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评(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评(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 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评
历 史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部分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据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 .力图称雄天下
C .周王室日渐衰微 D .阶级斗争愈发尖锐
2 .小明在网上检索关键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可知他要找的书籍是( )
A .《史记》 B .《齐民要术》 C .《缀术》 D .《大明历》
3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客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下列哪
幅作品能够证实宋代商业的繁荣( )
A .莫高窟《雨中耕作图》 B .宋代《科举考试图》
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4 .下图是宋代一部门的遗址。在宋代,它的主要职能是( )
A .主持变法 B .监察百官 C .管理海外贸易 D .镇压农民起义
5 .“ 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 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 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
行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B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变化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7 .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8 .民族精神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王进喜说:“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
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 “铁人”王进喜身上展现的民族精神是( )
A .艰苦奋斗精神 B .团结合作精神 C .改革创新精神 D .与时俱进精神
9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 年 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
福感” 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10 .下图代表海南现代化交通建设成就,它是( )
A .粤海铁路 B .东线快速路 C .西环铁路 D .环岛高铁
11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
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依据是( )
第 1页 / 共 6页
A .生产工具 B .社会制度 C .先进思想 D .主流意识形态
12 .将下列古代历史人物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路博德将军塑像 马援将军塑像 冼夫人塑像
A .开琼先驱 B .为民请命 C .杰出的文臣 D .有功于海南
13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
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 B .西方文明代表的是民主政治
C .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经济形态均以农耕方式为主
14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庄园的流行 B .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 .大学的兴起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5 .在 1600 年,亚洲贸易的 3/4 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 17 世纪末, 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
移到北欧。材料表明(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亚洲仍为世界贸易中心
C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太平洋沿岸
D .全球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16 .在俄国,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地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 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为改
变这一状况,俄国开始进行(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农奴制改革
C .十月革命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7 .汤因比提出,1763- 1871 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获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主要得益于( )
A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D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18 .一战后到二战前,亚非拉某国民众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
立。这种抗争方式是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该运动领导人是( )
A .圣马丁 B .卡德纳斯 C .卡斯特罗 D .甘地
1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
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 .北约 B .华约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不结盟运动
20 .2022 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冬奥口号为“一起向未来” ,表达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类对自
己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 B .人类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C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发展 D .各国应该为构建新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 3 小题,21 题 14 分,22 题 12 分,23 题 14 分,共 40 分)
21 .家训是一种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训是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以及家庭成员的教导、规劝与训诫。就其性质而言, 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 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
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
序号 内容 材料出处
家训 1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 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 正,故遂而无悲。 《烈女传·母仪传·齐田稷母》(注:田稷,战国时期 齐国人)
家训 2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 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 皆拜,并语衿汝诸弟。 刘邦《手敕太子文》
家训 3 (493 年)孝文帝告诫拓跋物:“夫冠礼表之百代, 所以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 《魏书·废太子佝传》
第 2页 / 共 6页
(
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 (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材料三
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家常化的语言将儒
家典籍中的文化精神作深入浅出的宣扬,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这正是传播文化精神的最具个性的通俗化形式。
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
我,使个人行为体现出一
种文化精神。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甚至在战争结束前,人民的斗争就已开始了:1918 年 1 月,饱受压迫的 群众掀起了席卷中欧的政治性罢工和反战示威的浪潮。在这之后,各国的武装力量也发起了反叛统治阶级的运动。
与此同时出现的民族主义的浪潮,在旧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许多新的国家。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 下的就是美、英、法、意、 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
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则家训,分别说明其对
家庭或社会的影响。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
家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
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
专制活则自由亡。
”……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
的探索,再
一次走到了十字路
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三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暑《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 和经济资源,对德、 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以后又有 21 个国家在宣言上
签字。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参战各国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探究发生这种变化
的原因。
材料二 1918 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2)材料二中的“ 战后世界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
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
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
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
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
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
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
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
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
方式。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
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
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
)(3)根据材料三,分析 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什么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是什么?
