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含义。4. 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重力加速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三、教学器材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两张相同的纸、电教设备、钱毛管、气泵。四、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实验 教学录像 讲解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新课小故事:2 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但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对此提出异议,并亲自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他从高塔上同时释放一大一小两个小球,观察到两个小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二)引出课程内容实验:A.同学们可拿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例如一大一小两个粉笔头),从同一高度同时松手释放,观察落地前后顺序。B.取两张同样的纸平放,从同一高度释放,两张纸飘忽后落地。C.再把其中一张纸竖直放置(或将纸片揉成团),同时放手。一快一慢。结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主要是由于受空气阻力不同造成的。1.自由落体运动⑴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钱毛管实验。(图1)让石子和羽毛放在一个玻璃管的底部,将其倒竖起来,我们会看 图1到什么?(石子下落得快)将玻璃管抽成真空重复上述实验,可看到石子与羽毛速度相同。证明在没有阻力的作用下,物体下落速度相同。⑵ 运动条件:① 物体初速度为零;②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3)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重力加速度⑴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用表示。⑵ 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值略有不同。⑶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例如,通过测量自由落体在时间内的位移,再利用位移公式计算它。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的大小是不同的。表l-6列出了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值。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取作9.8 m/s2。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⑴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用g代替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的,再取,就可以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由于物体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以取物体开始下落的地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坐标轴y的正方向,公式中的用y代替,则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为:⑵ 运动规律:⑶ 例题讨论讲解例题l 一物体从19.6 m高处自由下落,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及落地时的速度。解 以开始下落处(19.6 m高处)为坐标原点,则到地面处y = 19.6 m,由公式得落地时的速度为例题2 从楼顶自由落下一石子,通过某一个1.0 m高的窗子用了0.10 s的时间,求楼顶比窗子上沿高多少 解 取楼顶为坐标原点,向下为正,如图2所示。设窗子上沿坐标为,从楼顶下落至此的时间为;窗下沿坐标为,从楼顶下落至此的时间为。由解得 图2以上讨论了物体从高处静止下落的运动。当 物体仍然只受重力作用,但却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又遵守什么规律呢?(教师介绍特点和规律)(图3)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称为竖直上抛运动。(例如一个人在蹦床上被弹起后的运动,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速度越来越小,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当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此后就从这个高度自由下落。在下落阶段,速度越来越大,这时速度的方向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就整个竖直上抛运动(包括上升、下落两个阶段)来说,如果忽略空气的阻力,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所以竖直上抛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有关抛体问题均忽略空气阻力)*4.竖直上抛运动⑴ 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⑵ 运动特点: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它能上升的高度越高。② 若物体上升时经过某点A的速度为,则下降时经过A的速度大小仍为。③ 设A,B为物体上升时先后经过的两点,且物体通过AB的时 图3间为,则物体下降经过BA的时间仍为。(三)小结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只受重力作用,并且初速度为零。2.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四)作业布置1.p22 4、5、6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五)教学说明1. 应该明确,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只与下落地点有关。2.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