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体育上册 体能:心肺耐力与游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体育上册 体能:心肺耐力与游戏(教案)

资源简介

体能:心肺耐力与游戏一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教材进行游戏化处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为学生在现有氧能力与发展目标简架起一座阶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动方法、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涵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心肺耐力是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它是身体活动与专项运动的基础,也是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保持一定强度的长时间运动能力,对提高学生呼吸、循环系统有极大帮助。但是常规的发展心肺耐力的教材相对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太高,为此,选择了适合提高心肺耐力的“捣蛋鬼”、“合作保龄球”、“蛇形传物接力”、“挑战无极限”等游戏进行练习,在提高学生心肺耐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水平一的学习后,解了一些简单的平衡动作及方法,具备基本的平衡能力,且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乐于与同伴合作。但在体育活动中无法有效地控制身体平衡。且动作易变形,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更具有游戏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平衡能力,敢于挑战,建立自信。
四、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体能练习。通过参与游戏,发展自己灵敏、速度、心肺耐力等素质。
2、健康行为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身体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3、体育品德目标:安全参与体能游戏,相互协作,发扬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五、本课特点:
1、本节课教学内容选择的亮点:用情景化教学,以有氧耐力游戏为载体,通过闯关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游戏难度顺利完成所有游戏,有效促进所有学生心肺耐力发展。
2、本节课器材选择亮点:本节课从开始的“捣蛋鬼”翻转标志桶,到头上胯下传递标志桶,再到作为保龄球瓶,最后到 “挑战无极限”中当成标志线点,一直以几个标志桶为主线,器材简洁,使用率高。
体能单元课时计划
水平:二 年级:三 课次:第11课次
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体能练习。通过参与游戏,发展自己灵敏、速度、心肺耐力等素质。 2、健康行为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身体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3、体育品德目标:安全参与体能游戏,相互协作,发扬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学习内容 游戏1:捣蛋鬼 游戏2:合作保龄球 游戏3:蛇形传物接力 游戏4:挑战无极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枯燥的心肺耐力练习趣味化。 难点:让学生学会动态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游戏难度完成所有游戏。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 运动负荷 组织形式与要求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1、开课导入:观看马拉松比赛视屏 2、介绍心肺耐力概念 老师介绍马拉松的常识。 通过观看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小
准备部分 热身游戏: 捣蛋鬼 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要求:按照老师要求的移动方式(走、单脚跳、螃蟹走等)移动;用身体其他部位扶起或推倒标志筒 2 中
基本部分 合作保龄球 规则;如图布置好场地(你们小组最短能用多少时间完成); 听到开始后,投球手(2号位)将球投向保龄球瓶,尽量将他们击倒,并跟着球跑到1号位,扶起保龄球瓶,然后站在一边,确保安全。1号位的捡球者捡回球跑到2号位,将求给新的投手,然后继续跑向3号位,原来3号位跑向2号位后,准备做下一个投球手。 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组织学生进行游学模仿练习。 组织学生游戏比赛。 要求:看你们小组能以多快的速度获得10分. 得分规则: 一次击中几个标志筒就得几分 一个未击中得0分 哪个小组先得10分为全班冠军。游戏结束。 3 大
蛇形传物接力 规则: 各组把自己小组的所有物品从一条端线转移到另外一条端线。 必须双手头上胯下依次传递 传递完了的同学立即跑到队伍后面,准备再次传递。 1、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进行游学模仿练习。 3、组织学生游戏比赛。 要求:看哪个小组能在传递过程中不掉并且速度最快 2 大
挑战无极限游戏规则: 1、必须在音乐提示音之间完成自己所选距离。 2、根据自身体能实际情况动态选择完成距离的长短,坚持越久成绩越好 1、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进行游学模仿练习。 3、组织学生游戏比赛。 要求: 随音乐尽量多的完成。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动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保护自己安全。 3 大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小结 体育作业布置 老师小结四个心肺耐力游戏完成情况 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1 小
安全措施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150次/分 运动密度:85%左右
场地器材 标志筒、篮球、标志垫
家庭作业 体育作业: 每天跳短绳500次。 2、坐位体前屈10次。
课后小结
传接球的方法与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相同,主要是手臂与脚步动作的配合要协调,必须 在中枢脚离地后未落地前根据接球人的位置,迅速、及时、准确地将球传出;接球时,两臂向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