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课题名《在社会中成长》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及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道德修养: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责任意识:树立“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教学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难点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生活在线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2023年暑假,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身边的小伙伴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马村镇中学师生志愿者发起了“安全畅游,玩转暑假”的公益活动。活动:图片影集(视频)在活动过程中,谈谈你的付出和收获?活动:游泳安全小贴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提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课】二、整体认识本单元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主要内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三、新知讲解:第一目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探究一】活动:想象空间请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小与世隔绝,没有人与他说话、交流,那会发生怎样的情景?活动-验证想象 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 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 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 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卡玛拉经过 7年的教育,才掌握 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 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 3、4岁的孩子。问题: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讲解: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而且包括心理的发展、思想的日益成熟。我们的知识和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的。成长不仅意味着学习知识,还包括提高能力、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活动:视野-广闻博览郎铮,2005年 3月 28日出生,汶川地震亲历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2008年 5月 13日,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一幕,通过照片和影像迅速传遍全国,人们称他为敬礼娃娃。2023年 6月 23日晚上,郎铮高考成绩显示为总分 637分。7月,郎铮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未来可以的话,或许真的能代表国家,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发声。活动:致我的一封信郎铮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你觉得他应该感谢谁?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成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写一份发言提纲。(包括感谢谁、理由)致我的一封信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情景体验:跟随郎铮一起感受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孩童——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师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和老师的教育,是他们陪伴我们成长、教育我们成才。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同学、朋友的一路同行,有社会的特殊保护和关爱。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前人的经验智慧、父母的抚养教育、同伴的交流互动、老师的关爱教诲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生动的学习方式和优良的学习环境。教师总结: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年龄增长、身体发育的过程,更是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的过程,是与社会产生联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图片对比(狼孩-敬礼娃娃)(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了解和认识社会,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探究二】活动: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在现代社会,真的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活动:观察我们生活的一天,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行业发生联系?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略教师总结: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之于人,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植物,是必需品。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不断成长。(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知识梳理1. 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过渡:活动:志愿者在行动最美志愿者——苗紫涵苗紫涵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积极带领身边的同学践行公益,在学校发起了“星火雷锋”公益活动,苗紫涵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小伙伴,小伙伴们也纷纷加入公益活动队伍。第二目养成亲社会行为知识梳理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探究三】课件展示材料:活动:志愿者在行动苗紫涵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小伙伴,小伙伴们也纷纷加入公益活动队伍。苗紫涵亲社会行为为什么能收获到那么多的粉丝?【设计意图:选取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组织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梳理 2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重要性/ 意义)(为什么)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教师讲解:这名中学生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体谅他人,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活动:志愿者在行动2023年,新学期伊始,马村镇中学师生在学校及学校附近的社区开展“微公益”活动。师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热情地向居民宣传创建文明乡村的意义,有的在教学楼楼道里,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学校和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视频资料我们应如何向这些身边的榜样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知识梳理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情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人际交往)【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幻灯片出示知识总结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活动:实践-笃行致远说出关爱宣言 亮出关爱行动养成亲社会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行动,拟定一份关爱宣言,以此督促自己,让亲社会行为的春风吹拂每个人的心田。关爱宣言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国旗下宣誓我宣誓:我愿做一名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中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爱他人,善待自己,服务社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让他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他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他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宣誓人:全体同学活动:习主席青春寄语——共勉视频资料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四、今天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关心社会,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将所学知识和本领应用到实践中,承担起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关心社会发展,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的大课堂里不断成长,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五、课后作业1. 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捡到的 100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B.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C.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语D.在观看球赛时给对手喝倒彩2.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我区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点单式”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很多人选择在运动场快乐奔跑,在图书馆里享受自由阅读,在乡间田野体味劳动乐趣。这样的学习生活( )①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健康成长②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的绚丽多彩④有利于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要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