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能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质量与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三、教学分析从内能的广泛应用入手,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并比较扩散的快慢来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说明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改变铜管内能的实验,分析实例说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建立热量的概念。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境:1.知识回顾:出示图片,回顾已学知识,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引出课题。(二)新课学习2.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类比知识回顾部分的内容,引出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引导学生通过类别得出: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出示分子作用力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运动的锅盖,加速上升的火箭都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也同样具有动能,压缩,伸长的弹簧具有斥力和引力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斥力引力,是否也具有分子势能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1.机械能和内能都是由动能和势能给组成的,那它们说的是一回事儿吗 那么内能和机械能有怎样的区别?老师可以通过PPT引导2.出示生活中的两个实例;(1)一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它的机械能和内能分别指的是哪些能量?(2)一辆汽车拉着一木块,从静止一直加速到60km/h,木块的机械能、内能发生改变了吗?教师总结: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二、物体内能的改变(一)初步认识改变内能方法1.老师继续出示原来的那根铁丝。还是那根铁丝,要让这个铁丝内能变大 你有哪些方法?接下来同学们利用桌面器材让铁丝内能变大,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更多?2.请各组说出使铁丝内能增大的方法,老师对同学们的方法进行评价。3.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二)认识热传递1.我们先看一下热传递,大家观察热传递的三个实例,思考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引导学生认识到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3.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热传递的例子4.找一学生抱住一瓶冰水混合物,继续强化热传递条件,帮助学生理解“热量”这个名词,并得出影响内能因素还有物体的状态。三、作业1、基础性作业:(1)完成教材第 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2)阅读教材第 10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2、拓展性作业:尝试将铁丝升温,至少四种方法(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