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内容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其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为:“初步学会溶液配制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业要求为“能依据实验目的,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本节课承前启后,基于学生先前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的新旧认知,为进行溶液配制实验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为之后课程走进和认识化学实验做好准备。基于上节课刚刚学习完毕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课本知识,学生对于如何正确操作完成溶液配制比较陌生。但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计算和初中基本仪器使用的实验方面均打好了基础。因此,本课时首先利用同学们初中知识判断推测配制溶液可能有的步骤和仪器,在学生推理过程中逐步引导其发现容量瓶在本实验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利用实验课型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容量瓶,自然而然地得出容量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突破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课型了解仪器、设计实验步骤等知识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在通过回顾初中实验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解决溶液配制问题,将初高中知识无形结合起来。最后,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严谨求实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浓度,能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计算,体会物质的量浓度对于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2、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感受定量研究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教学过程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提问1】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初中时所学习过的质量分数的角度出发,逐步了解到了如何去使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转化,并通过稀释或混合的方式进行生理盐水配制。今天我们将实际动手,通过实验来了解如何精确配制1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mol/L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请大家思考若需配制该浓度溶液需要先获得一些什么物理量? 【回答1】物质的量浓度公式中的n和v,需要获得体积和氯化钠的质量。需要5.85g氯化钠,并配制成100ml的溶液(并非100ml水) 回顾上节课程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环节和需要获得的物理量。新课传授 【提问1】首先,对于氯化钠的质量而言,我们该使用什么仪器进行定量称量?它们的精度又有何不同? 【提问2】对于100ml的氯化钠溶液,我们是否可以直接使用量筒量取100ml的水?又或是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并加水至100ml?如果不行,溶解的步骤应该在什么容器中进行?又需要什么玻璃仪器呢? 【提问3】初中时,我们就已学过烧杯不能作为定量量取的容器,那么对于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在烧杯中溶解完毕后该将溶液转移至哪里定容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最终我们定容的容器,请大家拿起自己桌上每个小组前的细颈、梨形的容器,看一看在该容器上有些什么标识? 【总结】该容器称为容量瓶,根据容器上温度的标识,应当确保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容量瓶中。同时,容量瓶通常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五种规格。容量瓶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配制450mL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再使用量筒量取450mL。同时,对于容量瓶使用,必须标注说明对应容积规格,例如,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说明选取的容量瓶应为100 mL容量瓶。 【提问4】对于有盖子的玻璃类仪器,在进行定容之前,需要完成什么步骤?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至容量瓶中,观察转移步骤的图片,你认为需要什么仪器?并有何注意要点? 【提问5】精准配制类实验作为一类严谨的实验,必须要考虑到各环节的损耗,你认为在刚刚溶液转移步骤中烧杯内的氯化钠溶液是否转移完全?如果没有应该采取什么操作? 了解了洗涤步骤后,你认为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固体时,是否能直接加水至近100mL左右? 【提问6】通过洗涤步骤,将玻璃棒和烧杯内所有残留的氯化钠溶液全部加入容量瓶中后,请大家观察容量瓶形状设置,我们该如何继续加液至刻度线呢?是否还能使用倒取液体的方式? 【总结】以上,我们通过初中时所学习的各类量取、溶解仪器,结合今天新介绍的溶液配制容器——容量瓶。了解了完整的配制100mL 1.000mol/L氯化钠溶液的流程。接下来我们来观看实验视频并亲自动手来完成该溶液的配制吧。 【提问7】任何的定量实验,都会涉及到误差分析,大家思考一下本次实验的误差可能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看各步骤可能产生的误差,并思考这将引起所配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高还是低? 【回答1】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电子天平精度为0.001g,托盘天平为0.1g。本次实验应使用电子天平进行氯化钠称量 【回答2】都不行。 溶解的步骤应在烧杯中进行,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回答3】瓶上有温度、容积,颈部有刻度线。 【回答4】检漏。需使用玻璃棒紧贴容量瓶内壁进行溶液转移。 【回答5】没有,烧杯壁上以及玻璃棒上可能仍残留氯化钠液体未转移完全。需使用蒸馏水进行再次洗涤,并继续转移洗涤液,重复步骤2-3次。 不能,需要留出洗涤2-3次需要消耗的蒸馏水的量,第一次溶解时所消耗蒸馏水的量不宜超过70mL。 【回答6】根据容量瓶细颈的设置,如果此时倒取蒸馏水,很容易会直接超过刻度线。因此需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并水平观察至溶液的凹页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最后摇匀液体。 【学生活动】自行根据前面的步骤,完成溶液配制。 【回答7】称量、转移、定容步骤。 回顾初中时所学过的称量仪器和所学实验步骤,推理出溶液配制可能有的步骤。 通过实际观察容量瓶,得出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并尝试推理出使用容量瓶最后一步定容步骤需要使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不能直接倒取蒸馏水。 实际动手操作完成溶液配制,真实体验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体会误差分析在定量实验中的重要性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程我们通过回顾初中时熟悉的仪器,对于溶液配制的过程进行梳理,并通过实验亲自动手熟悉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从称量、溶解到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并对于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 布置有关一定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