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知识清单 2023-2024学年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册知识清单 2023-2024学年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图知识梳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猜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
赤道
0
°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④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卫星照片(最直观)③月食发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
④海边看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⑤登高望远
3.地球的大小
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②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③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4.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轴
) (
经线
) (
南极点
) (
纬线
) (
北极点
) (
66.5
°
)5.地球仪 6.地球和地球仪完全一样吗 地球仪地球形状正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轴有无经纬线有无
地轴:假想轴
7.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两极为点) 半圆
长度特点 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相对位置 相互平行 相交于南北两极
纬度 经度
0°线(起始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90° 0°-180°
标注 北纬N,南纬S 西经W、东经E
度数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
半球的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了东西两半球
8.纬度地区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
高纬度
) (
中纬度
) (
低纬度
) (
低纬度
) (
中纬度
) (
高纬度
) 9.特殊的纬线 (
南极点
90
°
S
) (
南极圈
66.5
°
S
) (
南回归线
23.5
°
S
) (
北回归线
23.5
°
N
) (
北极圈
66.5
°
N
) (
北极点
90
°
N
)
10.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要满足:
经度和是180°;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11.东西半球的判定(小小东,大大西)
①<20°的经线均在东半球;
②>160°的经线均在西半球;
③20°—160°之间的经线,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12.经纬网定位
13.特殊的分界线
赤道 (0°纬线) 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
分界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纬北纬的分界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东经西经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160°E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3.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现象:
①昼夜更替: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自转。
②不同经度地区时间的差异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二、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特点: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星)
5.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0°)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0°)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 昼夜长短情况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北移 昼长夜短 昼渐长,夜渐短
南移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
南移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北移 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④季节的变化(北半球)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⑤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直射一次。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①计算公式 比例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类型 A.线段式: B.文字式: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40千米 C.数字式:1:4000000
图名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中国地图小大简单北京地图大小详细
③小细大,大略小,后比例 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
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北
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图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的特点:
①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②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单位是米;
③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④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一般相同;
⑤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3.等高线地形图
①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登山路线:缓坡;陡坡漂流更刺激,水流更湍急)
②山体部位(地形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低脊)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高谷)(河流)
陡崖:等高线重叠(瀑布、攀岩)
鞍部: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1)选点:
水库 一般选在地形较为封闭的位置
大坝 一般建在盆地的出山口处,地形狭窄,工程量小
气象站 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线、铁路线 利用有利的地形优势;充分考虑线路的长短、坡度(和缓);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引水路线 利用水从地势搞出向地势低处流的规律
输油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和等
(3)选面
工业区 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区
自来水厂 河流的上游选址
化工厂 河流的下游,且远离居民区
居民区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且向阳;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五种地形类型
1.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2.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3.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4.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蓝色代表海洋湖泊;绿色代表平原;黄色、棕色、褐色代表丘陵、高原、山地;白色代表冰川雪山
四、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更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梳理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
项目 内容
海陆面积比例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南北半球相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东西半球相比: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陆半球与水半球 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相关概念(9个)
三、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大印北
2.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从南北半球来看
从东西半球来看
3.大洲分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人工开凿)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4.常考填空
①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南美洲、非洲
②赤道穿过岛屿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③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非洲
④地跨热温寒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⑤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⑥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⑦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⑧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⑨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⑩“S”形大洋:大西洋
四、世界之最
①最大大陆:亚欧大陆
②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③最大岛屿:格陵兰岛④最大群岛:马来群岛⑤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⑥最大高原:巴西高原⑦最高高原:青藏高原⑧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⑨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⑩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1.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实例:
①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地壳的变动。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痕迹,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或海平面的升降。
③荷兰的围海造田,原因是人类活动。
二、大陆漂移说
1.提出者:德国魏格纳
2.主要观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
3.证据:①大陆轮廓的相似性;②古老地层的相似性;③古老生物的相似性;
④南极大陆上有煤炭资源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③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与火山地震带示意图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板块的运动形式及结果
运动方式 结果 举例 成因
张裂拉伸 (← →)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东非大裂谷形成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碰撞挤压 (→ ←) 形成山脉或海洋面积缩小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块、小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科迪勒拉山系形成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
4.板块问题答题模板
①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或位于板块内部)
②地壳比较稳定(回答少火山地震时)
地壳运动活跃(回答多火山地震时)
板块碰撞挤压(回答山脉形成或升高/海洋面积缩小时)
板块张裂拉伸(回答裂谷形成/海洋形成或面积扩大时)
③所以,…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知识梳理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定义 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时间长短 短 长
稳定性 时刻变化,不稳定 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举例 明天大风降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昨夜雨疏风骤 昆明四季如春; 极地地区终年严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联系 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状况的综合
2.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
