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分章节概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分章节概述 (教案)

资源简介

《昆虫记》知识点整理内容推介
【内容简介】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等。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那一年,他不足十九。1844年与教师威拉德结婚。法布尔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等。
【章节概述】《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共三十七章。
第一章论祖传
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为我的祖先们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他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在我的祖父辈之中,也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
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róngyuán]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qiào]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
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第四章蜣螂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里面并没有卵子。
第五章蝉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第六章泥水匠蜂
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舍腰蜂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种非常奇怪的窠巢。但是,知道舍腰蜂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都对这个小邻居竟然一无所知。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它那种天生下来就具备了的——安静,而且平和的本性。的确,这个小东西居住得十分隐避,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七章螳螂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bó],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第八章蜜蜂、猫和红蚂蚁
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蜜蜂的故事。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来。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家一样。
第九章开隧道的矿蜂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黄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第十章萤
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代的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萤火虫。
第十一章被管虫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只要长着一对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世界上任何东西的人,在破旧的墙壁和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或者是在那些空旷的土地上,都能够发现一种比较奇怪的小东西。那是一个小小的柴束,不知因为什么,它能自己自由自在地行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不会活动的居然能够跳动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点的确非常稀奇,而且很令人感到奇怪。不过如果我们靠近些仔细地看一看,很快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第十二章蝉: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树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树枝,大多数树枝有枯草与铅笔之间那么大。这些小树枝很少是垂下的,通常向上翘起,而且是差不多已经枯死了的那种。蝉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尖利的工具给它刺上一排好像用针斜刺下去的小孔。一根枯枝,常常被刺成三十或四十个孔。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每个小孔内通常产大约十个卵,总数共约三百或四百个。
第十三章樵叶蜂
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这些事都是樵叶蜂干的,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它们这么做,既不是觉得好吃,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这些剪下来的小叶片在它们的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它们把这许多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袋里可以储藏蜂蜜和卵。每一个樵叶蜂的巢都有一打针箍形的袋,那些袋一个个地重叠在一起。
第十四章采棉蜂和采脂蜂
我们知道,有许多蜜蜂像樵叶蜂一样自己不会筑巢,只会借居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的巢作自己的栖身之所。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曾经盘踞过的树枝,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砂坑。
第十五章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我希望你还记得神圣甲虫,它消耗掉它的时间,做成即可以当食物,又可以当梨形窝巢的基础的圆球。我已经指出,这种形状对于小甲虫的利处和害处,因为圆形是顶好的形状,可以保存好食物使其不干也不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种甲虫的工作,我开始怀疑我极力赞扬它的本能,或许是我估计错误了。它们是否真的关心它们的小幼虫,并且替它们预备下最柔软最合适的食物呢?
第十六章两种稀奇的蚱蜢
海是生物最初出现的地方,至今还存在许多种奇形怪状的动物,让人们无法统计出它们的具体数目,也分不清它们的具体种类。这些动物界原始的模型,保存在海洋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洋是人类无价的宝库,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在陆地上,从前的奇形动物,差不多都已经灭绝了,只有少数的还遗留下来,能留到现在的大多都是一些昆虫类的动物。其中之一就是那种祈祷的螳螂,关于它特有的形状和习性,我已经在前文对你们说过了。别一种则是恩布沙。
