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核心考点1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点拨提升】
1.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
2.要素快速流动: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快速跨国、跨地区流动。
3.活动超越国界: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使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4.成为紧密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5.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简而言之: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
【点拨提升】
⑴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⑵表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⑶作用:生产全球化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贸易全球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点拨提升】
⑴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⑵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易范围越来越大。
⑶交易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国际贸易的含义:跨越关境的贸易。
国际贸易的种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进口贸易: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
过境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及运输,如果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点拨提升】
金融活动是指投资者和融资者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例如: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租赁等。
2.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
②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
③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载体。目前,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于一体,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密切。
3.如何判断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如果看到各国企业共同生产某一产品的不同部件等材料,我们可以判断为生产全球化;
如果看到某国产品在世界市场销售或跨国旅游等材料,我们可以判断为贸易全球化;
如果看到国际投资、跨国收购、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等材料,我们可以判断为金融全球化。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它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影响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
(1)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
(2)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1)市场经济: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域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2)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应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选择有妙法】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新的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的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3、跨国公司的运营:
(1)跨国公司的目的:为了实现最大利益
(2)运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展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4、跨国公司的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跨国公司的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核心考点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促法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 产业转移与结构开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资源方面: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资源和技术;
就业方面: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企业方面:投资自由化,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大题有法宝]
(1)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3)态度(做法):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大题有法宝]
(1)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创新型:“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开放型:“中国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
联动型:世界经济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
包容型:反映收入分配指标的基尼系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了公认警戒值,实现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要让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惠及所有国家、所有阶层、所有人群,使经济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
(4)要完善全球治理。
2.完善全球治理体制
(1)现有国际体制的建立:
产生:现阶段的全球治理体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
(2)积极影响:这些机制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持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3)消极影响: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传统全球治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
【点拨提升】详解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开放:要求坚持理念、政策、机制的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各方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
合作:要求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 共迎挑战。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
共享: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易混易错]
世界市场已被拥有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发达国家所控制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规则由发达国家所制定,但是发达国家还无法控制世界市场
某电动汽车工厂的发展标志者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者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
市场体制机制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追求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跨国公司
某公司跨国并购的目的是占领欧美地区的市场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
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
引进来和走出去内涵
引进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来国内生产
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开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去国外生产
国外企业收购国内企业是引进来(在国内生产)
国内企业收购国外企业是走出去(在国外生产)
引进来和走出去实强调生产领域
进口和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强调交换领域
现阶段的全球治理发挥的积极作用是
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
经济全球化符合各方利益。发达国家是现有全球治理机制的主导者,获取了绝大部分收益
世界各国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追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