化简得: 所以:………………8分
由得到点Pn的坐标由就得到点的坐标所以: 故数列为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 列所以: …………………………………………10分
(3)由(2)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化简得: …………………………………………12分
所以
∴≥ …………………15分
24.(1)设则
①②
①-②得
……………………2′
直线的方程是 整理得………………4′
(2)联立解得

则且的方程为与联立消去,整理得
………………………………6′


…………………………………………8′
(3)直线的方程为,代入,得即
………………………………………………10′
三点共线,三点共线,且在抛物线的内部。
令为、为
故由可推得

同理可得:
而得………………………………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