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依法行使权利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依法行使权利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依法行使权利》课标分析课程标准: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核心素养:
着力培育学生程序意识和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懂得要遵守正当程序,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依法行使权利。让学生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课时内容承接上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之后,还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本课时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明自行使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行使权利有界限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理解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核心素养目标
1、法治观念:通过分析不文明讨薪行为,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2、道德修养:通过探寻农名工讨薪维权之路,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同时践行社会公德,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责任意识:通过如何依法维权的学习,增强权利意识,珍视公民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公共参与,树立责任意识,有序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守法意识和程序意识。
教学难点:学会区分并运用“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合法维权方式。
教学方式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快问快答: 1.张某拒绝了超市保安对其搜身的要求——维护人身自由权 2.小明在学校读初二——享有受教育权 3.李某在医院上班——享有劳动权 4.杨某实名举报王某贪污受贿——行使监督权 5.晓东的妈妈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 学生分析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分析现象,复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引导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导入新课。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环节一:行使权利篇——明界限展示材料:2023年 2月 13日下午,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上角社区某电子厂门口,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工人持刀先后刺死 3人,其中 2人当场已无生命体征,另 1人在送医途中不治身亡。引起案件的原因是因为本该属于工人的劳动报酬,没有全额得到。思考以下问题: 1、这名工人有没有讨薪的权利? 2、这种讨薪的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 归纳: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展示材料:违法讨薪行为还有很多,这些讨薪行为分别有什么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话题讨论: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侵权行为?你是怎样解决的?七嘴八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 过渡:既然这些方式都不可取,那么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依法维权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学生结合情境进行分析,通过种种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明确我们应该如何行使权利。 学生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 通过分析社会新闻材料,思考工人是否有讨薪的权利?权利的行使是否可取?来感受超越界限行使权利的不良后果。通过辨析第二个问题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培养依法行使的意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提升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
环节二:维护权利篇-守程序 1.通过《维权之路——讨薪》情景剧来了解。 工人:张三包工头:王五媒体:《小政说事》 第一幕协商: 张三:老板,5万元工资都拖了半年了,什么时候给结算一下。 王五:上面也没给我钱,我哪有钱给你!张三:家里人看病急要钱,您看今天还是给我结了吧。 王五: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第二幕调解: 张三:我最近遇到一件麻烦事,老板欠了半年的工钱没给,家里看病急用钱,想找《小政说事》帮帮忙给调解调解。《小政说事》:走,去了解了解情况!《小政说事》:王先生,你看张三也不容易,工钱半年没给了,家里急用钱,你能凑尽量给人凑点! 王五:我这实在没钱,工程款还没给我呢,我哪有钱给他。小政说事回头对张三说到:不然去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吧 张三:也只能这样了 第三幕仲裁:仲裁结果出来了 张三:我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王五:怎么有本事你告我啊。 张三:你等着法院的传票吧!咱们法院见! 2.通过情景剧思考: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和解(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3.结合教材 P44-46,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从情境剧中总结维权的不同方法以及其参与人、依据、实施方法、适用范围等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1)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通过视频了解)(2)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4.灵活运用维权方式 5.知识总结: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①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②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6.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其他哪些维权方式吗?求助热线——公民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如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5投诉平台。 信访——公民以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问题 通过情景剧,让学生体会维权之路的艰辛,并且思考公民维权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教材,思考回答问题并进行知识总结。 学生了解维权方式可以灵活运用 学生思考回答 在真实的情境下深入学习,将生活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进行探究和思考,提高核心素养。 让学生能够区分四种维权方式和特点并且在生活中遇到侵权行为时,懂得如何维权。树立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维权要守程序的意识。根据实际生活,知道每种方式都有适合的情境,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合自己的维权方式 补充对维权方式的认识,巩固所学,扩宽视野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讨薪案例探究了权利的界限,强调公民的权利是有边界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随后,清楚了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要懂得依法维权,依法维权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希望同学们要积极将进行本节课所学内容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去。 学生与老师互动,回忆、总结。 梳理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记忆,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教师寄语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难于法之必行。”希望大家可以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通过教师寄语,情感升华,落实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1.参加一次旁听庭审活动 2.查阅宪法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结合自己身边实际生活 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知出发,关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情感,对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到位;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力求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悟、探究、总结、升华情感,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法治精神。采用案例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引发深度思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与价值认同的目的。美中不足之处,应在教学中增加思辨性和实践性强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在思辨和实践中培养法治思维和学法用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放手,不是牵着学生往前走,而是跟着学生往前走,更细心的观察学生,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注重个人业务的学习和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学之路艰难而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我能走得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