第十七章黄蜂
在九月里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儿子保罗跑出去,想去瞧一瞧黄蜂的巢。小保罗的眼力非常好,再加上特别集中的注意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观察很好地进行。我们两个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小径两旁的风景。然而,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看!一个黄蜂的巢。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
第十八章蛴螬[qí cáo]的冒险
围绕着卡本托拉斯乡下沙土地的高堤一带,是黄蜂和蜜蜂最喜欢光临的地方了。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阳光非常充足,而且这一带还非常容易开凿,很适合黄蜂和蜜蜂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五月份这样的天气,主要有两种蜜蜂特别的多。它们都是泥水匠蜂,是地下的一个个小屋的建造者。其中的一种蜜蜂,它们在自己的住宅门口,建筑起一道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用的壁垒——一个土筒。它的里面留有空白,而且整个筒是呈弧形的。筒的长和宽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一样。
第十九章蟋蟀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第二十章娇小的赤条蜂
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黄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第二十一章西西斯
我希望你们听过了关于清道的甲虫做球的奇怪的事情,还不至于厌倦。我已经告诉过你们神圣甲虫和西班牙的犀头,现在我想再讲一些这种动物的其它种类。在昆虫的世界里,我们遇到过许多模范母亲,现在只是为了好玩,来注意一回好的父亲吧!除非在高等动物中,好的父亲是很少见的。在这方面,鸟类是优秀的,而人类最能尽这种义务。低级动物当中,父亲对家族中的事情是漠不关心的。很少有昆虫是这种定律的例外。
第二十二章捕蝇蜂
你已经知道了赤条蜂和黄蜂怎样麻痹毛毛虫或蟋蟀来喂自己的孩子,然后怎样封闭洞口,离开巢飞到别处去。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蜂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你将要听到另一种蜂,它们每天用新鲜的食物喂它的孩子,这就是捕蝇蜂。这种蜜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天气很热,要避免烈日的煎熬只有躺在小沙堆后面,把头钻进兔子洞,或是为自己预备一把大伞。
第二十三章寄生虫
在八九月里,我们应该到光秃秃的、被太阳灼得发烫的山峡边去看看,让我们找一个正对太阳的斜坡,那儿往往热得烫手,因为太阳已经把它快烤焦了。恰恰是这种温度像火炉一般的地方,正是我们观察的目标。因为就是在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这一带热土,往往是黄蜂和蜜蜂的乐土。它们往往在地下的土堆里忙着料理食物——这里堆上一堆象鼻虫、蝗虫或蜘蛛,那里一组组分列着蝇类和毛毛虫类,还有的正在把蜜贮藏在皮袋里、土罐里、棉袋里或是树叶编的瓮里。
第二十四章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有许多昆虫,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第二十五章松毛虫
在我那个园子里,种着几棵松树。每年毛毛虫都会到这松树上来做巢,松叶都快被它们吃光了。为了保护我们的松树,每年冬天我不得不用长叉把它们的巢毁掉,搞得我疲惫不堪。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
第二十六章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茎、小叶、长在滨海悬崖的野生植物。历史对于这类细小的事情的记载是不愿多花笔墨的。
第二十七章孔雀蛾
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第二十八章找枯露菌的甲虫
我们现在就来讲讲找蘑菇的甲虫吧。这是一种美丽的甲虫,小小的,黑黑的,有一个白绒肚皮,形状是圆的,像一粒樱桃的核,当它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就像小鸟看见母亲带着食物回来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雄的甲虫头上还长着一个美丽的角。
第二十九章爱好昆虫的孩子
现在,有许多人总喜欢把一切人的品格、才能、爱好等归于遗传。也就是说承认人类及一切动物的智慧都是从祖先那儿得来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现在就用我自己的故事来证明我那喜爱昆虫的嗜好并不是从哪个先辈身上继承下来的。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从来没有对昆虫产生过丝毫的兴趣和好感。关于我的外祖父,我不大知道,我只知道他曾经历过相当苦难的日子。
第三十章条纹蜘蛛
不管是谁,大概都不会喜欢冬季。在这个季节里,许多虫子都在冬眠。不过这并不说明你没有什么有虫子可观察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观察者在阳光所能照到的沙地里寻找,或是搬开地下的石头,或是在树林里搜索,他总能找到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那些有幸欣赏到这艺术作品的人真是幸福。在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发现这种艺术品的喜悦使我忘记了一切不快,忘记了一天比一天更糟的气候。如果有人在野草丛里或柳树丛里搜索的话,我祝福他能找到一种神秘的东西:这是条纹蜘蛛的巢。正像我眼前所呈现的一样。
第三十一章狼蛛
蜘蛛有一个很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想把它一脚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的外表有关。不过一个个仔细的观察家会知道,它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也是一个狡猾的猎人,并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意思。所以,即使不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但大家都说它有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不错,它的确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第三十二章克鲁蜀蜘蛛
克鲁蜀蜘蛛是一个极为聪明、灵巧的纺织家,而且就一只蜘蛛而言,克鲁蜀蜘蛛算是很漂亮的了。它这名字是取自古希腊三位命运女神中的一位,也是最年幼的一位,她是掌管纺线杆的,从她那里纺出了万物各自不同的命运。克鲁蜀蜘蛛能为自己纺出最精美的丝,克鲁蜀女神却不能为我们纺出幸福的命运和舒适的生活,这实在是一件令世人遗憾的事!
