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穷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六上课文《穷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体会桑娜和渔夫的贫穷而善良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所展示的人性之美。
4.能仿照课文第9自然段,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能联系开头的环境描写,试着给课文的结尾也写几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着重了解作者
1.直接揭示课题:穷人
2.利用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3.检查生字新词。
二、梳理情节,感知小说人物
1.回顾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关注情境、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梳理故事情节,交流反馈。
3.基于情节梳理,聊聊对“穷人”桑娜、渔夫、西蒙的初印象。
4. 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穷人的穷?
寻找关键信息,进行交流:
(1)桑娜一家——
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
丈夫清早出海,深夜未归;
丈夫不顾惜身体……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睡觉还早;(这个不经意的关键信息很容易被忽略掉,真的还早吗?)
(2)西蒙一家——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旧头巾……
西蒙死去,留下两个孤儿
5.出示写作背景,了解穷的原因。
《穷人》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贵族阶级生活奢华却道德堕落;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品德。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善良
1.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德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再次走进课文,品味细节描写,批注阅读感受。
2.交流,分享阅读感受,预设以下几处交流要点:
(1)第1自然段中的“温暖而舒适”。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间小屋“温暖而舒适”?
——屋外寒风呼啸、波涛汹涌,屋内为什么会温暖而舒适?(板书:勤劳)
(2)第2自然段中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抱怨吗?
——联系上下文,她本应该抱怨什么?
——可她却什么也不抱怨,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善良)
(3)第3、4自然段中的“傍晚就想去探望”“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傍晚就像去探望,为什么没去?(一是天气恶劣,牵挂着丈夫;二是操劳家务,照顾五个孩子)
——在这样的时候,还记挂着邻居,感叹邻居的日子困难,这就叫善良!
第二课时
3.重点品味,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
(1)出示语段,识别心理描写。
(2)自主品味,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中,藏着多少种心情。
交流,反馈,小结:这么多复杂的心情,掺杂在一起,这就叫忐忑不安。
(3)品味心情,进一步感受桑娜的善良。
桑娜忐忑不安中有紧张,她为什么紧张?
桑娜忐忑不安中有不安,她为什么不安?
桑娜忐忑不安中有自责,她在自责什么?
桑娜忐忑不安中有忧虑,她在忧虑什么?
……
(4)怎样读出桑娜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4.品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
(1)在桑娜的牵挂和忐忑中,渔夫终于归来了,我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男生读渔夫,女生读桑娜,教师读旁白。想一想,要注意读出桑娜和渔夫怎样的心情变化?
(2)品味细节,体会两次“沉默”。桑娜和渔夫沉默时分别在想什么?
渔夫的沉默,是这一天没有打到鱼,孩子们吃什么?日子怎么过?桑娜的沉默是欲言又止,想说收养孩子的事情,又不敢说,不忍心说。
(3)品味细节,体会渔夫“皱眉”的神情、“搔搔后脑勺”的动作,以及“是个问题”“我们,我们”“熬过去”等词句背后所表达的意思。
四、合理推想,体会西蒙心理
1.这篇小说中所写的穷人,除了桑娜和渔夫,还有谁?课文没有写活着的西蒙,只写了西蒙死去的样子,我们来读一读。
2.交流阅读感受。读着这段文字,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西蒙之死的哪一幕,深深地触动着你?
(1)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有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的感觉?
——西蒙的手可能想要抓住什么?
(2)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这么小的孩子,没了母亲,成为了孤儿,是多么不幸。作者不写他们啼哭的样子,却写他们安睡的情形,这是为什么?
3.临死前的西蒙,一定非常牵挂自己的两个孩子,他们还那么小,没有人照顾和抚养,他们会怎么样,可想而知!那么,临死前的西蒙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我们来试着写一写。
4.回顾课文第9自然段是怎样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引导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
一是使用好省略号、感叹号,二是故意写得语无伦次。
5.在学习单上动笔写一写,写后交流点评。
五、观照首尾,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之一。读小说,要关注环境描写。
1.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发现屋外与屋内截然不同的环境特点。
屋外:寒风呼啸、波涛汹涌
屋里:温暖而舒适
2.交流与讨论:这样的对比,写作目的是什么?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二是烘托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品质。
3.再读读小说结尾。
交流,讨论:
小说结尾,是否可以再加一些环境描写?
如果要加几句环境描写,联系开头,你觉得可以怎么写?
在学习单上写几句,写后交流点评。
本课总结
总结:今天我们跟随托尔斯泰解密写作技巧:抓住人物心理、神态、动作、对话等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相信同学们get了新技能后,在写作上一定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