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体育上册 小篮球比赛2(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体育上册 小篮球比赛2(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水平二(三年级)篮球与游戏教学设计
《小篮球比赛2》
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
学生:水平二(三年级)
一、指导思想
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利用游戏和比赛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运动乐趣、增进其身心健康;通过参与1V1、2V2、3V3的游戏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对抗与挑战,在竞争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在2V1、2V2、3V3的游戏以及3V3的比赛中让学生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面对困难和挑战,在胜负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不甘,在游戏的勇于担当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比赛的荣辱与共中感受集体荣誉的重要, 在开心与失落中健全其人格。
二、教学内容
篮球:结构化的运用运传投技术参与篮球游戏和比赛
三、课程、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定位的是网络微课程,是制作出来给学生看的,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聚焦以“时间短、愿意看、看得懂”、“主题显、针对强、活动趣”的目标上,具体而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体、规则简单易懂让学生有得比有得拼、教学活动紧扣游戏比赛主题、教师形象积极阳光、语言清晰明了、视频画面简洁色彩饱满。
本节课是学段二、三年级篮球单元的最后的比赛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前面初步掌握运传投的基础上学以致用,结构化的运用在游戏比赛当中,以提高学生篮球活动的能力,为学段三小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系统学习对小篮球操控的基本运动能力有初步的了解与体验,通过本单元近15节课的微课教学体验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传球、原地投篮和运传投相结合的游戏,但运、传、投运等动作技术还不能结构化的运用,学生篮球能力也呈现不同层次。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获取知识与技能,善于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迁移、同化“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乐于合作,运动热情容易被激发;另一方面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意志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能否做到继续坚持运动,还需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手段磨砺其品质。
五、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目标:90%以上的学生初步了解篮球游戏和比赛的基本规则,能够初步地结构化运用之前学到的运传投技术参与游戏和比赛。
2.健康行为目标:能主动与同伴一起参与篮球游戏与比赛,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与同伴互爱互助 ,以积极地心态对待游戏和比赛结果。
3.体育品德目标:能够遵守规则参加游戏和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攻防篮球比赛或游戏
教学难点:学生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结构化运用运传投参与比赛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教学手段:
教师语言讲解、学生视频演示、音乐动画提趣、课后作业比赛实践
理论依据:
认知教学理论:游戏人数由少到多、比赛规则由易到难、练习方法循序渐进
游戏化教学理论:7个教学模块中5个游戏2个比赛
多元智能理论:通过教学语言、动感音乐、色彩场地与器材、游戏方法与比赛规则、队友与对手刺激学生感官智能
七、教学流程
热身游戏—1V1游戏—2V1游戏—2V2游戏—3V3游戏—3V3比赛—小结作业
本课特点
1.小场地比赛,解决一块标准篮球场地多人多组比赛的困扰和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实际需要
2.教学设计人数由少到多,规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导入教学内容
3.微课视频,时间短避免学生用眼疲劳,空中课堂,可以直播也可以点播,方便学生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
4.符合新课标精神,在学练赛的倡导下,以游戏和比赛主导教学内容,旨在以趣促学,以赛促教。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1个、标志桶4个、呼啦圈2个
十、安全措施
1.师生运动前着运动鞋服、不空腹不暴饮暴食
2.课前检查篮球场篮架及场地的安全,做好准备活动
3.学生课前准备一杯水和一条毛巾
4.课上提醒学生跑动时注意避让标志桶
5.竞争游戏讲明游戏规则,预防冲撞
6.比赛讲明比赛规则,避免过多身体冲撞和争执
7.及时叫停摔倒、绊倒的情况
8.课中休息提醒学生小口适量补水
9.课后带领学生放松
10.布置家庭作业,建议学生在小区内完成
《小篮球比赛2》课时计划
水平:二 年级:三 课次:第17课次 执教: 刘涛