第三十三章迷宫蛛
会结网的蜘蛛称得上是个纺织能手,它们用蛛网来猎取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可谓“坐享其成,得来全不费功夫”。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蜘蛛,它们用许多别的聪明的方法猎取食物,同样可以以逸待劳,大获丰收。其中有几种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几乎所有的有关昆虫的书都会把它们列举出来。那是一种黑色的蜘蛛,也有人叫它美洲狼蛛,它们是住在洞里的,就像我以前讲到的欧洲狼蛛一样。但是它们的洞穴比欧洲狼蛛的洞穴要完备精细得多。
第三十四章蛛网的建筑
即使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看到园蛛的踪迹。它们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纺织家。如果我们在黄昏的时候散步,我们可以从一丛迷迭香里寻找蛛丝马迹。我们所观察的蜘蛛往往爬行得很慢,所以我们应该索性坐在矮树丛里看。那里的光线比较充足。让我们再来给自己加一个头衔,叫做“蛛网观察家”吧!世界上很少有人从事这种职业,而且我们也不用指望从这行业上嫌点钱。
第三十五章蜘蛛的几何学
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我们已经知道,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
第三十六章蜘蛛的电报线
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决不会轻易稍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至于其它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它们自有办法使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这阳光明媚的白天虽然使蜘蛛们头晕目眩,却也是其它昆虫最活跃的时候:蝗虫们更活泼地跳着,蜻蜓们更快活地飞舞着。
第三十七章蟹蛛
前面我们讲到过的条纹蜘蛛虽然工作很勤快,为了替它的卵造一个安乐窝,一直孜孜不倦地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可是到了后来,它却不能再顾到它的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寿命太短。它在第一个寒流到达之时就要死了。而它的卵要过了冬天才能孵化。它不得不丢下它的巢。如果小宝宝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能出世,我相信母蛛对小蛛的细心呵护不会亚于鸟类。另外一种蜘蛛证明了我的推测;它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而且它是横着走路的,有点儿像螃蟹,所以叫蟹蛛。
【内容精要】
1.蝉成高鼻蜂的猎物
《昆虫记》10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奇妙美丽的昆虫世界。
丑陋的行动缓慢的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能飞善舞的美丽的蝴蝶?柔软、白色的蛴螬,为什么会变成身着盔甲的有色泽的甲虫?龌龊、无光泽的水生生物为什么在它蜕皮后会变成了招人喜爱的蜻蜓?有的昆虫从卵内爬出时是蛆样的幼虫,而有的却同父母亲长得一般模样?
原来,昆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许多的变化,这些显著的、奇特而惊人的变化叫作变态。昆虫的变态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饲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蚕从卵内孵出时是蛆样的幼虫,这幼虫叫蚕,蚕取食桑叶,经过几次蜕皮就吐丝作茧,在茧里变成蛹,再经过一段时间蛹就咬破茧壳飞出成了蛾子。可以看出,家蚕的一生经过4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变态叫完全变态。
2.雌性移徙蝗虫正在产卵
蝗虫和蚱蜢的一生和蚕不同。它们从卵里出来时就同成虫的形状差不多,只不过个体较小,这种小蝗虫称为蝗蝻,或叫若虫。蝗蝻经过几次蜕皮长成成虫(蝗虫)。所以蝗虫的一生只经过3个时期:即:卵,若虫,成虫。这叫作不完全变态。可以看出,不管哪种变态,昆虫都要蜕皮,只有经过数次蜕皮幼虫才能长大。所以蜕皮在昆虫成长发育中极为重要。那么,昆虫怎样蜕皮呢?
将要蜕皮的幼虫不吃也不动,由于表皮细胞的剧烈增殖,皮下产生很多皱褶,同时分泌蜕皮液将表皮内的表皮层溶化,使旧表皮与真皮细胞分离,而渐渐形成一层薄薄的新皮。这时昆虫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胸部的血压,背部拱起使旧表皮破裂。有些水生昆虫是靠吞食空气和水来增加挤破旧皮的力量。当旧表皮破裂后,幼虫以蠕动的方式渐渐把皮蜕掉。有很多昆虫蜕皮时倒挂在树上,借助重力的帮助把旧皮蜕去。昆虫把皮蜕掉后,新的表皮柔韧,借助吸收相当数量的空气(或水)来增加它们的体积。这时幼虫的肌肉仍保持收缩状态,便于借助血压来使身体各部扩展到最大限度。所以昆虫每蜕一次皮,身体就显著增大,形态亦发生改变。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个龄期。所以昆虫的幼虫和若虫是以蜕皮的次数来计算年龄(龄期)的。
