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6.2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第二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责任的相关概念,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分为两目,即“不言代价与回报”、“我承担我无悔”。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本框题第一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利于学生面对责任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在作出选择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第二目“我承担我无悔”是第一目的深化。面对多种责任选择,面对不同的代价与回报,学生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逃避,还是“我承担我无悔”?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自我体会。二、【学情分析】受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履行责任的能力还不够强,意志还不够坚定,情感还不够牢固。有的学生面对责任时有逃避推诿现象,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有的学生只强调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没有看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即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而体会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觉主动地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三、【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救援人员承担责任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履行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责任意识:通过对责任与角色、责任与代价和回报等关系的探讨,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法治观念:通过对可选择的责任和不可选择的责任的探讨,理解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懂得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教学难点: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做出合理的选择,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五、【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法六、【设计思路】本课以今夏京津冀、东北暴雨洪涝发生时抗洪救灾的救援人员为主线贯穿全课,导入选用新闻整体介绍了一下灾情,在第一框不言代价与回报中使学生分析救援人员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明确承担责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介绍抗洪救灾英雄事迹,从而引申国家社会中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事业和人物案例,再聚焦到班级生活中我的角色责任是什么,代价与回报,使学生在分享中思考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第二框我承担我无悔中延续上一框抗洪救灾为背景,设计同龄人小勇的募捐行动所遇到的困惑与难题,面对不可以选择的责任时,如果做到我承担我无悔,后用班级中实践活动后的感悟理解青少年该提高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积极承担责任。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洪水悟担责材料展示:今年夏天受台风影响,京津冀、东北等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河北此次洪灾超388万人受灾,29人遇难...北京特大暴雨致 129万人受灾,遇难 33人...吉林省舒兰市 13.4万人受灾,14人遇难..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导入主题,培养学生的关注时事素养,引出救援人员贯穿全课。教师过渡:灾害发生以来,各方积极救援,那么在救援过程中各方都承担着什么责任呢,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二、新课讲授第一框:不言代价与回报目标导学一:战洪水思代价图片展示:走近救援现场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展示救援场景。教师提问: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的这份美是件容易的事吗?为了这份美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①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目标导学二:战洪水敬英雄材料展示:视频展示救援过程中充满艰辛...图片展示:更有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救援现场...展示王宏春、刘健民、刘捷、周昆训图片。并重点介绍山东济宁的消防员冯振。设计意图:在无数抗洪英雄中,着重运用济宁本土冯振烈士,且在班级中让汶上学生上台介绍冯振追悼会现场情景,让学生更直观走进抗洪现场,感受英雄故事。教师提问:(1)作为消防员的他,在救援中付出什么?收获什么?(2)如果没有这些收获他还会这样做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分享活动:1.你还知道哪些不计代价回报的职业和人物事例?(学生回答)2.在我们班级生活中,你承担了哪些责任,付出了哪些代价,收获了哪些?请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从抗洪英雄的不言代价与汇报,到国家社会的先锋模范,再聚焦到我们班级生活中,学生的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从而让学生更深刻认识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言单价与回报。第二框:我承担我无悔目标导学三:战洪水吾担责1.情景故事(一)呈现:我们班小勇看到“京津冀洪水”的相关新闻报道后,感慨不已,留言道:“如果当时我在附近,也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救援!”设置问题:小勇的想法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要对小勇说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小勇这样做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一定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担责能力,不盲目、不冲动,小勇还是未成年人,应在应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呈现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安排学生从事抢险救灾、参与危险性工作。2.情景故事(二)呈现:小勇听从了同学们的意见,不能前往灾区救援,但他总想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小勇想组织同学们募捐一些物质,给灾区人民送去。但马上就要开学,会不会耽误学习呀?如果你是小勇的同学,你会怎样为他出谋划策?小组为单位讨论 3分钟,帮助小勇制定募捐方案。(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合理选择责任,一旦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设计意图:以同龄人抗洪募捐行动为话题设置情景故事,引发学生判断思考,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印证学生判断,更具有说服力,设置小组讨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3.情景故事(三)呈现:班主任张老师得知小勇要开展募捐行动,非常赞同、支持小勇的做法。并让小勇和班长负责主策划。可因为小勇之前和班长闹了些矛盾,互不说话了,小勇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设置问题:小勇该如何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小勇无法改变班主任的安排,可以先缓和和班长的矛盾,以大局为重,积极推进募捐方案。也就是自觉承担非自愿选择的责任,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4. 播放本班学生在学校餐厅劳动实践的活动的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谈谈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应如何承担责任?(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感悟)教师总结:在学校体验不同角色有不同责任,走向社会,不同的职业也是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们唯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诗篇。设计意图:在为小勇出谋划策的过程中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承担责任的意识,并以学生劳动实践为课程资源为课堂服务。5.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是无数抗洪英雄用责任和担当守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请你观看视频,为他们书写一封感谢信!学生活动:学生书写感谢信上台分享。材料展示:视频播放救援时的那些抗洪救灾的英雄们...设计意图:通过志愿者和默默奉献的人们使学生明白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计代价与回报履行社会责任的人,因为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温暖美好、充满希望。三、课堂总结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