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3课时圆的周长(一)(学习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3课时圆的周长(一)(学习任务单)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圆的周长 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六上 学校 班级 姓名
课题 圆的周长 (第3课时)
学习任务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会用滚动、绳测等方法测量圆周长。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学习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必要性。 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渗透“化曲为直” 的转化思想。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会用滚动、绳测等方法测量圆周长。 【学习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学习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必要性。
想一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求?用字母表示周长的计算方法?
复习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3.自学课本60-61页例题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新知探究部分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部分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4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收集整理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任务一: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会用滚动、绳测等方法测量圆周长。
结合课件展示:教材第60-61页例题的情境内容:出示课本第62页情景图,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啊?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解决吗?
根据情境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这需要求出圆的什么部分?什么是圆的周长?
探究可以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测出圆的周长?
3.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亲自动手尝试测量准备的圆的周长(绳测法和滚动法)。
理解这种方法的思想所在。把曲化为直,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思考: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围绕、贴紧、做上记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学习任务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学习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必要性。
1.学生每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分别量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学习任务单1)
注意:(1)测量直径时,应该注意:先找到圆心,通过圆心测量直径的长度。
(2)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的测量数据。
(3)提问:观看填写的实验单,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2.多组学生汇报测得周长、直径的数据,表格计算圆周率。
3.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4.组内交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看图填空。
r=(  )cm   d=(  )cm   r=(  )cm     d=(  )cm
2.填表。
r 20 cm 7 cm 3.9 m 0.56 m
d 6 m 0.24 m 3.24 dm
3.填空。
(1)圆的周长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是个( )的数,这个固定的数叫做( ),用( )表示,计算时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 )
(2)要求某一个圆的周长,只要知道( )或( ),就可运用C=( )或C=( )。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dm。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5.下图有( )条对称轴,如果每个圆的周长是37.68cm,长方形的面积是( )cm2。
6.如图,一只蚂蚁沿着两个半圆的弧从点A爬行到点B,蚂蚁爬行的路程是( )厘米。
7.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它是一个( )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是( )。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总是半径的( )倍,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