(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产 生,为发展封建经济,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纷纷进行改革,A 项正确;力图称雄天下,周王室日渐衰微,阶
级斗争愈发尖锐不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2.【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 民要术》,该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B 项正确;《史记》不是农 书,排除 A 项;《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不符合题意,
排除 C 项;《大明历》是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的历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答案】C
第 3页 / 共 6页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宋代城市商业的 繁荣,C 项正确;《雨中耕作图》与农业生产有关,且是唐朝时期的壁画,排除 A 项;《科举考试图》与宋代商业无
关,排除 B 项;吴道子是唐朝画家,《送子天王图》 内容也与商业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因此在宋代,市舶司的主要
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C 项正确;ABD 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 C 项。
5.【答案】B
【详解】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 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戊戌变法,B 项正确;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初,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是 20 世纪初,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7 年 9 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七七事变后, 日本不断扩大侵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B 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排除 A 项;题干不能体现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变化,排
除 C 项;题干不能体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的意思是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 月的根据地— 南京城,这首诗是毛泽东写于 1949 年,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C 项正确;秋 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是有感于秋收起义翻天覆地的意义,毛泽东提笔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西 江月 秋收起义》,反映是事件是秋收起义,排除 A 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摘自《七律· 长征》,这 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反映的事件是长征,排除 B 项;“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意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5 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 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然后写下此诗,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结合所学知识,艰苦奋斗是一种 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故题干材料体现了万今夕
艰苦奋斗的精神,A 项正确;团结合作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材料并没有体现王进喜
的团结合作精神,排除 B 项;材料没有说明王进喜的改革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9.【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 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的原因是土地改革的推行,A 项正确;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是从 1953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 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1958 年总路线提出后掀
起的,农村实行“大包干” 的时间是 1978 年,BCD 三项时间与题干 1952 年不符,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0.【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看出,图中海南的现代化交通线路环绕整个海南岛,所以他是环岛高铁,故选 D 项; 图示内容仅涉及海南岛,与广东无关,排除 A 项;东线快速和西环铁路都不能体现环岛,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11.【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因此“石器 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 的划分时代的依据是生产工具,A 项
正确;社会制度、先进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所示图片,结合所学,路博德,西汉汉武帝时期将领。元鼎六年(前 111 年),卫尉路博德以伏 波将军的身份与楼船将军杨仆等进击岭南,结束了南越国地方政权家庭式统治,后将其属地岭南、交趾和海南诸 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在海南;马援将军是汉代名将,征战过越南,收复过海南岛,巩固了东汉对南 方各地的统治;冼夫人在海南期间不仅设置了崖州,,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还多次平定匪 贼叛兵,使百姓 安居乐业。有由此可见,三人均有公于海南,D 项正确;开琼先驱是路博德,不是三人共同点, 排除 A 项;路博德、马援将军主要是对外征战,冼夫人是进行制度改革,排除 B 项;路博德、马援是将军,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西方文明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C 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非洲,排除 A 项;古罗马文明不是民主政治,排除 B 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再结合所学,11 世纪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 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 项 正确;中世纪城市发展从 10 世纪开始,庄园的流行 9 世纪就开始了,排除 A 项;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 8 世纪,排
除 B 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 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第 4页 / 共 6页
15.【答案】A
【详解】根据“在 1600 年,亚洲贸易的 3/4 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 17 世纪末, 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 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可知,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洲仍为 世界贸易中心,排除 B 项;材料反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北欧,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全球世界市场正式
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6.【答案】B
【详解】据“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因此大大落后于西 欧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说明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19 世纪中期,俄国农推翻的奴制出现了严重危 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了改 革, B 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 19 世纪中期俄国的现状,排除 A 项;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C 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时间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7.【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提高了,人类控制自身 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进步,没有涉及“政治制度、马
克思主义、进化论” 的内容,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18.【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代表,推动了印度的民族独立。因此根据材料“亚非 拉某国民众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可以判断出是甘地,D 项 正确;圣马丁、卡德纳斯和卡斯特罗均与材料“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9.【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 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 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通过制定和规范多边贸 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C 项正确;北约、华约是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排除 AB
项;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 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0.【答案】D
【详解】根据“表达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可知,材料说明世界各国应该反对强 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构建新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向而行,D 项正确;世
界多极化趋势还没有形成,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类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
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1.【答案】(1)是家庭教育形式,也是社会教化工具; 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形式多样。
(2)家训 1:教导子女要忠君守礼,为官要廉洁公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家训 2:强调事必躬亲,不可让人代劳,教导太子遵守礼仪,有利于良好个人修养和家风的养成。
(3)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就其性质而言,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 统文化体裁”说明家训是是家庭教育形式,也是社会教化工具和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 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 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说明从家训的内容、范围、
形式上说,具有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
(2)家训 1 :“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正”体现了田稷母教导子女要忠君守礼,为官 要廉洁公正,此家训的影响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家训 2:“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体现 了勤学和事必躬亲的思想,“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衿汝诸弟。”强调无
论年幼年长都要依礼下拜,说明此家训有利于良好个人修养和家风的养成。
(3)根据材料可知,“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说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我”说明家训是传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媒介。
22.【答案】(1)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
而努力奋斗。
【详解】(1)根据材料“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归纳可知,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科学;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 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归纳可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 见,李大钊救国思想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
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
第 5页 / 共 6页
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2)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建立了第一
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
一” ,概括可知,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为: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
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
者”“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
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分析可知,大钊的革命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
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材料“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
则自由亡。”“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
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分析可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
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23.【答案】(1)从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大战持续时间长;战争极其残酷;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大战给人民带
来深重灾难);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符合题意即可);
(2)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3)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引发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签订的战后条约不能真正维护公平与正义;
只有维护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共赢共享等(符合题意,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小题 1】根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政治性罢工和反战示威的浪潮”可知对战争的态度由支持变为反
对。一战历时 4 年多,时间很长,先后参战国家共计 30 多个,约 15 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超过 3000 万,一战也削弱了欧洲力量及帝国主义殖民力量,进一
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小题 2】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小题 3】根据“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 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
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 21 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
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小题 4】关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角度思考围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题展开论
述,也可从如何避免战争角度思考围绕人类交流合作,携手发展的主题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第 6页 / 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