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9.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 9.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国家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责任意识: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点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二节 共筑生命家园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81-88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4、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 探究二:播放视频《习近平: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在保护环境、生态修复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已经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蓬勃景象,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③用自然的方法恢复自然生态,就是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究三:阅读感悟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探究四: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点拨: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探究五:探究分享(1)造成伦敦“杀人雾事件”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点拨:(1)①那时的伦敦市区布满了各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工厂和发电设施,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②1952年的严寒使得民众用于取暖的燃煤增加,从而导致污染物剧增;③长时间高压控制下的伦敦形成了无风的环境,使得污染物很难扩散。(2)制定完备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转变发展观念,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节能减排,采用新型技术等,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探究六:知识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点拨: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探究七:相关链接探究八:播放视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答卷”》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宣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②当下的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③如今的中国,正在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位置,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探究九:知识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点拨:①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探究十:图片探究探究十一:知识归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点拨: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一:探究分享探究二:播放视频《#全国生态日 #大自然的美》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②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而设立的纪念日。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③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各地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画卷。探究三:探究分享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请谈谈你的理由?点拨:①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因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要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探究四:知识探究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点拨: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探究五:播放视频《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2023年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专门在南昌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主题是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②总书记首先强调的,是“生态优先”。他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③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探究六:相关链接探究七:探究分享(1)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2)作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点拨:(1)①绿色发展理念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宜人,更加的美好。②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2)①作为一名消费者,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绿色生活的行列中去。②主动选择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注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注意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产品。探究八:相关链接探究九:知识归纳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点拨: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探究十:知识探究探究十一: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点拨: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探究十二:知识归纳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点拨: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④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⑤建设和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有哪些。懂得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6.2《共筑生命家园》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从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林场到沙土变良田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不断拓展;从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到藏羚羊穿过铁路公路繁衍迁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这些动人篇章昭示了( )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②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已经实现 ③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地改造 ④中国的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诗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云南野生亚洲象的北移南归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各地各部门和人民群众采取各项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上述举措( )①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②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④完善了我国的生态保护责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 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2年6月6日至11月11日,位于九华路北侧的烟墩山公园“芳容初定”,它是市区第二个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公园,占地4.6万平方米,提升城市绿地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开发利用自然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饼干塑料包装袋是什么垃圾?应该投在哪个颜色的垃圾桶里呢?……在河南省漯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保展厅,一群小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着讲解员老师的问题。践行垃圾分类,青少年可以做的有( )①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运用在生活中 ②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③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等 ④积极参加有关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这里的制度体系包括(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③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启示我们( )①贯彻节约资源的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筑建生命家园③国家要把工作重心从经济建设转为保护环境 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9.目前,上海扎实推进长江禁渔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查处涉渔案件941起,涉案人员1166人,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12艘。检查市场、商超等经营主体14万个次,监测电商平台60万个次,督促下架非法交易信息313条。长江口非法捕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沿江沿岸涉渔问题线索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 )①先要金山银山,后要绿水青山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③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规划》的实施( )①能够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②表明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③能够彻底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青少年应该( )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②加大对污染环境企业的监管力度 ③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习惯 ④制定与修改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1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你从上述数据中得到的结论是( )①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③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④我国已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截至2023年3月,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这些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B.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D.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排放14.断污于岸,昔日化工厂房变身生态绿廊,江苏南京燕子矶街道居民的心情更加舒畅;将堤防与公园建设相结合,汛时能够伏波安澜,平日可供休闲观光,湖北武汉龙王庙建设的亲水平台充分实现“水旱两宜”。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我国( )①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在实处 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③注重改善人居环境 ④坚持经济发展效益优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探访上游,宜宾将治污目标精确到每条河道沟渠,力保源头活水清如许;行经巫山,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齐上阵,重庆努力让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驻足中游,湖北组织人员进工厂、进社区等,把好每一道闸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善自然环境 ②我国坚持生态环境治理 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④环境治理主要依靠公民参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二、综合探究题16.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华北绿宝石”。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1)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 (2)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3)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传播你的环保理念。17.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低碳微行动☆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A 6.C 7.D 8.C 9.C 10.B11.A 12.B 13.B 14.A 15.A16.(1)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是由于过度开垦伐木,注重一时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不顾长远,这是不考虑生态代价的短视行为。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是由于林场人吸取教训,接力种树,恢复了塞罕坝的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重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2)这启示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同学们: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我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①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打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②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或步行。③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和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木筷和餐盒等。④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⑤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xxx团支部x年x月x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第二节 共筑生命家园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新知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国家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责任意识: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教学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0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03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04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目录CONTENTS自学导航05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0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幅图最都蕴含着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美。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饮酒·其五》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天星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图景。运用经验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习近平: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视频探究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在保护环境、生态修复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已经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蓬勃景象,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③用自然的方法恢复自然生态,就是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阅读感悟给我们什么启示?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探究伦敦“杀人雾事件”探究分享(1)造成伦敦“杀人雾事件”这场灾难的原因。①那时的伦敦市区布满了各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工厂和发电设施,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②1952年的严寒使得民众用于取暖的燃煤增加,从而导致污染物剧增;③长时间高压控制下的伦敦形成了无风的环境,使得污染物很难扩散。制定完备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转变发展观念,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节能减排,采用新型技术等,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知识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这对我们保护环境有什么启发?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相关链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答卷”视频探究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宣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②当下的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③如今的中国,正在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位置,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知识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①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于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图片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知识归纳贰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第一条道路是开矿建厂,导致环境被破坏,没能持续发展;第二条道路是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1)比较余村走过两条致富道路的不同 探究分享(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余村封山护林,把全村划为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引入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日 #大自然的美视频探究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②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而设立的纪念日。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③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各地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画卷。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探究分享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请谈谈你的理由?①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因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要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知识探究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视频探究①2023年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专门在南昌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主题是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②总书记首先强调的,是“生态优先”。他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③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低碳生活 绿色发展相关链接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探究分享(1)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①绿色发展理念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宜人,更加的美好。②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2)作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①作为一名消费者,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绿色生活的行列中去。②主动选择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注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注意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产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相关链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知识归纳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知识探究“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知识归纳如何建设美丽中国?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④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⑤建设和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知识归纳叁三、课堂总结训练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7.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9.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核心金句知识总结1、 10年前的支岗村,人们做饭取暖都烧柴,盖房子、做家具用的木头都从山上砍,私自毁林贩卖木材、药材的现象十分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政策引导下,支岗村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多村民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吃“生态饭”,走上致富路。支岗村的蜕变( )①说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②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③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表明我国林地林木资源总量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堂练习2、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这表明( )①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发生根本逆转②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课堂练习3、 “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下列行为有助于建设“无废城市”的是( )①学校、办公楼等室内场所只利用日光照明②购买绿色包装的商品,减少废弃物③把食物残渣制成堆肥,减少厨余垃圾 ④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C课堂练习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利用优先、人工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能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原因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共筑生命家园板书设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业布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国策?(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环境现状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3)某校准备开展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主题,并提出一条倡议宣传口号。参考答案(1)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推进“绿色化”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化”践行、低碳生活。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全国生态日 #大自然的美.wmv 9.6.2《共筑生命家园》.ppt 9.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doc 9.6.2《共筑生命家园》课时训练.doc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答卷”.wmv 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wmv 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