3.各种昆虫
昆虫的一生是很短的。一般的一年可以完成二、三代,有的能完成很多代,如蚜虫一年可完成二、三十代。但有的一年只完成一代,如一些金龟子。有些天牛则要二、三年才完成一代。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种昆虫都极具灵性,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还按照昆虫的不同特征来集中介绍,就好像介绍某一行业的可爱的人一样。
昆虫能发出声音的种类很多,要评选歌手,首先要从那些身配“音器”,能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来拨弄“琴弦”,而且使人听来感到音韵幽雅入耳的昆虫中去挑选。
昆虫中的歌手,蟋蟀可以称“星”。蟋蟀俗称蛐蛐,是一个昆虫类群的总称,有数十种之多,可以说是个规模不小的田间合唱队。由于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惹人喜爱,人们根据不同种类的外形及颜色的深浅,给它们起了不少美妙的“艺名”,如青麻头、红麻头、关公脸、蟹壳青、大元帅、黑李逵、金琵琶、长尾梅、花翅膀等等。其实它们在昆虫学中有着各自的归属和真名实姓,它们都属于昆虫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蟋蟀不但善鸣,而且更善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流传至今。
姬蟋是蟋蟀科中的优质种类。它们的鸣声多变,声音洪亮,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当夜幕降临时,便“唧唧唧唧”叫个不停,可以算得上合唱队中的领唱了。
鸣虫中的螽斯,属于直翅目中的螽斯科。这个合唱队,也很有点名气,不但队员多,而且有闻名的歌手蝈蝈做台柱,人们不仅爱听它的歌声,还把它捉来关在用高粱扪儿编的小笼中,挂在凉台或葡萄架下,观赏它那翠绿的衣冠以及用前足梳头洗脸的滑稽动作。
织螽,俗名纺织娘,顾名思义,它们常发出像是老式木制织布机织布时发出来的“唧扎、唧扎”声。似织蟋蟀的发音,像是有意与纺织娘音调互相搭配,而发出穿梭般的“似织、似织”声。草螽斯、树螽斯、绿螽斯等发出“吱里、吱里”,“卡扎、卡扎”各种声调。属于直翅目金钟科的金钟儿,虽然在大自然中的个体数量较少,但也常以它那铜铃般的钟声,旁敲侧击地为螽斯合唱队伴奏。
蝉,俗名知了。在昆虫纲中属于同翅目蝉科,我国现记载约百余种。蝉儿总爱攀登高枝,自命不凡,只有在绿树成荫的“剧场”,它们才肯亮相激昂高歌。蝉类合唱队,常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轮换演员登台,同时也传递给人们转换季节的信号。
蟪蛄是最早登场的歌唱演员。春末夏初,麦穗稍黄,它们就发出尖锐的“吱吱,唧唧”的叫声,好像运麦大车轴瓦的磨擦声。也许是由于这些演员体小力薄,总喜欢在低矮的树干上演唱,而且时间也短,整个演唱会只有半月余。
黑蚱蝉鸣声响亮,震耳欲聋,偏偏它们又喜欢同时登台,当群蝉齐鸣时,常常使人感到烦躁。不过它们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谚语说:“群蝉齐鸣天必晴”,“晴天蝉眠天要阴”。黑蚱蝉在蝉的种群中,称得上黑大个,声音又是那样“咋咋咋”地叫个不停。
鸣鸣蝉性情孤独,只有半山区才能听到它们那“呜呜呜哇”的“喊冤声”,像是为被赶出了合唱队而鸣不平。鸣鸣蝉的仪表装饰要胜黑蚱蝉一筹,粉绿色的身体,夹杂着些黑色条纹,表面不均匀地涂着一层自身分泌出来起着保护作用的蜡粉。
伏了蝉,每逢夏至时节才登台献艺。它们像是有点未卜先知,伏天刚到,它们便“伏了伏了”地叫个不停,也像是告诉人们,伏天过完,气候将变凉,应该提早准备御寒的棉衣了。伏了蝉体形略小于鸣鸣蝉,体态端庄,黄绿色的外衣上点缀着星星黑斑。由于它们的发音器官较大,鸣叫时腹部总是不停地起伏着,也起着调节音量和频率的作用。
寒蝉和茅蜩[tiáo]蝉始终是音乐会的压轴,入秋时才开始发出鸣声,声音显得那么凄惨急躁,好像在唱寒冬将至性命难保的悲调。红娘子蝉,声音最小,但由于身着鲜艳红装,却成了舞台上的佼佼者。
在自然界中能从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来的昆虫都是雄虫。
除上述这些鸣声响亮、持续时间长、有特殊构造的发音器官的昆虫种类外,属于鞘翅中的天牛、金龟子、锹形虫;属于鳞翅目中的天蛾、枯叶蛾、箩纹蛾等,当它们的成虫或幼虫被捉住,或受到惊扰时,也能靠身体节间的挤压和摩擦,发出尖锐的“吱吱”声来。直翅目中的蝗科昆虫,也有不少种类可发膜翅目中的蜂双翅目中的蝇、蚊、虻等昆虫,由于在飞行中翅膀与空气的互振作用,也能发出“嗡嗡”的声音来,可是它们不具有特殊的“乐器”发音器官,无疑没有登台表演的资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