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1.问一问:你的生活与法律有关吗?(询问家人、身边朋友)
2.记一记:生活中哪些地方和法律有关呢?(搜集整理)
3.想一想:教材P4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的纪律的后果是一样吗?
课前预学
这些事情同法律有关吗?
这些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法律
课中导学
想一想:小明的春游行程中,哪些地方有法律的身影
活动一:小明春游的行程
小明的春游行程中,哪些地方有法律的身影
结合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说一说小明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1.小明春游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
2.小明春游过程中享有哪些义务?
合同法律问题
野生动物保护
文物保护法律
小明春游带的相机被同学借去不归还,小明该怎么做呢?
财产权
我们跟随小明完成了春游,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从我们出生直到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法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它既赋予了我们权利,又规定了我们义务,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处,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和谐。
活动二:对比纪律和法律
想一想: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样吗?
名称 制定者 适用范围 违反的后果
法律 国家 一定范围 负法律责任
纪律 组织或团体 组织内部 内部处理
学校的纪律针对的是在校的学生,而法律针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
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会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我们犯大错。而违反法律是会被追究刑事、民事责任的。很多人在法庭上后悔自己的行为,以至于失声痛哭,但也是于事无补的。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不一样的。
活动三:对比道德和法律
想一想:为什么说道德与法律对社会而言,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因为社会没有了道德或者没有了法律都无法正常运转。
只靠道德的自我约束而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作恶没有惩治,最后就会使道德沦丧。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属于道德范畴。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属于道德范畴的传统美德,有法律保驾护航,就会得到更好地弘扬,而如果尊法守法成为每一个人自觉的行为,大家共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利用网络去查询与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课后延学
1.感受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保护权利 规定义务
强制力 权威性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法律是什么
主备人: 学校: 审稿人: 复核人: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育人目标 法制观念: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认识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知道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责任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教育重点 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育难点 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预 学 1.问一问:你的生活与法律有关吗?(询问家人、身边朋友) 2.记一记:生活中哪些地方和法律有关呢?(搜集整理) 3.想一想:教材P4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的纪律的后果是一样吗? 通过课前搜集访问,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 中 导 学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或者照片 教师准备:教师可将一些工作和生活的图片场景制作成视频,再现生活和学习情景,想到涉及到的有关法律的问题。 问题设计: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这些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法律 活动一:观看“小明春游的行程” 1.想一想:小明的春游行程中,哪些地方有法律的身影 2.练说:(同桌或者小组)结合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说一说小明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导学单1) 问题1:小明春游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 问题2:小明春游过程中享有哪些义务? 3.教师小结:乘坐大巴涉及交通安全法律问题,如果此次旅游活动是与旅行社合作的关系还涉及旅行合同法律问题,如果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或文物单位还涉及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或文物保护法律问题。 4.小明春游带的相机被同学借去不归还,小明该怎么做呢? (1)先让学生说一说 (2)教师小结:法律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小明可以直接要回自己的相机。 5.我们跟随小明完成了春游,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教师要提出学生交流和倾听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设计问题(请执教老师写出你的要求和问题) 6.教师小结:从我们出生直到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法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它既赋予了我们权利,又规定了我们义务,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处,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和谐。 活动二:对比纪律和法律 1.想一想: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样吗?(导学单2) 名称制定者适用范围违反的后果法律国家一定范围负法律责任纪律组织或团体组织内部内部处理
(1)说一说:学生对比违反纪律和法律(学校的纪律针对的是在校的学生,而法律针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会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我们犯大错。而违反法律是会被追究刑事、民事责任的。很多人在法庭上后悔自己的行为,以至于失声痛哭,但也是于事无补的。) (2)教师小结: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不一样的。 活动三:对比道德和法律 1.想一想:为什么说道德与法律对社会而言,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1)全班交流:因为社会没有了道德或者没有了法律都无法正常运转。只靠道德的自我约束而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作恶没有惩治,最后就会使道德沦丧。 (2)教师讲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属于道德范畴。 2.学生汇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要求。 3. 学生阅读P4“阅读角”后,教师做强调。 4.师生小结:属于道德范畴的传统美德,有法律保驾护航,就会得到更好地弘扬,而如果尊法守法成为每一个人自觉的行为,大家共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播放照片或视频,让学生再现生活和工作情景,由此想到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通过小明的春游活动,寻找身边的法律问题,导学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明白每个公民既有自己的权利,又有应尽的义务。教师小结,对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通过案例,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己享有的财产权是受法律保护。 通过学习后,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导学单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别法律和纪律;教师小结,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认识两者的区别。 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 突破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
课 后 延 学 1.利用网络去查询与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1)在家庭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了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在学校中,我们有很多权利。我们有受教育权,有权接受教育,还有权获得公正的评价。 (3)在社会中,我们也享有多种权利。我们有言论自由权,还有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通过网络查询,拓展学习视野;回顾整理作为小学生应该有的权利。
板 书 设 计 1.感受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保护权利 规定义务 强制力权威性
课 后 反 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