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篮球:移动传接球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三年级体育品德:在篮球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能在坚持一会。学习目标健康行为:能与同伴一起参与篮球学练,交换队友后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运动能力:了解篮球运动传接球的基本术语。在移动中进行传接球,并能在游戏活动中运用。发展灵敏能力与心肺耐力。重点 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难点 在小组对抗中运用移动传接球重难点传接球挑战赛01游戏方法:两人一组间距2米,一人持球相对站立。规定时间内两人每成功的连续完成4次传接球后退一步。结束时两人的间距越远越好。准备挑战吧!传球与跑垒02游戏方法:四人一组分别站在场地四角,1号为跑垒员,游戏开始时1号随机将球传给2号或者4号,并快速从场地边线外经234号点跑回1号点。与此同时,234号同学用与跑垒同学相同的方向传球3次。比比看谁更快。你和你的伙伴准备好了吗?精力集中反应迅速动作连贯协同配合不传对角线03游戏方法:四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站在边角处一人在场地内防守。游戏时进攻队员通过移动跑到传球者相邻的边角方可接球。如被防守者拦截或者传对角线则与防守队员交换角色。小窍门: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三次传球04游戏方法:黑白双方各4人。进攻方完成3次接球得一分(一个得分中,一人多次接球不累积)。防守方距离进攻方半米进行防守。得分或者球被抢断交换攻防角色。规定时间内得分多者胜利。游戏准备:相邻两各场地合并为一个比赛场地。穿分队背心先发球。学生1:集中精神可以让我容易的接住同伴的球。学生3:跑动起来,我们小组传接球的机会更多了。123学生2:开动脑筋寻找空间可以更好的避开防守队员。我们的收获:体育家庭作业05体育家庭作业:1、脚步灵敏练习.开合碎步30秒x4组.并腿左右跳30秒x4组.并腿前后跳30秒x4组.前后碎步30秒x4组2、小区3vs3篮球赛30分钟。谢谢参与,下次见!移动传接球教学设计三年级 篮球单元 第7次课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用构建主义理论,通过游戏设计使学生在复杂真实的游戏活动中、在与同伴一起的亲身实践中逐步构建、习得移动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并尝试在篮球活动中结构化的运用所学。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篮球运动能力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塑造运动品德。二、教材分析:小篮球是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项运动技能球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在培养运动兴趣、发展体能、提升感知能力、体验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学段一的小篮球游戏主要是上肢控球的基本动作为主,掌握简单的抛、传、拍运等简单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活动兴趣。学段二的移动传接球是在原地胸前传接球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在形成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的意识和行为,并尝试在游戏和比赛中结构化的运用。提高篮球活动的能力,为学段三小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学生在本单元前序学习中学习了篮球项目的原地传接球等动作方法,已有一定的传接球基础。学生在课余乐于行进篮球游戏活动,但运、传、投运等动作方法掌握不熟练还不能结构化的运用,学生篮球能力也呈现不同层次。(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获取知识,善于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迁移、同化“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情感分析)乐于合作,运动热情容易被激发。(学生身心特征分析)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意志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能否做到够坚持到底还需要磨砺其品质。学习目标运动能力:了解篮球运动传接球的基本术语。90%以上学生能完成移动传接球。并能在竞赛性游戏活动中运用。在游戏活动中发展灵敏与心肺耐力水平。健康行为:能与同伴一起参与篮球学练,交换队友后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体育品德:在篮球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能在坚持一会。主要学习内容1.传接球挑战赛。2.传球与跑垒3.不传对角线4.三次传球六、教学重难点:教师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规则与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移动到空位传接球难点:在多人合作游戏中如何让学生结构化运用所学。学生学习:重点: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难点:在小组对抗中运用移动传接球七、本课特点通过游戏设计使学生在复杂真实的游戏活动中、在与同伴一起的亲身实践中逐步构建、习得移动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并尝试在篮球活动中结构化的运用所学。八、场地器材:篮球场1块 篮球40只九、安全措施:合理的场地划分、边界意识、游戏规则。小篮球单元课时计划水平:二 年级:三 课次:第7课次学习目标 运动能力: 了解篮球运动传接球的基本术语。90%以上学生能完成移动传接球,并能在竞赛性游戏活动中运用。在游戏活动中发展灵敏与心肺耐力水平。 健康行为: 能与同伴一起参与篮球学练,交换队友后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 体育品德: 在篮球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能在坚持一会。