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90%以上的学生初步了解篮球游戏和比赛的基本规则,能够初步地结构化运用之前学到的运传投技术参与游戏和比赛。 2.健康行为:能主动与同伴一起参与篮球游戏与比赛,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与同伴互爱互助 ,以积极地心态对待游戏和比赛结果。 3.体育品德:能够遵守规则参加游戏和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学习内容 结构化的运用运传投技术参与篮球游戏和比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攻防篮球比赛或游戏 教学难点:学生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结构化运用运传投参与比赛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 运动负荷 组织形式与要求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要、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以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赛导入本课,引出应注意教学内容 教师教: 1.教师利用语言、视频PPT内容导入三人篮球赛的概念,并以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赛导入本节课应关注教学内容。 2. 55秒 低 1.PPT演示 2.教师讲解
准备部分 1.热身游戏:攻防大作战 1.教师教: 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游戏内容按照“完整—分解——完整”的步骤,分别示范“攻防大作战”游戏里的攻和防以及完整过程。 2,学生学: 因为是网络平台,学生的学多以跟着视频模仿和课后作业来呈现 3.热身游戏《攻防大作战》游戏规则介绍: (1)三人一组,两组对抗,一人进攻两人防守,四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在规定游戏范围内进攻球员运球尽可能用手触碰到第2位防守球员的背部; (3)两位防守球员一前一后,在游戏区域内尽可能躲闪不被触碰; (4)第2位防守球员被触碰或出界进攻球员均得一分,5分一局。 1分35秒 中 热身游戏:攻防大作战 注:蓝色为游戏场地、三角为标志桶、笑脸为学生
基本部分 1.一对一游戏:争分夺秒 2.二对一游戏:腹背受敌 3.二对二游戏:你追我赶 4.三对三游戏:破防空投 5.三对三比赛:破防赛 1.一对一游戏-争分夺秒 游戏规则: 任何一种赛制的篮球比赛都是建立在一对一比赛的基础上,接下来这个游戏名叫:争分夺秒,游戏规则: (1)两个人进行一对一PK,四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一人在标志桶内以最快速度用手触碰完四个标志桶后抢球上篮; (3)另一人在标志桶外以最快速度跑动+滑步触碰标志桶后抢球上篮; (4)两人相互PK,最快触球者进攻,后者防守,5分一局。 2.二对一游戏-腹背受敌 游戏规则: (1)两人进攻,一人防守,四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两位进攻球员,一人在4个标志桶范围内运球用手触碰所有标志桶,另一人围标志桶外跑动+滑步,共同完成后进攻; (3)一位防守球员从篮下出发绕标志桶外围跑动+滑步,完成后防守。 3.二对二游戏-你追我赶 游戏规则: (1)两人进攻,两人防守,四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两位进攻球员,在4个标志桶范围内跑动完成8次传球,要求只能直线传球; (3)两位防守球员绕标志桶外围跑动+滑步2圈,完成后防守。 4.三对三游戏-破防空投游戏规则: (1)三个人一组,两组对抗,四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三位进攻球员中,两人运传投配合,另一人双手持呼啦圈突破防线后在对方限制区内移动配合投篮进圈; (3)三位防守球员跑动防守,限制对方进攻得分,在对方进球后双方交换角色。 5.三对三比赛-破防赛比赛规则: (1)4个人一组,两组对抗,4个标志桶划定游戏区域; (2)四位进攻球员中,三人运传投配合,另一人双手持呼啦圈在对方限制区内移动配合投篮进圈; (3)三位防守球员跑动防守,限制对方进攻得分,在对方进球后马上转守为攻。 1分15秒 1分20秒 1分50秒 1分10秒 1分25秒 中高 中高 中高 高 高 1.一对一游戏:争分夺秒 注:蓝色为游戏场地、三角为标志桶、笑脸为学生、五角星为篮筐 2.二对一游戏:腹背受敌 3.二对二游戏:你追我赶 4.三对三游戏:破防空投 注:蓝色为游戏场地、三角为标志桶、笑脸为学生、圆圈为呼啦圈 5.三对三比赛:破防赛
结束部分 小结本课 课后作业:三对三比赛 1.小结本课人数由少到多、规则由易到难的小篮球游戏和比赛过程, 2.本课作业:请大家按照以下比赛规则,课后进行30~45分钟的三对三比赛。 课后三对三比赛规则: (1)三人一组,两组对抗,篮球半场为界,三人通过运传投配合得分,进球后守方马上将球拉出2分线转守为攻; (2)以常规三分线划分,线内及线上得1分,线外得2分,比赛10分钟,先得21分者胜。 (3)个人犯规团队累计,团队犯规达7次后罚球2次每进一球得1分,10次以后两罚一掷。 1分48秒 中高 课后作业-三对三比赛 注:蓝色为游戏场地、绿色为1分区、圆弧线为2分线、五角星为篮筐桶、笑脸为学生
安全措施 1.师生运动前着运动鞋服、不空腹不暴饮暴食 2.课前检查篮球场篮架及场地的安全,做好准备活动 3.学生课前准备一杯水和一条毛巾 4.课上提醒学生跑动时注意避让标志桶 5.竞争游戏讲明游戏规则,预防冲撞 6.比赛讲明比赛规则,避免过多身体冲撞和争执 7.及时叫停摔倒、绊倒的情况 8.课中休息提醒学生小口适量补水 9.课后带领学生放松 10.布置家庭作业,建议学生在小区内完成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145~150次/分 运动密度:85%左右
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1个、标志桶4个、呼啦圈2个
家庭作业 30~45分钟篮球三对三比赛
课后小结 1.因为是比赛课,规则介绍部分可能会使观课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整堂课由游戏和比赛组成,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但没有创设特定的情景,对三年级的学生缺了一些童趣。 3.单一学生观课后,难以在家里或社区找到同伴完成游戏或比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