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内容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其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为:“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学业要求为“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本节课承前启后,基于学生先前学习的物质的量和初中时质量分数的新旧认知,为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初中基础,学生对于溶液浓度的认识还停留在质量分数,对于物质的量浓度比较陌生。但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学会使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认识物质,对于物质的量和体积有了新的理解。因此,本课时利用学生初中与高中所学之对比,并以医药中常用的0.9%的生理盐水为主线,将物质的量浓度与学生初中时所掌握的质量分数串联起来。突破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应用等知识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身边案例的解决潜移默化中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关键计算以及与质量分数间的转化,将初高中知识无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严谨求实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浓度,能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计算,体会物质的量浓度对于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感受定量研究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提问1】在我们生活中,大家有看到过哪些表达浓度的方式呢?(图片情境) 【总结】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不难发现,对于量取溶液而言,我们在浓度的呈现中大多都涉及到体积。这是因为对于液体而言量取体积相较于量取质量更易。那么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图片情境) 【回答1】生理盐水(质量分数)、白醋(质量体积比)、酒精度数(体积分数) 【回答2】在血液检查报告中,报告的指标即是用摩尔溶质和体积的比例进行标注。 引导学生将初中所学以及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体积结合起来,引出本节课程新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
新课传授 【提问1】在初中时,大家学习过质量分数的定义,即:通过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求得。那么你是否能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对物质的量浓度进行定义、单位和公式的推导呢? 【练习1】因此,对于我们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而言,其也可以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来求得。接下来请大家运用刚刚所推得的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尝试分析书P30,是否两种实验方式配制所得溶液均为1mol/L呢? 【总结】因此对于C=n/V中的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溶液体积不仅等于溶剂的体积,且在无特殊说明时,也不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的加和。那么大家试想一下,若将10 mL 10 mol/L的H2SO4与 90 mL水混合浓度还是1 mol/L吗? 【提问2】在我们临床中使用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5mol/L。而为什么我们的生理盐水一定需要用该浓度而不能高一浓度呢? 通过科普常识,我们可以看出,生理氯化钠溶液渗透压为310毫渗量/升,而血浆渗透压为300毫渗量/升-320毫渗量/升,所以比例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因为血浆的渗透压与生理盐水的浓度相接近,在人体失水或者体液丢失过多的时候注射生理盐水会保持血浆的渗透压趋于稳定,不至于血浆渗透压过高或过低造成人体水肿或者脱水的情况产生。已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NaCl溶液,该如何配制生理盐水呢? 【提问3】首先,使用浓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请同学们尝试完善填写下列空格。 【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浓溶液稀释的问题,首先从浓溶液中所取出的一定体积的液体其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这是与初中时所学的“溶液的均一性”有关。与此同时,对于溶液稀释问题,永远遵循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守恒定律,来进行问题求解。 【提问3】在刚刚,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0.15mol/L生理盐水的配制,那么我们说,生理盐水通常使用质量分数0.9%来表示,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又该如何进行换算呢?请同学们从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角度出发,尝试利用前几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初中时所学习到的密度公式来进行推算。 【总结】通过该公式,我们成功地将质量分数、溶液密度与物质的量浓度联系起来,而这对于我们实际生活中事例解决有着重要作用。 【练习】对于医用生理盐水而言,已知0.9%的生理盐水密度近似为1g/cm3,求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保留两位小数) 【回答1】定义: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L 公式:溶质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回答2】不是,分母应是溶液体积,方式二中溶液体积不等于1L。 【回答3】不是,溶液体积不仅是溶质和溶剂体积加和,最终溶液体积需使用密度公式:V(溶液)=m(溶液)/ρ(溶液) 【回答4】稀释,取高浓度氯化钠溶液加水。或取高浓度和极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互相混合得到。 【回答5】 溶液均一性:1mol/L,运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5.85g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发生改变: C1V1=C2V2 1mol/L×0.1L=0.15mol/L×xL X=0.667L=667mL 【回答6】C=n/V, n=m(溶质)/M(溶质), V=m(溶液)/ρ(溶液) 【回答7】=(1000*1g/cm3*0.9%)/ (58.5 g/mol)≈0.15 mol/L 通过类比初中时质量分数,学生自行推导给出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和公式。 以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盐水为串联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在已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后,如何配制、如何与质量分数转化。并通过科普使其了解临床中生理盐水选用0.15mol/L(0.9%)的意义所在,潜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进行课堂小结 【讲解】本节课程我们通过生理盐水,将大家初中时所学习的质量分数与新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成功串联起来。我们对生理盐水逐步通过概念理解、稀释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了解并掌握了物质的量浓度各类关键概念和计算。那么在真正的实验室中,氯化钠溶液又是如何进行严谨配制的呢?我们在下一节课将进入实验室,一起来学习溶液的配制。 布置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