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2-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2-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资源简介

2-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动力学问题。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ShuXue / " \t "_blank )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
2.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难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讨论讲解。
教学设计方案
(一) 引入新课
提问:1.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公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2. 如何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
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对物体受的力、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进行计算。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就要用它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前面多次说过的汽车、火车的加速、减速等,在这些过程中,作用在汽车、火车上的各种力是怎样产生加速度,改变汽车、火车的速度的?
下面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和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二)引出课程内容
1. 复习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分析,老师必要时补充)。
(1) 练习:请对图1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图1
(2) 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① 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② 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③ 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④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2.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例题分析)
例题l 一辆质量为4 t的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已知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 600 N,汽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800 N。求:
(1) 汽车开动后多长时间达到108 km/h的速度;
(2)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 已知,=4 t=4×103 kg,=1 600 N,=800 N,=0,=108 km/h=30 m/s。
如图2所示,以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汽车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和是竖直方向的平衡力,即=。选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所受合
力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
图2
所以,汽车开动150 s后速度达到108 km/h,行走了2 250 m路程。
3.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例题分析)
例题2 一个滑雪人的质量=75 kg,以=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地滑下,山坡的倾角,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滑动摩擦和空气阻力)。
解 以滑雪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山坡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山坡指向滑雪人;阻力方向是沿山坡向上。
如图3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重力沿轴和轴的方向分解,得在垂直于山坡的方向上没有加速度,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和的合力,取沿山坡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合力的方向沿山坡向下,使滑雪人产生沿山坡向下的加速度。
已知=2 m/s,s=60 m,t=5 s,=,=75 kg, 图3
用运动学的公式可求得滑雪人的加速度:
滑雪人所受的阻力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例题3 起重机以0.5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吊起一箱货物(图4),货物的质量为9.0×102 kg,求货物对起重机钢丝绳的拉力(g取10 m/s2)。
解 以货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货物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钢丝绳的拉力,方向向上。
题中要求求出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与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是一对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只要求出的大小,就能知道 图4
的大小。如图所示,取坐标轴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因此,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也是9.5×103 N,作用在钢丝绳上,方向沿绳索向下。
4.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1) 选取研究对象;
(2)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3) 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有例外情况);
(4)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必要时列出辅助方程;
(5) 求解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三)小结
  加速度是联系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桥梁,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处理思路就是要想办法先找到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求解。注意:要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WuLi / " \t "_blank )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四)作业布置
1.p55 2、3、5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
(五)教学说明
1.教学过程中,视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等具体情况,可将教材习题2-6的第1、4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
2.解题前先要统一单位,各物理量都必须使用SI单位,解题计算中可不带单位,最终结果的单位应是该物理量的SI单位。
3.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加速度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纽带。运用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利用加速度的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