学习内容 1.传接球挑战赛 2.传球与跑垒 3.不传对角线 4.三次传球教学重难点 教师教学 重点:通过游戏规则与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移动到空位传接球 难点:在多人合作游戏中如何让学生结构化运用所学。 学生学习: 重点: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 难点:在小组对抗中运用移动传接球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 运动负荷 组织形式与要求时间 强度开始部分 1、激趣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清晰学习重难点 1、引导观看学生比赛时无法将球传出的小视频。引发思考: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2、文字呈现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并语言讲解。 1分 要求:观看视频认真,主动思考问题。基本部分 1、传接球挑战赛 方法:两人一组间距1米,一人持球相对站立。1分钟内两人每成功的连续完成2次传接球后退一步。结束时比比两人的间距越远越好。 2、传球与跑垒 方法:四人一组分别站在场地四角,时1号为跑垒员,游戏开始时1号随机将球传给2号或者4号同学,并快速从场地边线外经234号点跑回1号点。234号同学用与跑垒同学相同的方向传球3次。比比看谁更快。 3、不传对角线 方法:四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站在边角处一人在场地内防守。比赛时进攻队员通过移动跑到传球者相邻的边角方可接球。如被防守者拦截或者传对角线则与防守队员交换角色。 4、三次传球 黑白两方每方4人。进攻方完成3次接球得一分(一人多次接球只算一次接球)。防守方距离进攻方半米进行防守。得分或者球被抢断交换攻防角色。得分多者胜利。 1、教师与示范小组示范游戏方法并讲解。 2、2人一组按游戏规则开展传接球挑战赛。 第二轮挑战赛评价本组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 示范小组讲解示范游戏方法。利用视频技术清晰游戏中攻防方法。 分场地开展游戏活动。 教师巡视,引发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传接球的速度吗?同学分组讨论。 开展小组内对抗游戏遵守规则、全力以赴。 1、示范小组讲解示范游戏方法与规则 2、分场地进行游戏活动。 3、教师巡视,引发学生在学练活动中相互提醒积极移动规避防守队员,开动脑筋让球的路线更加多变。 1、游戏准备:相邻两各场地合并为一个比赛场地。穿分队背心先发球。 2、讲解示范游戏方法与规则。 3、分小组4v4对抗游戏,教师巡回指导评价。 2分 1分 2分40秒 2分30秒 中 大 大 大 组织队形: 要求:游戏中做到诚信,听到停止信号就不可能在移动。 组织队形: 要求:传球的同学要快速的移动到空位完成传接球。 组织队形: 小窍门: 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 组织队形: 要求: 防守方积极主动,进攻方在复杂的情境中运用移动传接球的方法,避开防守主动接球。结束部分 学习小结 2、布置家庭作业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在刚才的游戏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了解体能对提升运动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帮助我们在篮球活动的更好的移动。” 2 组织队形: 要求:积极反思、大胆发言安全措施 合理的场地划分、边界意识、游戏规则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150次/分 运动密度:80%左右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 篮球40只家庭作业 脚步灵敏练习 .开合碎步30秒x4组 .并腿左右跳30秒x4组 .并腿前后跳30秒x4组 .前后碎步30秒x4组 2、小区3vs3篮球赛30分钟。课后小结 移动传接球是在原地胸前传接球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在形成移动位置避开防守队员完成传接球的意识和行为,并尝试在游戏和比赛中结构化的运用。在前序的学习中学生传接球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课余喜爱进行篮球游戏,但运、传、投运等动作技术掌握不熟练还不能结构化的运用,学生篮球能力也呈现不同层次。基于上述问题,我设计了“传接球挑战赛”、“传球与跑垒”、“不传对角线”、“三次传球”等逐级递进的游戏活动。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即:提取动作本质特点,设计相关性游戏体验,融入游戏运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动作方法、发展运动能力、保持学习激情与兴趣)和结构化教学策略(即:在复杂场景中通过实际体验、操作、对抗,结构化的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复杂问题。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整体知觉、改善运动体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学会移动传接球的动作方法,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并尝试在篮球活动中结构化的运用所学。 “传接球挑战赛”是对前序教材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复习与检测。“传球与跑垒”是引导学生在移动起来完成传接球并通过比赛提升传接球质量。“不传对角线”是通过游戏规则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会、理解为什么要和如何移动跑位完成传接球。“传球三次”是在比赛场景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试错中习得方法并结构化的运用。从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可以得知本次课学生的整堂课设计有方向、有方法、有运用,学生的真问题得到了真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篮球:移动传接球(教案).docx 篮球:移动传接球(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