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5.2预防犯罪第二单元 · 遵守社会规则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目 录CONTENTS1了解罪与罚2加强自我防范1了解罪与罚关于“殴打他人”的判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0102关于“酒后驾车”的判定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20mg/100ml ≤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80mg/ 100ml,称为酒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80mg/ 100ml ,称为醉驾,触犯《刑法》,属于“危险驾驶罪”。0102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_________。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_________。01OPTION02OPTION法律对上述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的定性为什么不同??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刑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基本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注意:三种特征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共同点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同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应承担法律责任4、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危害不大情节轻微危害大情节严重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触犯了刑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受刑罚处罚3.犯罪的后果——刑罚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主刑只能单独使用主刑附加刑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无期徒刑:剥夺犯罪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罚款 罚金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附加刑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拘留 拘役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主刑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罚金的范围只能是强制犯罪分子缴纳个人所有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如果没有钱款,可以对其拥有的合法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拍卖措施,用变卖、拍卖的钱款折抵罚金。想一想:“刑罚”就是“刑法” 吗?刑法规定犯罪结果刑罚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年龄小不受刑法处罚的说法是错误的。犯罪与年龄无关小明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2加强自我防范她们的经历给我们预防犯罪什么启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纪违法犯罪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4.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mp4 向校园欺凌说不.mp4 新课标——5.2预防犯罪 课件.pptx 预防犯罪.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