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备课人 授课班级 九年级各班
课 型 常态课 课时安排 1.5节课
学科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我国人民民主的过程中的伟大作用,从而拥护党领导制定的我国的民主制度,树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意识。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主动参与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新”在何处
教学难点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教学准备 备教材、备学情、制作PPT课件;搜集最新时政素材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国家发展的“双百”目标,你知道哪两个“一百年目标”吗? 学生: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师: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要加强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民主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加强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第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思考回顾上节课内容、积极回答。 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把握单元之间内在的联系。
新课教学 追寻民主足音 师:到底什么是民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悟、体验一下生活中的民主。 “民主体验”说一说 5个人决定去玩,4个人想游泳,1个人想看电影,该怎么办呢? 学生:去游泳,少数服从多数。 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民主。民主价值要求: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思考1:“民主”这一词显然不是凭空而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它们其中显然也有民主的身影,你知道哪些反映民本思想的诗句或者典故呢? 生:略 《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 《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要做一个“圣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主思想的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过渡: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走民主道路,比如: 古希腊 公民大会制度: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国王是摆设无实权,首相领导内阁管理国家 美国 民主共和制: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思考:他们是如何实现民主的?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制度? 生:略 师:民主价值的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 笔记1:如何认识民主? ①民主价值的追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②民主思想的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③民主价值的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 ④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 思考2: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中国的民主道路,抛头颅、洒热血。请你阅读书本P31-32,用时间轴的方式绘制中国民主道路的探索历程。 郑观应:主张设立上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主张民主,即天下为公,兴民权。 孙中山:主张国民为国家主人,提倡“民主共和”。 思考:他们的结局都是什么? 生:失败,没有实现“还权于民”。 师: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了这一目标,他是如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民主之路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新希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得以真正确立。 1978年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不懈探索。 笔记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革命民主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始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民主 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确立。 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阅读教材3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什么提供保障? 宪法第一条 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笔记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过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符合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符合实际) 具有强大生命力。“新” 在哪? 二、展望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再度入围两会热词! 人民网开展了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共吸引超过581万人次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人才”“社会保障”“正风反腐”“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医疗卫生”“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扩内需促消费”入选十大热词。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一词继2022年再次入围十大热词行列。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 一个视频看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视频略) 议一议: 1.这些民主实践都是为了保障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这是因为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属性 关于民主实践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有何特点? 最广泛 3.在“红色议事厅”,居民参与解决矛盾纠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言献策,政府采纳后贯彻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问题...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有何特点?又有何意义? 最真实、最管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力进一步激发。 4.根据视频中的12张选民证和红色议事厅的居民协商,思考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被党的二十大确定为体现人民民主真谛的重要形式,这说明人民民主真谛是什么?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思考3: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回忆上学期所学,我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连连看:巩固练习 笔记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①本质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属性。 ②特点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形式新: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④真谛新:有事好商量,众人事众人商量。 ⑤制度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民主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31-32页,自主学习,总结答案。 自主阅读并思考 学生观看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领悟民主的本质 将政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学科融合。 拓宽学生视野,政史知识相结合,联系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会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视频案例的呈现,生动形象,直观 练习巩固,把握考试方向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历程,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所作的努力;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知道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A计划》、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