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是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愈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风的符号
风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
一个风尾代表两个风级
4.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者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5.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6.面对空气污染,人们应当采取的措施:①禁止焚烧秸秆②少开私家车③绿色出行,公交优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1.概念:大气的温度
2.仪器: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
4.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一次。
5.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日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陆地 海洋 结论: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南半球 1月 7月 2月 8月
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
横月、纵温、定点、连线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1.等温线图
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③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④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上存在气温差异。
2.空间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地形因素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结论①:1月等温线比7月等温线密集,说明世界1月气温差异较大,7月气温差异较小;
结论②: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密集且较弯曲,说明北半球不同地区比南半球不同地区间气温差异要大。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洋面性质单一,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大。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主要形式:降雨
根据单位时间内(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3.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mm
4.日降水量:一天的降水总量
月降水量:一月内每日降水量之和
年降水量:一年内每月降水量之和
二、降水的时间变化
1.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有差别
①降水量柱状图
步骤:横月份、纵降水、定高度、涂颜色
②年降水类型
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型、全年湿润型、全年少雨型
2.年际变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异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等降水量线:将降水量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降水的分布规律
纬度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降水类型及分布地区
降水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
锋面雨 温带地区
地形雨 山地附近
台风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月均温) 降水(月降水量)
>20℃高温/炎热 >100mm多雨
0℃——20℃温和 50-100mm湿润
<0℃寒冷 <50mm少雨/干燥
二、气候类型
1.按温度带分: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温带地区亚欧大陆
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E:热带季风气候
F:温带季风气候
G:温带大陆性气候
H:温带海洋性气候
I:地中海气候
K:寒带气候
热带 气候
名称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分为干湿两季 全年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 分为旱雨两季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北纬10 至北回归线 附近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典型地区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非洲的热带草原 面积最大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景观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
名称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 中国东南部、 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地中海沿岸
景观类型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
温带
名称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 北纬35 ---55 的 亚欧大陆东岸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 的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
典型地区 中国秦岭淮河线以北、俄罗斯东南部 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 欧洲西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 的内部地区
景观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
气候 名称 特点 分布地区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干燥 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的其他岛屿上、南极洲
高原山地气候 垂直变化大 高海拔的高山、高原地区
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纬度位置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1)同纬度地区: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2)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回归线两侧: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地形因素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气候类型的判断
1.以温定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是北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份是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温度 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3.以水定型
降水 气候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知识梳理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70亿
2.人口增长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二战后:迅速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 ×100% - ×100%
>0 人口增长; =0 人口停止增长; <0 人口负增长(人口减少)
4.增长差异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欧洲、北美地区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 北半球 中低纬度 近海平原地区 自然条件好 农业发展早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南部 工业发展早 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地区 非洲北部、大洋洲中西部 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 自然条件恶劣
亚马孙平原 雨林地区 过于湿热
青藏高原 高原、山区 地势高峻
亚洲、北美洲、欧洲北部 高纬度地区 终年严寒
南极洲 极地地区 终年严寒
三、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人口过少、增长过慢
问题 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
举例 中国、印度 欧洲国家
四、人种
人种 体质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子高 嘴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中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美洲东南部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语言
语言 分布地区 备注
汉语 中国、亚洲东南部 使用人数最多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 使用范围最广
俄语 俄罗斯、欧洲东部、亚洲中西部
法语 法国、非洲中西部、加拿大东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二、宗教
宗教 起源地 分布 建筑 备注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信仰人数最多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西亚、东南亚、北非、东非 清真寺 教徒:穆斯林
佛教 古印度 东亚、东南亚 佛塔、寺庙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聚落的类型
1.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存在问题:交通不便,教育、卫生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2.城市:规模较大,从事工业、服务业非农业生产活动;存在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
二、聚落的分布
1.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2.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三、聚落的形态
1.团块状:平原地区2.条带状:河流、山麓、谷地
四、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西亚村庄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东南亚高架屋 全年高温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避免潮湿
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冬暖夏凉,利用黄土层直立型强的特点挖成窑洞
冰屋 气候严寒 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五、世界遗产名录
举例: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北京故宫、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等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知识梳理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欧洲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高 经济发展水平低
生活水平 较高,住房较宽敞,物质生活条件好 较低,住房较拥挤,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教育水平 较高,人均教育经费高,教育条件好 较低,人均教育经费低,教育条件较差
工业 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服务业 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 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较大。
3.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发展中国家跻身世界前列的例子: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等。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很多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以及普通工业品。发达国家利用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的原料,制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5.当今世界十大重要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UN)——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③欧洲联盟(EU)——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④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⑥世界银行(WB)——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⑦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⑨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⑩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总部在瑞士洛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