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除了研究对象本身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二.位移和路程位移 路程定义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区别 ①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②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联系 ①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②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三.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位移的方向相同.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4.瞬时速率:简称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四.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大小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两点说明(1)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的两点提醒(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参考系。(2)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3、位移与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典例精析 变式巩固【例题1】 (对质点的理解)1.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C.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变式题】2.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铅球被水平推出后的空中运动时间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计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的运行时间【例题2】(位移和路程的理解)3.如图所示,在距墙1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是到达距离的B点,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B.、C.、 D.、【变式题】4.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就在变化B.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一定相等C.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D.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例题3】(对参考系的理解)5.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我国 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所示,中国海监 46 船(甲)和中国海监 49 船(乙), 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 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变式题】6.在摄影中有一种拍摄手法为“追拍法”。如图所示是“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和运动员同步运动,在摄影师眼中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运动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C.摄影师 D.地面上的景物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判断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3、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微小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典例精析 变式巩固【例题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计算)7.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A.–18 m/s、–2 m/s、2 m/sB.–18 m/s、–2 m/s,6 m/sC.–2 m/s、– 2 m/s、–18 m/sD.–18 m/s、6 m/s,6 m/s【变式题】8.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m,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 m/s,39 m/s B.8 m/s,38 m/sC.12 m/s,19.5 m/s D.8 m/s,13 m/s【例题2】(应用极限思想求瞬时速度)9.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 )A.0.067 m/s2 B.0.67 m/s2 C.6.7 m/s2 D.不能计算出【变式题】10.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中,气垫导轨上有两个滑块,滑块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滑块的质量,以减小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命题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的改变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公式 v= Δv=v-v0 a==决定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知,a由F、m决定,与v、Δv、t无关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2)a和v反向―→典例精析 变式巩固【例题1】1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变式题】(对加速度的理解)12.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生活中也很少见直接表达加速度的俗语,所以对加速度的认识极易出现错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增加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的方向不仅与力的方向相同,还一定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13.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A. B. C. 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15.李同学在虎跳峡旅游过程中乘皮划艇漂流,途经点和点,如图所示,已知李同学从点漂流到点的路程为,用时,间的直线距离为,则李同学从点漂流到点的过程中( ) A.研究李同学的动作时能把他看成质点B.李同学的平均速率为C.若以点为参考系,则李同学做曲线运动D.李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6.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m。“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 )A.估算下降总时间时 B.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 D.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17.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排列并保持“70”字样编队从天安门上空整齐飞过。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则( )A.以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B.以乙为参考系,甲是运动的C.以甲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都是静止的D.以乙为参考系,“70”字样编队中所有直升机都是静止的18.图中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两幅照片.已知子弹的长度约为5cm,该两幅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为,由此判断子弹的飞行速度约为( )A. B.C. D.19.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低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A.位移一定相同B.时间一定相同C.末速度一定相同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20.科学训练可提升运动成绩,小明在体训前、后百米全程测试中,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 )A.研究起跑动作时可把小明视为质点B.内,训练后小明的平均速度大C.内,训练前后小明跑过的距离相等D.经过训练,时刻后小明仍做加速运动二、多选题21.物体从某一高度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3s后落到地面(g取10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下落处离地面高为30m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为25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m/s22.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2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经过2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反C.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参考答案:1.A【详解】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将猫看做质点,选项A正确;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旋转球不能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C.研究图丙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将鸟儿看做质点,选项C错误;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能把马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故选A。2.AD【详解】A.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距离远大于铅球的直径,故可以把铅球看成质点,A选项正确;B.研究旋转的叶片,不同位置的两点运动状态不相同,此时的叶片不能看成质点,B选项错误;C.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舞姿,其身体不同部位运动状态不相同,不能看成质点,C选项错误;D.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过程中,两地距离远大于火车长度,火车可以看出质点,D选项正确。故选AD。3.D【详解】位移的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的距离,可知位移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m-1m=0.5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m+1.5m-2×0.2m=2.1m故选D。【点睛】位移的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4.A【详解】A.只要有加速度,速度就变化,所以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的,故A正确;B.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做往复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B错误;C.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D.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0,可能是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所以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5.D【详解】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选D。6.C【详解】由于在“追拍法”中运动员和摄影记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由于运动员和摄影记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运动员作为参考系,记者是静止的,故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由于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像机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或摄影师自己。故选C。7.B【详解】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v2=6–6×22=–18 m/s(m/s);t=0时,x0=0 m,t=2 s时,x2=–4 m,故2 s内的位移为Δx=x2–x0=–4 m,2 s内的平均速度;当v=0时,由v=6–6t2(m/s),得t=1 s,此时x1=4 m,在前1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s1=x1=4 m,在后1 s内通过的路程为s2=|x2–x1|=8 m,则平均速率,选B.8.B【详解】由x=5+2t3可知: t1=0时,x1=5m; t2=2s时,x2=21m; t3=3s时,x3=59m;所以:故平均速度分别为:=8m/s=38m/sA.描述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B.描述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C.描述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D.描述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9.A【详解】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0.10 m/s遮光板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0.067 m/s2故选A。10.A【分析】明确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应明确我们是利用△x趋向于0时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等于瞬时速度.【详解】本题中利用平均速度等效替代瞬时速度,故只能尽量减小计算平均速度的位移,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当遮光条才能使越接近于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B【详解】AB.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A错误;CD.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D错误。故选B。12.D【详解】A.加速度是指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越大,B错误;C.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C错误;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D正确。故选D。13.C【详解】根据位移概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故选C。14.B【详解】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则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故C错误;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故选B。15.CD【详解】A.研究李同学的动作时,不能忽略李同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故A错误;B.根据题意,由公式可得,李同学的平均速率为故B错误;C.由图可知,若以点为参考系,则李同学做曲线运动,故C正确;D.根据题意,由公式可得,李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D正确。故选CD。16.A【详解】A.估算潜水器下降的总时间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运动的轨迹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A正确;BD.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和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都需要研究潜水器本身的特点,不可视为质点,BD错误;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窄缝,尺寸不可以忽略,不可视为质点,C错误。故选A。17.D【详解】AB.甲和乙相对静止,所以以甲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相反以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故AB错误;C.观众相对甲有位置变化,所以以甲为参考系,观众是运动的,故C错误;D.乙和编队中的直升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乙为参考系,编队中的直升机都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18.C【详解】苹果的直径大约为0.15m,则子弹的飞行速度约为故选C。19.A【详解】下滑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由于两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以导致运动情况不同,即运动时间,以及到达末端的速度不一定相同,A正确BC错误;位移大小相同,而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所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20.D【详解】A.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研究起跑动作时,小明的动作、姿态对研究的问题有影响,若将小明视为质点则问题无法研究,A错误;B.图像与横坐标围成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内训练前位移较大,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训练前平均速度较大,B错误;C.图像与横坐标围成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内训练前后图像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不相等,即小明训练前后跑过的距离不相等,C错误;D.由图像可知,经过训练,时刻后小明速度仍然继续增大,故时刻后小明仍做加速运动,D正确。故选D。21.BCD【详解】A.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物体下落处离地面高为A错误;B.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B正确;C. 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为C正确;D. 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D正确。故选BCD。22.BD【详解】A.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0 m/sA错误;B.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30 m/sB正确;C D.火箭的加速度为a1=m/s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m/s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C错误、D正确。故选BD。23.BC【详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为,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平均速度为,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