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章节,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本课《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主要写贾母等人在大观园游玩、吃饭以及行令宴饮的情形。节选部分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早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这部分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却相对完整,所描写的众人的笑可谓各具情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体来讲《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刘姥姥为线,以表现人物为根本,最终达到形式与感情的高度统一。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学习重点之外,还应让学生得到感情的升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所设定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掌握文本的同时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感情,领悟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通过对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4.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掌握文本的同时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感情,领悟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教学方法:教法:点拨教学法、情感提升法。学法: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影音材料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其生活背景、作品的价值与地位、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内容、涉及到的人物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歌曲《枉凝眉》导入,学生听歌猜作品学生:《红楼梦》二、畅聊红楼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开放式回答)(对应课本课下注释后,所有同学进行圈画标记,同时教师补充:《红楼梦》也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对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服饰、饮食等都有着精妙绝伦的反映。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多多研究。)2.请同学观看大屏幕,仔细看看背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她去了哪里?3.去了几次?对于哪一次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开放回答)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来看看刘姥姥在大观园中闹了一出怎样的笑剧吧!(板书课题)三、粗读——整体感知看 87版《红楼梦》片段,看完后在文章中找出对应的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能否梳理一下主要情节?(同桌商量后回答)(课件出示删减版情节摘要:设局取笑、表演笑剧)(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课件出示标注重难点的学习目标,并齐读其他几条目标)进入第二个目标的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四、细读——把握形象1.演笑剧的人归结于做局的人,那我们想一想凤姐和鸳鸯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课件出示问题)(文中画出相关句子。第 6段)(补充问)师:刘姥姥知不知道是在拿她取笑?为什么还极力配合?(由此可以简单得出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世故圆滑的人)2.那文章中哪些语句还能展现刘姥姥的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课件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后读出原句说出形象特点)3.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你如何看待刘姥姥这一形象?(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动笔写理解)(学生分享)(师总结)刘姥姥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对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闹了很多笑话,但这些都出自本性,合乎身份。她的言行虽俗,但俗得可爱。在面对贾府生活的豪奢时,刘姥姥没有过分表现出羡慕,反而认为金银制作的筷子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细节描写塑造出了刘姥姥朴素、实在的农妇形象。(板书形象)4.在刘姥姥出洋相的时候,课文细致地描写了贾府众人各具情态的笑,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说说众人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问题,齐读第七段旁边的批注,小组讨论后分享组内研究的是哪些人物)(师总结)在同学们的分析中已经抓住了细节,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场面里边,这样简单的一笑,就突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甚至体质,令人拍案叫绝。五、拓展探究结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内容,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问题)1.见证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2.反衬贾府生活的奢侈3.千里伏线,首尾呼应(课件呈现答案)(板书)六、当堂检测整堂课学习任务已完成,检验学生对于本堂课的理解。(课件出示题目)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姥姥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 “三进荣国府”,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B.本文通过刘姥姥的观照,揭示了贫富贵贱的悬殊,体现了作者对贵族骄奢淫逸生活的理性判断,饱含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C.文章重点部分为晓翠堂用餐时逗乐的场景,作者从语言和动作方面描绘了贾府众人各具形态的笑,反映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D.刘姥姥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换上丑角的脸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只希望从荣国府得到一些恩惠,表现了她的心机和奸猾。七、情感共鸣,传承经典呼吁大家共读红楼,传承经典,一起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齐读习总书记经典语录,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在心。八、课后作业1.观看 87版电视剧对应部分并阅读《红楼梦》原章节第四十回,看看哪个表现的更细腻更精彩?2.结合本文,以班级为单位排演一出充满笑料的话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有充裕的阅读时间以及充足的思考讨论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在讨论分析时,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宝玉、黛玉等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本篇课文讲刘姥姥第二次进入贾府,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刘姥姥第一次和第三次进入贾府的相关经历,见微知著,更加全面的了解刘姥姥,激发了学生去阅读整本书,发现更多精彩之处。从而使学生感受了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开展更多的阅读理解训练,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帮助见证者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